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学科思想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03期   作者:林素芳
[导读] 数学的学科思想是数学教学里的重心,是否能够通过学科思想来理解数学概念是侧面反映学生综合能力的条件之一。
        摘要:数学的学科思想是数学教学里的重心,是否能够通过学科思想来理解数学概念是侧面反映学生综合能力的条件之一。想要让学生能够从日常的教学细节中感受到学科思维,就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来实现。教师应尝试在教学工作中逐渐摸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理解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让学生具备初步的学科思想。
关键字:数学学科思想;初中数学;教学措施

        翻阅初中数学课标要求,可以看到教育部门对于学生数学学科思想的要求是很明确的,即“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由此可见,作为数学知识的灵魂,数学学科思想不仅仅可以在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时助其一臂之力,还能使其更快地建构出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总的来说,数学学科思想是决定一个人终生数学学习能力发展趋势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应将学科思想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提高学生的综合学科素养。
        在初中数学教学阶段,数学学科思想主要有类比、化归和数形结合思想,也是本文即将重点讨论地几种思想。通过笔者阅读的各种资料以及案例,不难发现在初中数学教学阶段,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等,有针对性地进行数学学科思想的渗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融会贯通。下面笔者就根据自己的研究对于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学科思想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学科思想的定义
        数学的学科思想是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主旋律。在教育领域,数学学科思想的概念被定义为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本质认识,与此同时也意味着对基本的数学规律的了解。也就是说,要判断一个人数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其是否具备数学学科思维可以作为一个关键的标准。
二、数学学科思想与学习方法的关系
        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数学的学科思想和方法两者是彼此交融、相互渗透的,这两者都不是独立的个体。如果说学科思想是数学学习的核心,通过学生个性化的加工后可以应用到数学实践中,那么数学方法则是学科思想通过教师的转化和表达之后传达给学生的内容形式。也就是说,如果将数学概念与知识视为无数概念搭建而成的大楼,那么数学学科思想就是学生作为修建者时必备的说明书,而修建和完善这座大楼就要通过系统的数学方法来加持。
        因此,鉴于其对于初中生学习的重要程度,近几年教育领域关于这两者之间关系的讨论也愈演愈烈。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是有一些教师由于思想过于传统而没有领悟学科思想与方法的内涵。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总是过分强调掌握和牢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不知不觉中就忽略了正确地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方法。然而,课本上的知识学生很有可能会因为时间地流逝而记地不再清晰,但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积累的数学思维模式则会历久弥坚,它们会使帮助学生养成终生学习、积极探究的好习惯。
        因此,在新课程不断普及的这个大的环境背景下,教师势必要抓住数学课上的每一个细节与契机,将数学学科思想融入到学生日常的学习环节中去,只有这样做才能切实地帮助学生数学思维的建立与终生数学能力的全面发展。
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学科思想的原则
1、渗透性
        所谓的渗透性,指的就是将教材上明确定义的数学概念、法则、公式、性质和思想方法等等知识都通过课堂细节进行渗透式教学,而不是枯燥地将其罗列成一条条的书面理论,这不仅会加大学生理解的难度,更会让人感觉枯燥无味,勾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尤其是数学的学科思维,它更是需要教师通过潜移默化地引导来内化入学生的内心,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数学学习逻辑。
2、可行性
        在数学课堂上融入学科思想必须遵循可行性的原则,即其明确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达到实际的教学目的。因此,教师务必要在概念讲述、结论推导、辨证思考等过程中把握好学科思想融入的契机,将教学与学科思想的内容有机结合,而不是将学科思想的引入架空,以抽象的形式进行说教式教学,脱离实际的教学手段只会让学生原地踏步,不得要领,无法达到教学预期。
3、渐进性
        要知道,数学学科思想的融入是在启发学生思维过程中长期渐渐积累的,因此教师务必要重视学习、反思、再学习这个温故知新的过程。如果仅仅靠教师单方面的努力,那么学生接收到的知识是单一的,没有被过滤过的,所以只有启发学生自己进行提炼和感知,那么他们收获的思想方法才更有意义。


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学科思想的具体措施
1、巧妙类比,简化问题
        初中的数学知识都是一环接一环的,每一个模块都既独立又各自相关联,因此通过类比思想来理解和分析知识点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学习方法之一。以此为出发点,教师要有目的性地从类比的角度向学生提问,给学生一些启发,让学生不要止步于常规思维,逐渐养成自主进行迁移思考习惯,分析每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把理解深度和广度拉大,提升学习效率,促进开放性思维的发展。
        在学习八年级初中数学时,其中第十一章是介绍三角形的,其内容覆盖了基本的三角形概念以及一些特殊的性质等,因此在进行这一章节的教学时就可以引入类比思想。例如,教师可以设置问题: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有什么异同?如果再给等腰三角形加入一个直角,那么它会具备怎样的特殊性质?面对环环相扣的问题,学生便能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类比思想的精妙之处,并逐渐学会将这种思想应用到其他数学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去,得到了“鱼”的同时也得到了“渔”,学习过程变得更加丰富了。
2、适时规划,放开思路
        化归思想指的是一种更加灵活的思维方式,应用在数学学习方面则是指通过变换角度,拓宽视野,将未知的转变为已知的,复杂的转变为简单的。也就是说,化归思想就是把大问题分散化和多重问题合并化,简化思维过程。所以,想要学生掌握化归思想的核心,就要有目的地训练学生拥有灵活的思维。
        例如初中数学九年级中的《二次函数》这一章节,就需要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化归思想来进行解题。例如y=ax2+bx+c与x轴有两个交点时,即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有x1和x2这两个实根,教师可以根据化归的思路引导学生将题目根据二次三项式的分解因式ax2+bx+c=a(x-x1)(x-x2),将二次函数y=ax2+bx+c转化为两根式y=a(x-x1)(x-x2)。在这道式子的转化过程中,学生摸索着将二次函数转化为两根式,最后豁然开朗,让原本复杂的式子变得一目了然,清晰易懂,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理解了化归方法的中心思想,尝试着打开自己的局限性思维,提升了自己探究广度的包容性。只要学生学会了更加熟练地应用这种方法,也许在未来碰到类似的难题,也就可以轻松地迎刃而解了。
3、数形结合,转换思维
        顾名思义,数形结合的字面意思就是将数字和图形结合在一起,深入来说就是通过如图文并茂的方式来解释数学知识,使其变得通俗易懂。这种极容易理解的数学思想不仅仅可以应用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在初中数学的案例中我们也能看到许多通过数形结合思想来进行教学的内容,尤其是依靠理论解释比较晦涩难懂的概念,数形结合的方法便可以帮助学生在探究之路上加快步伐,降低门槛,节约时间,更加透彻地看到知识点的本质。
        以初中数学九年级中的《概率初步》这一章节为例,其中有一个知识点是要求学生了解概率地意义。在这个时候,教师如果单刀直入地通过概率计算公式来讲解这个知识点,那么学生理解起来就会比较困难,此时此刻就应该巧妙地引入数形结合的思想,例如在黑板上画出6X6的正方形方格,然后用彩色的粉笔将其中的几个涂上颜色,并且引导学生说出如果现在随机地向这块方格扔飞镖,扔中涂色方格地概率应该是多少?有没有方法可以进行计算?当教师通过这种画出具体图像的方式来进行表达时,便是利用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将公式计算和概念解释合二为一,学生不仅可以通过方格理解到概率,还能推算出公式,简单又快速。在教师画图、讲图和解图这一系列的演示下,学生就会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初步的数形对应的概念框架,之后再学习案例的分析和计算教学就会变得轻而易举。通过这一系列的学习,学生拥有了以形解题的能力,相当于一种更加开放的思路,那么之后再遇到复杂的数学逻辑问题便能懂得善用方法,巧妙而灵活地化解了。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重视数学学科思想和方法的渗透和灌输,可以很好地达到深化学生理解能力、夯实学生基础知识架构的目的,并且在这个前提下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认知模式,让学生的思维品质和逻辑都能够得到很大地提升,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朱洪峰.小议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1):153.
[2]刘春花.在教学中践行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2):4.
[3]俞晓陆.浅谈数学思想方法在课堂中的高效渗透[J].数学教学通讯,2019(32):54-55.
[4]张丹,王彦伟.数学学科育人指向:用数学思想和理性精神滋养学生[J].中小学管理,2019(11):9-11.
[5]盛东卫.读懂初中数学学科本质,建构核心素养培育途径[J].数学教学通讯,2019(29):42-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