摘要:近年来,随着普通化学课程标准的不断革新与修订,以及高考政策的导向,高中化学越来越注重学科素养的教学,重视学生化学素养能力的培养。化学核心素养与能力是学生理解学习并综合应用化学适应生活的关键因素,这不仅影响学生当前学业的学习状况,还可能对今后的工作生活产生深远影响。针对化学学科素养培养的重要性,作者根据新形势和所学化学知识,建立新的化学教学设计思想,对于化学教学设计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进行相关阐述,并对具体的化学教学设计策略展开详细叙述。
关键词:学科素养;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
化学学科素养的教学,对于高中化学教师来说,也是个不小的挑战,这不仅需要教师分析学情,针对教学宗旨和培养目标,统筹全局进行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还需要教师着眼局部,对化学核心概念、化学方法以及化学学习能力展开相关教学与训练。化学学科特点鲜明,是一门实践应性较强的学科,与生活实际联系也比较密切,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本着教学情境生活化,知识体系结构化,学习方法科学化,化学活动实践化,教学媒体数字化的理念,使学生学有所得,真正地提升化学学科素养。本文是作者在长期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中总结所得,基于学科素养理念的背景,分享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的一些经验,敬陈管见,愿对相关教学工作者提供积极有益的帮助。
一、学科素养下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应该注意的几点
1.夯实化学基础知识教学,教师明确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意识
作为高中化学教师,在进行核心素养教学前,首先要深入学习核心素养的相关知识,核心素养的内涵是基础,只有明确了内涵,教师才能有方向指引和路线规划。同样的观念应用到化学教学中来,也是如此,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学习好化学基础知识,才能在此基础上展开核心素养教学,拓展化学提升能力教学。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培养自身的教学主体意识,要明确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要通过多种教学策略,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同时教师要对教学有总体规划,这一系列的教学策略又需要针对具体的教学实际情况。
2.不可忽视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实验也是高中化学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很多人对高中化学的教学与学习存在误解,认为高中的主要学习目标只有一个,就是高考,因此,日常的学习也是为了高考,其实不然,这种观点是比较传统的,高考固然重要,但是在通往高考的道路上,学生需要学习的不止有考试,更重要的是学会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毕竟人生的道路不止修建到高考,高考之后还有更多的事情等着他们。所以说,高中化学教师要帮助学生更新学习观念,教师自身应该首先更新观念,起到带头作用,在日常的教学中要重视化学实验的教学,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3.一切从教学实际出发,注重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应用到教育领域意义深刻,在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学资源空前丰富,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完备,网络教学资源繁多,教师教学交流也比较频繁。面对诸多教学资源,高中化学教师应该怎样选择,应用到教学中来,是一个值得深刻思考的问题。不管怎样,高中化学教师应该始终坚持的是从自身的教学实际出发,很多成功的教学案例所分享的教学经验,可能并不适用于自身教学环境下的学生,如果利用不好甚至会起相反的效果。网络中的而教学资源也是,高中化学教师要做好甄选,有的资源可利用性不高。
二、学科素养下的高中化学具体教学设计阐述
1.明确课时教学目标,整合化学知识教学
教学目标的确立关系着教学设计的方向,教学设计主要是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的,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应该首先明确好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在进行教案规划时,教师还要注意整合化学知识,避免片面化教学,有课堂教学的整体意识。除此之外,教学设计还要有创新点,力求不落窠臼,这样的教学课堂对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激发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例如,在对分散系及其分类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知识与技能目标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分散系的含义和分类,学会区分胶体、溶液、浊夜;其次过程和方法目标便是进行一系列的实验探究,然后反思,能够对所学知识建立起新的联系;最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要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分散系的分类,并通过分散系的分类,进一步掌握分类方法,应用到其他学习方面和生活中去。
这样的目标设计不仅强调了掌握知识本身,还包括了对生活中混合体系的分析解释,从微观宏观相结合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方法。有效将知识素养化,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猜测、分析、验证的思考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概念、学习概念的过程中则渗透着分类观、微粒观、变化观的学科思想,有效的通过概念教学提升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科学素养。
2.综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甄别网络教学资源
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化学课堂教学的开展提供了诸多便利,很多形象化的知识言语难以表述,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定程度上拓展了知识的呈现途径,也可以起到烘托课堂氛围的作用,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在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基础上,高中化学教师也要充分利用好网络教学资源,有选择的利用教学资源,针对实际进行教学。
例如,“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可采用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相结合:现场板书、多媒体课件、Flash动画、小黑板展示等。现场板书可为学生构建完整清晰的知识网络,帮助学生逐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多媒体课件可将问题由简到繁逐个呈现,推进课堂。动画则可展示NaC1、HC1形成的微观过程,化抽象为形象。小黑板展示可以促进小组互助学习、自主学习,力争每个同学都能展示。
3.积极展开化学实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过程,也是一种获得证据的研究手段。实验教学侧重于“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素养培养,同时包含了微观观念、变化观念、平衡思想等多方面的素养。高中化学教师应该重视化学实验的教学,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定性与定量地收集证据,对化学问题中的关键要素进行探究和分析,来认识或解决化学中的一些问题。
例如在铁及其重要的化合物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体验从化合价的角度认识分析微粒的氧化性、还原性,形成学习元素化合物的一般方法。确立了“大胆推测--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解决实际问题”的实验教学思路。选取真实化学问题,力求在教学中问题驱动化,知识素养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提升关键能力,塑造必备品格。
结论:综上所述,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高中教师和学生日复一日的坚持和努力共同铸就,教育从来不是单个主体的独秀,而是多方主体的协调,在培养学科素养意识的同时,进行高中化学教学,从而提升学生各方面能力,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在今后的高中化学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继续创新教学策略,针对教学实际状况,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
参考文献:
[1]代吉年.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学生作业设计研究[J].学周刊,2020(13):27-28.
[2]宿辉,原小寓,刘英,肖雪,王晓丹.基于互联网+“新工科”工程化学教学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20,34(02):58-60.
[3]徐益宏.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重构策略研究[C]. 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重庆会场)论文集.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202-204.
[4]刘翠,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化学教学课例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11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