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与防范 张广锋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5期   作者:张广锋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与防范成为人们比较关注的问题。
        哈尔滨金康置业有限公司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与防范成为人们比较关注的问题。特别是施工阶段,如果出现安全问题,就会对施工人员的生命以及工程的质量带来威胁,导致人员与经济成本的损失,对企业和社会造成很大影响。因此,做好风险管理与防范工作可以及时对风险的预测、识别、评估和科学分析。与此同时,合理运用好各种风险控制措施,逐步提高风险管理意识,确保项目参与者自觉履行安全风险管理责任。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防范措施
        一、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隐患
        1.高空作业安全
        作为当今一种最为常见的施工过程,高空作业已成为当下施工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然而,因施工的地理位置与施工方法的难度非常大,且对于施工人员的心理也是一种极为强大的负担,因此,这项工作出现事故的机率要远远大于其他环节。这就代表着高空作业人员不仅仅要有着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心理素质,还要保证自身的工作素质非常专业,并对自身的安全有着较为强烈的意识。但就目前而言,高空作业的工作人员对于自身的安全并不够重视且施工的技术也并不达标。这导致了高空作业的危险性非常高。
        2.环境条件安全。
        因施工场地处于露天状态,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且常会受到自然环境的干扰与现场条件的影响,如下暴雨天时无法施工、因地下土质导致施工无法正常继续或因天气过热导致员工中暑等。这会为施工人员带来极其恶劣的影响,使施工无法正常运转;
        3.机械设备安全
        因建筑施工时的项目过于繁琐,导致其使用的机械设备种类的规模非常的庞大。而大多数机械设备的出处并不统一,且型号不同,这便导致了这些机器会受到施工场地的限制。而操作人员是否具有专业性也会影响到机械设备的安全问题,若技术人员稍有不当,便会导致机械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这种事故将非常容易造成施工人员的伤亡。
        二、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产生的因素
        1.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低
        人员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主要监督对象,也是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的出现主要就是由于工程人员责任意识以及安全意识都比较弱的原因,有些施工人员为了缩短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连夜进行赶工,导致人体疲劳,工程质量也出现问题。还有些施工人员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失误,他们心存侥幸心理,没有及时改正,从而提高了整个建筑工程的安全风险。部分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不端正,对于检查工作的任务敷衍了事,工程安全得不到保障,导致安全事故频发。
        2.材料及设备影响
        建筑施工整个过程中涵盖的物比较广泛,包括机械设备、材料等,其中材料是工程施工的重要物质条件,对于工程质量的好坏有着关键的作用。一旦建筑施工材料不合格,那么建筑施工的质量也会大打折扣,导致安全隐患的可能性加大。为了更好的避免发生安全事故的发生,要抓好材料的关,切实加强对施工现场材料的监管,采购材料的时候要与资质齐全的供应商优先合作,从源头上杜绝不合格的假冒伪劣产品及原材料进入工程施工中。作为补充,建筑施工的各种机械设备都要做好维修和保养,确保机械设备可以保持正常使用的状态,并且要正确合理使用和操作,避免违规操作行为的发生。
        3.管理不完善
        建筑工程施工作业复杂性高,涉及到专业内容非常多,同时各个环节中隐藏的安全风险较多,不同风险发生概率以及影响程度不同,在对其进行管理时必须要采取针对性强的策略,积极有效的应对各种问题,将安全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

但是就实际情况来看,因为安全意识较低,导致现在所应用的管理方案有效性降低,不仅针对性弱,且内容并不健全,存在非常严重的片面性。很多风险管理方案在设定时缺乏专业依据,未按照先进标准和防范来进行,忽视国家最新规范,可操作性降低,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三、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与防范措施
        1.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
        建筑施工当中,人的不稳定因素极高,安全意识、主观意志、精神状态、身体素质、心理因素、操作能力等都有可能会左右人的行为,引发施工安全事故。所以说一定要想方设法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将安全意识植入每个人的内心,真正保证广大施工人员都积极投入到安全生产管理中来。为了更好的贯彻安全施工的行为,要定期组织对于施工人员的安全风险教育工作,并且会对安全风险的相关内容进行考试,其中不合格的人员要培训合格以后才具备上岗的资格。除此之外,对于已经识别的危险源和危险因素一定要通过既定的风险规范措施进行规避,尽量将不可控的危险因素进行转移或者化解。值得注意的是,高风险的发生并不是单一的,会带动很多其他风险因素的发生,所以说做好高风险的削减对策也是具有重要突出意义的。
        2.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安全预案
        施工单位应对已初步认定的危险场所或者部位进行事故安全风险评估,提出安全防范措施。对于出现的安全风险或者事故,需要制定周密的应急计划、严密的应急组织、精干的应急队伍确保抢险和救助的有效性,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的要求,结合项目施工的特点,对施工现场易发生重大事故的工程部位、施工环节进行重点监控,制定项目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一旦发生事故,救援队伍根据险情及时有效地进行排除,做好应急救援工作。
        3.加强处置隐患应急措施
        在落实安全检查的基础上,还需要及时对各类隐患进行处置,这样才能有效保证施工安全。但是有一个实际情况需要注意,那就是安全隐患存在区别,也就是危险性有所不同,而且处理难度也不同,有些安全隐患可以实现现场处理,而有些安全隐患就需要通过较为复杂的流程才能处理。因此,在工作实践中,就需要管理人员对安全隐患做好分类,对于低等级、易处理的安全隐患,那么就需要在发现后及时进行处理,不能耽误,比如前文提到的进入施工场地后取下安全帽的行为,这就需要及时进行批评,不必专门挑时间。而对于高等级、难处理的安全隐患,则需要尽快上报相关部门,做好应对方案。比如发现工艺技术存在安全问题,就需要及时上报,商讨是否暂时停工以及改进方案等等,确保可以尽快解决相关问题。
        4.提高材料以及机械设备的质量
        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物质基础是施工材料以及设备的质量,施工中要更加对材料的质量进行督查,施工设备也要提高。进一步保证材料和机械设备的可靠性,提高工程项目的安全风险。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在施工材料上,进行采购时,要优中选优,选用质量合格的材料。加强对施工设备的检修工作和保养工作,发现不能使用的设备要及时更换。施工中,注意机械设备的装卸问题。没有严格的标准会引起严重的安全问题。所以一方面要按照施工的要求标准进行脚手架搭建过程,保证脚手架使用安全;另一方面做好安全防护当进行拆除时,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性。在保证施工的现场环境安全的前提下,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运输。为了保证施工中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如果出现故障要及时检修,定期维护。
        结束语:总之,建筑工程作为一个很复杂的项目,会带来很大的施工安全风险,从而直接影响到建筑施工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施工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在项目的实际建设中应高度重视风险管理和安全。在每个环节的安全风险问题要做详细的评估,把和安全风险问题有关的案例结合起来,并制定出好的预防措施,为了确保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与防范[J].山西建筑,2019,45(08):217-218.
        [2]王会丰.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管理[J].建材与装饰,2019(05):119-1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