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玲玲
(淮南新华医疗集团新华医院神经内科;安徽淮南232052)
摘要:目的:分析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20例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开展预防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概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对策可以显著改善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降低患者不良反应。改善患者血液循环水平,促进患者护理满意度提升,利于患者预后。
关键词:脑出血;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性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脑出血患者常见并发症,由于患者长期卧床,肢体功能评分下降,活动评分下降,肢体无法自主活动,血液循环灌注压下降。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血流缓慢现象,造成下肢深静脉血栓,严重时患者会出现肺栓塞等并发症,造成患者死亡,影响患者预后。本文主要结合我院开展的预防性护理,对于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行针对性预防。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20例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人。观察组男性41例,女性19例,年龄55-75岁,平均年龄(66.96±0.42)岁,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32例,年龄55-74岁,平均年龄(66.95±0.98)岁,两组患者在年龄上、性别比例上,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测量患者血流动力评分,并给予知识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开展预防性护理,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①开展全面健康知识教育,帮助患者了解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机制,鼓励患者在脑出血预后勤加练习,尽早恢复康复训练。并进行饮食调整,多食用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纤维素的有营养的物质,每天饮水量超过2升,避免血液出现粘稠情况,如卧床两个小时以上要活动肢体,避免便秘情况发生。指导患者在排便时正确用力避免腹压升高造成下肢深静脉血栓。
②开展有效心理护理方式,帮助患者建立起对疾病的正确认识,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避免患者由于盲目、不了解,或焦躁烦躁等情绪影响治愈的信心。
③观察患者下肢颜色、温度,是否存在肿胀硬块以及足背动脉的搏动情况,避免患者出现局部缺氧缺血现象,出现溃烂缺损以及压疮等。帮助患者活动踝关节膝关节,例如一手握住患者踝关节近端,促进患者旋转活动,进行伸展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每日进行两次,每次15到20分钟。向患者介绍压力袜,适当压迫静脉促进静脉血回流,避免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概、率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为SpSS21.0。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x±s )表示;计数资料以X2检验,以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概率显著好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脑出血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之后,血液循环受阻,容易发生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一般来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血液成分发生显著变化,血液当中的凝集因子显著增加,血流流动速度下降程度超过30%[1]。还有一部分患者由于内皮受到损伤,也会造成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2]。脑出血患者基本具备以上条件,同时由于肌肉力量减弱,血管支撑力减弱,患者血容量下降,血液当中的纤维蛋白含量显著增加,不仅会造成一定程度的高凝现象,还会由于血流速度的减慢造成血栓凝集作用增强。患者生命健康受到严重威胁,预后状况整体不良,也会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情况[3]。
传统护理方式主要是对脑出血患者进行生理护理,帮助患者正确按时用药并进行康复训练,这些护理方式虽然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疾病发展程度,但是由于缺乏针对性的预防性指导,主要是在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之后再进行处理[4]。本文所采用的预防性护理方法,可以通过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有效的关节活动等方式,帮助患者了解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机制,并通过早期的活动和预防尽可能降低肌肉力量的收缩程度,提高患者肌肉对于血管的支撑作用,避免患者血容量降低。并通过饮食调整、运动以及改善生活习惯等方式,促进患者高凝情况的减弱,避免患者由于长时间卧床肢体无法自主活动,造成的血流减缓现象[5]。
有研究指出,开展早期预防护理之后,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概率平均下降10%-35%,护理满意度提高10%-25%,这与本研究成果基本一致[6]。
综上所述,预防性护理对策可以显著改善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降低患者不良反应。改善患者血液循环水平,促进患者护理满意度提升,利于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王志成,周加玲. 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在老年患者腹腔镜肝叶切除术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研究[J/OL]. 重庆医学:1-8.
[2]刘虹. 气压泵结合护理干预对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03):477-479.
[3]周倩.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03):495-497.
[4]王玉容,方向明,叶文春. 糖尿病患者发生脑卒中后血糖控制水平与临床疗效及预后的相关研究[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03):348-350.
[5]罗志君. 四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使用抗凝药物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管理效果评价[J]. 智慧健康,2020,6(03):184-185.
[6]汪晓丽,李锐. 预见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 山西医药杂志,2020,49(02):231-232.
作者简介:胡玲玲,女,1989年6月生,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