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用于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临床护理的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月4期   作者:梁水育
[导读] 探讨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的实际效果。
  梁水育   
(广西贵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广西贵港573132)
摘要:目的:探讨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的实际效果。方法:将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我院行肾衰竭血液透析的200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并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n=100)与对照组(n=100),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再运用风险管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36%。结论:风险管理的应用能显著降低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这对患者护理效果提升和生命质量改善有重要临床意义,值得临床的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风险管理;肾衰竭;血液透析;临床护理
 
肾衰竭是临床常见危重病,患者会出现肾功能下降等症状,病情严重时会发生尿毒症[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血液透析是当前治疗肾衰竭的常用手段,该治疗方法对患者维持生命有重要意义,但临床发现肾衰竭患者行血液透析治疗时具有很高的并发症发生风险[2],严重的并发症同样会危及患者生命。临床常规护理由于系统化、流程化等原因,无法针对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本次研究为了对提高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效果提供更多有效参考依据,对我院收治的200例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分别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和风险管理,现有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我院行肾衰竭血液透析的20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n=100)与对照组(n=100),观察组中男61例、女39例,年龄在41~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3±8.8)岁,透析时间为4个月~3年,平均透析时间为(2.0±0.6)年,其中慢性肾衰竭患者56例、急性肾衰竭患者31例、肾病综合征患者13例。对照组中男59例、女41例,年龄在40~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1±9.3)岁,透析时间为3个月~3年,平均透析时间为(2.2±0.5)年,其中慢性肾衰竭患者52例、急性肾衰竭患者3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18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包括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生活指导等。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再给予风险管理,具体方法为:①成立由医生、护士长、护士组成的风险管理小组,首先对患者的生命体征、检查结果、病情变化等监测数据进行收集,对患者的并发症风险因素进行全面评估,再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从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治疗的各个护理环节降低风险,改善护理措施,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②加强护士的教育培训,提升护士对法律意识的认知度,提高风险预防意识,让护士切实掌握血液透析治疗的基本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定期组织护士进行法律知识、相关制度、操作水平等考核,只有考核通过的护士正常上岗,未通过考核护士待岗学习,待考核通过后方可继续上岗。③提高护士的沟通水平,患者会因为对疾病和治疗缺乏认识而产生负性情绪,这对依从性影响极大,为了使血液透析的顺利进行,护士应主动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和信任关系,一对一的对患者及其家属宣教疾病和治疗的原理、目的、效果、周期及重要性,通过让患者及及其家属了解到血液透析的重要性来提高依从性。④定期对治疗设备进行清洁与检修,保证设备处于可使用状态,同时做好其他应激物品和药物的储备工作,面对突发情况时不耽误救治时间。⑤加强护士队伍的专业素养培养,提高护士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让护士用心落实每项护理工作,同时每项护理工作的开展都应记录在案,定期接受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讨论整改。
1.3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研究中的计量资料采用SPSS20.0软件处理并使用t检验、(均差±标准差)表示,对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率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36%,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近些年我国肾衰竭发病率呈升高趋势,其发病率形式严重的威胁了群众的健康安全[3]。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和医疗设备的更新,多数肾衰竭患者能够通过血液透析来维持生命[4],但临床实践发现血液透析存在穿刺难度大、对患者身体和医疗设备要求高等问题[5],因此行血液透析治疗的肾衰竭患者常出现血压异常、心力衰竭、脑梗死等并发症,致使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增加,影响患者生命质量。对行血液透析治疗的肾衰竭患者而言,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就意味保障了治疗效果和生命质量,因此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工作十分重要。当前临床常规护理措施无法针对风险因素开展有效的干预措施,因此预防风险事件的护理效果并不理想,而风险管理则可以通过评估患者风险因素给予有针对性干预措施、提高护士队伍综合能力和素养、提升患者对疾病和治疗的认知等方式,减少各项护理措施开展时引起的风险。本次研究发现,给予风险管理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给予单纯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结果证实风险管理能显著降低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的并发症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在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能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和保障安全的有效护理措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志萍.风险管理用于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临床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2):179-180.
[2].李蕾.风险管理对减少血液透析并发症发生率及提高护理满意度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23):89-90.
[3].王灵芝.血液透析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5,15(12):1830-1832.
[4].葛加红.护理风险管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27):3694-3695.
[5].孙凌,梁菜兴,刘胜子,等.风险管理对减少血液透析并发症发生率及提高护理满意度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8,40(13):2075-20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