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提升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03期   作者:刘畅
[导读] 随着我国居民综合素质的提升,对下一代的培养教育比以往更加重视。
        摘要:随着我国居民综合素质的提升,对下一代的培养教育比以往更加重视。而小学阶段是学生生涯的开始,也是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更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不仅能够提升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更能够拓宽小学生的思维,促进完整人格的建立。探究式教学,是近些年数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模式。通过教师指导与学生探究相结合,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教育事业的良好发展。笔者利用探究式教学的内容及特点,结合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浅谈一下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教学
一、探究式教学的内容及特点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授,对学生进行知识理论的传输。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拓展思维,也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而探究式教学模式,作为近些年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和事例,然后让学生自主研究和解答的方法,使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最后结合自身的特点,建立解决问题的思维构架。探究式教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实用性、拓展性和自主性三个方面[1]。探究式教学的实用性,主要是指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利用探究式教学的方法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探究式教学的拓展性,是指采用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产生迁移应用的能力。学习完成一个知识点后,可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2]。不仅可以增强对知识理论的印象,还能够将知识理论运用到实践生活中,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进行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小学生经常会出现精神不集中的现象。这种情况不仅会影响课堂的整体教学效果,也会降低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利用探究式教学模式,采用教师提问题的方式,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然后通过小组讨论的方法,让不同的学生都发表意见[3]。不仅能够提高每个学生的参与度,还可以使整个课堂的教学氛围变得更加活跃。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促进小学生在思维能力方面的全面提升。
三、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主要由构建情景、引导探究、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和方法迁移五个步骤组成,逐渐开发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启发小学生自身的潜能。
(一)构建生活情境
         构建情境是探究式教学法的首要环节,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常用方法。通过构建生活情境,能够大幅度提升小学生的注意力,让小学生尽快的融入课堂教学中。构建生活情境时,要从实际的知识理论出发。利用小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经历,将小学生带入到情境教学中,使学生在轻松欢乐的氛围里深入理解知识。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中的“克与千克”时,教师就可以进行构建生活情境。

比如语文课本的重量是0.3千克,而数学课本的重量是400克,小女孩的重量是35千克,小男孩的体重是40千克等等,然后利用图案的方法进行展示,让小学生们进行观察和比对[4]。通过对比不同物体的重量,加深小学生对千克和克的概念,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
(二)适当地引导探究
         探究式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区别就是,传统教学模式注重讲解知识的结果,而探究式教学模式注重讲解知识的推算过程。而且传统教学模式采用填鸭式的方法,利用灌输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会感受到巨大的压力。探究式教学模式利用引导的方法,使学生自主完成各种知识的学习。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起到指引方向的作用,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方法的应用,极大的提升了小学生的独立性,也增强了小学生对数学课程学习的积极性。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时,教师对学生给予适当地引导,并不是学生遇到困难时就直接进行讲解。而是首先帮助学生进行问题的剖析,让学生明白情境教学中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正确的解答方向。然后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和独立思考的空间。
(三)小组讨论协作解答
         创建生活情境和明确问题目标这两个步骤结束后,应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对问题进行协作解答。小组讨论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常用方法,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还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增加每个学生的参与度。
(四)归纳总结
         当小组讨论结束后,可以从每个小组内选取学生代表进行发言。然后教师通过对不同小组学生发言的点评,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为其他学生树立学习榜样。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对学生发言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论的印象。
(五)方法迁移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方法迁移,是探究式教学法的最后一个步骤。通过方法迁移,能够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而且方法迁移这个步骤,使学生能够发现新的问题并进行解决,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结: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不仅要提升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更要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小学生得到全方面的培养。而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方法,能够提升小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树立清晰的逻辑思维。帮助学生找到最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探究式教学模式,还能够提升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高,促进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纪文胜.有效探究,活化数学课堂——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华夏教师,2019(14):36-37.
[2]蔡飞虹.如何有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9):76.
[3]罗雪莉.搞好对话教学 提升教学质量——小学数学对话教学的有效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8):107.
[4]兰正强.精彩,源于探究——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探析[J].贵州教育,2019(19):39-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