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配电网运维管理优化及注意事项 曾建达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5期   作者:曾建达
[导读] 摘要:伴随我国电网系统的日益发展,配电线路结构也产生了较大变化。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有限公司清远阳山供电局  513100
        摘要:伴随我国电网系统的日益发展,配电线路结构也产生了较大变化。电网中的配电网其线路结构的采用规模不断扩大,当前形势下对配网的技术改造与管理应面向专业化、精益化、多元化与智能化方向实施拓展。传统的低压配电网因跟不上负荷的增长,在运行时经常因超负荷运行而导致故障和供电能力不足,所以在当前运维管理与建设改造中需要对此类问题进行重视,并在建设改造过程中对设备进行优化设置。文章将对此问题展开论述。
        关键字:低压配电网;运行维护;管理;优化;注意事项
        1 低压配电网故障类型及原因
        低压配电网故障主要包括公共设备故障、用户故障以及其他故障。在电能传输到使用者之前的线路及线路中的各种设备,这些资产的所有权隶属于电力提供单位。以发生故障装备类型的不同为依据,可将公共设备故障划分为低压断路器故障、低压熔断器故障及计量装备故障等七种类型 。所有权隶属于使用者的设备主要包括电表及以后的线路和设备,这些属于消费者的设备及线路发生的故障就是用户故障。
        其他故障就是不包括公共故障及用户故障的故障类型,这种类型的故障主要是由配电网及相关设备之外的外在因素变化导致的配电网故障,包括自然环境的破坏(如暴雨灾害、地震等)、人为故意破坏(例如盗窃电缆等行为)。故障原因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有些低压配电网的电线和有关设备的建设及使用时间过长,配电网在运行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不到位的现象,供电单位的制度有待完善,工作人员的责任心较低,还有很多工作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较缺乏、技术操作能力不高,这使得配电系统的日常维护工作存在很多瑕疵,无法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缺陷隐患并处理可能发生的故障,未能及时开展线路障碍清理工作,会使得缺陷隐患进一步增大,对低压配电网的正常有序运行造成不利影响。
        2配电网运行过程中所存问题分析
        2.1载荷的不均衡分布
        电路负载功率出现不平衡状况是一种常见现象,因传统设计不够合理,再加上我国各个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在载荷区域与无载荷区域不能合理划分情况。基于此,在许多方面,因区域性建设的发展速度较快,使当前供电网架供电力已不能满足地区发展的电力供应需求,使其处于满负荷与超负荷等运转状况,该情况下的功率损耗非常之大,因此,若不彻底进行改造,则会对电气设备产生一定影响,并将严重损坏供电设备。
        2.2配电设备的陈旧
        通过研究分析供电网络,发现许多地方所设定供电网络系统的发展比较滞后,这主要包括架空导线比较旧、线径不足,电缆超周期使用,杆塔陈旧,隔离开关、配电变压器与无功补偿型电容器与其他一些辅助装置等因运行时间长,设备较落后故障较多,在应用时,使配网的自动化很难实现,同时也造成大量电力资源与人力资源的浪费,使电力企业发展受到阻碍。
        2.3设备布局缺乏合理性
        供电网络体系设备的布局,通常会参照传统的布局形式,从而造成许多不合理现象的存在,分析其中原因最主要的为电力消费分配的不合理问题,由于所有地区的区域性经济实力存在差异,因此相应的电力供应也会存有差异。部分地区低压配网安健环缺失,对电气设备操作、运维产生严重影响,也会引发不利后果。
        3信息化配网以及精细化管理简介
        3.1信息化配网
        根据相关调查可以了解到,随着电压等级的降低,系统中电气设备的数量成级数递增,因而导致中低压配网的设备众多。针对这一现象产生的众多问题,我国大部分电力企业已经开展配网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现阶段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及时有效地了解到运行单位对管理的需求,实现智能检测、记录查询等功能。信息化配网一般采用配电线路宽带载波传输信息,可以提供配电网自动化和用户服务自动化的功能。现阶段供电企业主要应用是采集全量用户电能量数据及电压数据,准确分析用户用电行为,实时监控用户电压质量,实现低压用户远程停复电及费控技术。在台区安装新一代智能电表以后,同步建设运行单位智能值班室,最终实现低压台区运行情况可视化,指导运行班组开展低压运维。
        3.2精细化管理
        从大的方面来讲,精细化管理是一种文化,一种理念,也可以说是社会分工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一种必然要求。具体来讲,它要求细分对象、细分职能和岗位、细分到每一项具体的工作,甚至于细化到管理工作的各个落实环节。与此同时,精细化管理要求立足专业化、科学量化,将复杂的工作简单化、单一化、流程化,将流程化的工作定量化,将定量化的工作信息化,直至最优化。总的来讲,精细化管理就是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
        4低压配电网运行管理事项
        4.1计划管理
        计划分类及内容。运行计划按周期可分为年度运行计划(差异化运维计划)、月度运行计划、周调整运行计划(根据需要提报)。其中,年度运行计划在差异化运维计划中体现 ;月度运行计划需要将运行任务安排至每周、每日;月度计划确定的每周、每日工作任务,需要调整时间及内容的再填报周调整计划,月度和周调整计划均应纳入营销作业计划管控。运行计划内容包括巡检计划和班务计划两大类。运行计划的管理流程。一般包括6个环节 :计划编制→审核→批准→执行→反馈及调整→总结。月度运行计划。由各供电单位制定,明确完成时间和要求,并将计划落实到班组。其制定依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 :年度运行计划 ;上月未完成的工作 ;消缺检修计划、测试及检测计划、现场验收计划、保供电任务等 ;上级下达的生产指令和其他工作任务。周调整计划。由运行班组根据调整变化实际情况制定,明确完成时间和要求,并将计划落实到个人。周调整计划制定依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 :月度运行计划 ;紧急、重大缺陷处理、带电作业工作、临时保供电任务、客户投诉、政府来函等 ;临时生产任务和其他工作。
        4.2巡视及检测管理
        低压配网线路、设备及设施的巡视分为定期巡视、特殊巡视(包括保供电巡视、外力破坏巡视、防风防汛特巡、夜间巡视、监察性巡视)两类。这两类巡视需要区分不一样的主要范围,比如定期巡视的架空线路、电缆及其附属电气设备等,低压电线路、设备及设施的定期巡视、检测周期参见表1。
 
        4.3差异化运维策略管理
        线路、设备差异化运维策略是以强化现有基础数据管理,采用各类信息化管理手段(如配电自动化系统、生产信息系统等),以及各类离线、在线检测手段(如红外检测、局部放电检测等),逐步实现开展低压配电线路、设备状态评价,按照设备健康度对设备进行管控级别划分,对不同管控级别的设备实施分类管控,达到防止故障发生,减少故障停运时间与停运损失,提高供电可靠性的目的。具体包括 :开展设备重要性评估,确定设备重要度 ;根据设备风险矩阵确定设备管控级别 ,制定工作计划,开展运维工作。
        5 结束语
        现在是一个信息化时代,智能电网也将全面普及,而信息化配网是智能电网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时也对配网精细化管理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因此,如何将信息化与配网管理有效的深度结合,进一步实现配网信息化,也是是极其重要的。而如何充分挖掘现有信息系统的数据搜集整合等能力,在信息化配网的基础上实施配网精细化管理成为供电企业当前急需解决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黄振扬.配电网故障的诊断及处理方法 [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7(16):67-68
        [2]姜慧.浅析配电网运维管理及技术改造[J].电子世界,2014,(16).
        [3]李仕儒.电力营销信息化条件下的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36):198-1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