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结合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03期   作者:周彬
[导读] 只有教师真正的做到了对学生阅读的正确引导,才能够让学生真正的培养出对阅读的兴趣。
        摘要:只有教师真正的做到了对学生阅读的正确引导,才能够让学生真正的培养出对阅读的兴趣。语文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中挖掘课外阅读内容与课内阅读内容的契合点,让学生能够利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利用到课外阅读内容当中去,同时教师也应当不断的完善前人的一些先进经验,从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结合策略
1课内外阅读联通的积极意义
1.1扩展课内阅读内容的有效补充
        小学生阅读有课内、课外阅读两方面。通常来讲,课外阅读指的是学生在课堂之外进行的自主的阅读。虽然课堂之内的阅读不可缺少,然而如果仅仅依此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很困难的,而课外阅读内容丰富多彩,必将拓宽学生的眼界和见识,它不但不会影响课内阅读,而且能对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起到良好的巩固作用。这两者是相互促进的,课外阅读作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手段,不仅有利于延伸学生的知识广度,巩固书本中所学的基本知识,而且能有助于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培养和提高。
1.2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将课内外阅读内容进行联通对于小学生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这种方式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求知欲是人类进步的动力,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也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但是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时间毕竟有限,教师也无法在有限的时间教会学生所有的语文知识,“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以外不断阅读、不断学习,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更多的学习乐趣,并最终养成终身的学习习惯”。其次,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语文的学习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大量的知识积累、大量的阅读训练来完成的,课堂教学仅仅是大量语文知识中的冰山一角,学生也只有在大量的阅读与训练过程中才能够培养更加全面的语文能力;因此,学生在课外阅读训练过程中,不仅应该对好的文章进行多朗读、多背诵,同时也应该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积淀。
2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结合的策略
2.1从学生生活出发,找到阅读“共振点”
        阅读的实质是学生在阅读中去了解和认识生活。因此,学生阅读内容的选择也要尽量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或者不要脱离学生生活太过遥远。近几年来,随着弘扬国学的热潮兴起,教育部在语文教材中也有意识地加大了古诗词、文言文的比例。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提倡青少年学生阅读经典文学,通过对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学习,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能一味地、非理性地让学生去阅读所谓的经典文学。要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实际去选择一些经典文学。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可以适量阅读一些贴近生活的古诗词,简单的文言文,但是不能在热潮的推动下盲目跟风,让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背诵屈原的《离骚》、苏轼的《赤壁赋》,这显然是不太合理的。要在热点的持续升温中学会“冷思考”。无论是现代文、诗词歌赋还是文言文的选择都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当阅读与学生的生活有契合点,学生的心灵、思想受到启迪,阅读才是真正的在发生。
2.2灵活运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方法,加强课内外阅读融合性
(1)读后感作业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通常会通过检查学生的家庭作业来检查学生对课内阅读的掌握情况。同理,教师也可以以作业的形式来检查和评价学生课外阅读情况。比如专门准备“点点本”,就是专门积累好词好段的作业本,通俗来说就是摘抄本;或者单独准备“读后感集录本”,就是专门用来让学生写读书笔记、读书体会、读后感之类的。根据实际情况,这些作业本不可能像家庭作业那样每天都要做要批改,可以交叉进行,每两周或者几周做一次。既不加重学生和教师的负担,同时又可以在日常中检查和评价学生的课内外阅读效果。
(2)摘录卡、批注评比
        为了提高学生语文阅读的质量和兴趣,教师也可以使用展评的方式。

比如,开展“读书摘录卡制作比赛”、“最佳读书批注竞赛”,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动手制作精美的读书摘录卡,由师生共同评比优秀作品贴在教室里进行展览或者发挥自己的创意展示自己最认真新颖的读书批注。通过这些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让学生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阅读都能认真快乐的进行。
2.3指导、迁移,课内外阅读有效联通
(1)初读
        所谓“初读”是指学生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词句,初读全文,感知全文,对课文有一个总体认识,形成一个初步的印象。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根据班情和学情确定以下初读目标:第一正确认读“壁、虎”等 9 个生字,读准字音感知字形理解字义,第二读顺句子读通课文,做到字字读的响亮,大致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学生经过自由读课文之后,检查反馈发现学生能够完成读准字音和读通句子,而且概括出小壁虎由于尾巴断了去和小鱼、牛伯伯、燕子借尾巴,最终发现自己长出了新尾巴。
(2)精读
        “精读”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后对课文有一个整体印象的基础上,根据课文要求,深入理解课文,在感受较深的词语旁批注。《小壁虎借尾巴》一文精读感悟交流,笔者设计如下问题:“读课文说一说,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小壁虎向谁借尾巴?小壁虎借尾巴的结果怎么样?从这里你知道小壁虎的尾巴有什么特点?”边读边用笔画一画,找一找。这部分内容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学生们积极地在朗读中感悟小壁虎的可爱,尤其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
(3)熟读
        “熟读”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小壁虎借尾巴》一文在完成初读整体感知,精读感悟之后笔者设计了交流续说“根据自己知道的动物尾巴的知识,仿照课文第三至第五自然段的写法,再续说一两个自然段,然后完成续写,不会写的字可以借助拼音,并且可以配画。学生在续说、续写和续画的过程中,根据平时阅读绘本的方法完成故事续写,而且向借尾巴的对象也是特点不一。综上所述,只有课内阅读教学时教师交给学生以上阅读方法,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不断的实践,慢慢地揣摩,才能迁移运用到平时的课外阅读,使课内外阅读有效联通。
2.4根据课文的作者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部编版《赠汪伦》的作者是李白,学习古诗第一步就是解诗题,在课堂中笔者先提问“赠是什么意思?”,“谁赠给汪伦的诗?”,“李白为什么给汪伦赠诗?”,“谁来给大家介绍李白?”。我们班的学生根据平时的课外阅读回答:“李白是大诗人”、“他出生在唐朝”、“他被称为诗仙”,此处幻灯片出示李白简介引导学生在课堂了解李白,在解答“李白为什么给汪伦赠诗?”这一问题时,学生由于课前没有阅读这方面的内容一片茫然,趁机幻灯片出示《汪伦以酒骗李白》供大家阅读,学生读后有的捧腹大笑,有的赞叹汪伦的幽默和聪明,也有的赞叹他们之间的情谊深厚。之后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了解诗人表达的感情朗读并背诵古诗。在结束本课的教学后,布置学生课外阅读与李白有关的故事《铁杵磨成针》《李白脱靴》,积累背诵小学课本中李白的诗歌《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天门山》《独坐敬亭山》。
3结束语
        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方式。学生的课内阅读有限,相对于学生的阅读需求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课外阅读可以很好地打破教材、课堂的局限性,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阅读需要。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语文课内外阅读,使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更加自然合理,同时也使学生的语文课内外阅读顺利、高效地进行。
参考文献:
[1].李芳芳.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整合[J].教学研究2016(03):s4
[2].西红义.点燃阅读的火花,让思维与激情共飞扬[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01):241
[3].张琴.小学课内外阅读的衔接浅谈[J].阅读写作,2017 (10): 1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