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前城市之中,市政道路工程的数量越来越多。早期在开展工程项目的时候,由于采用的管理模式存在缺陷,造成质量问题频频出现。因此,相关人员便可以尝试采用EPC模式,提升管理效果,确保工程的综合质量。本篇文章主要描述了EPC模式的主要优势,探讨了EPC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对于优化EPC管理模式的方法方面发表一些个人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EPC总承包模式;项目管理
引言:对于PEC模式而言,现如今可以看作是应用率最高的承包方式,对于道路工程影响非常大。通过使用该模式,能够有效了解广大业主的真实想法,以此为基础制定对应的管理方案,进而提升建设工作的效率。因此,管理者理应结合企业自身的需求,合理配置现有的资源,促使项目的开展足够顺利,不会有任何问题出现。
一、EPC模式的主要优势
相比于传统管理模式,EPC模式本身存在多方面优势。一般来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其一,在进行项目管理的过程中,相关单位仅仅只需对工期时间、资金成本以及安全因素进行有效把控即可。因此可以将原有的大量审批环节完全省去,使得工作的整体效率得到全面提升,同时资源本身也能得到最大化利用,为企业带来更多效益。
其二,在该模式之中,责任体系也变得更为完善。因此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很少会出现相互推脱的情况,使得工作项目开展的流畅性有所提升,推动项目顺利进行。
其三,企业无需在根据项目本身,单独组建管理团队,仅仅只需要安排原有团队即可,大幅度降低人力资源的实际投入。
二、EPC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风险方面的问题
在应用EPC模式的时候,项目管理往往会伴有一定的风险,主要包括合同风险、客观风险以及违约风险。
首先是合同风险,诸如在前期签订合同的时候,很容易因为工作范围缺乏明确性,亦或者技术应用缺乏规范性,一些客户会在技术层面提出其他要求,导致风险增加。
其次是客观分析,也就是从客观角度出发,一些企业的经济成本有限,导致项目的开展受到影响;一些场地的自然条件过差,造成项目的开展难度增加;相关政策出现变化,影响了工作效率。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都会造成管理风险增加。
再者是违约分析,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总承包方有时很容易和分包方之间由于利益层面的原因产生冲突。诸如在施工的过程中,分包商会基于各种不同的理由,尝试提高价格,造成成本增加。
(二)信息不对称
在应用EPC模式的时候,由于信息缺乏对称性,经常会有返工情况出现。尤其是在一些大型项目之中,实际参与的分包商有很多,如果各个分包商未能做好信息分享的工作,很容易出现沟通失误,对于部分任务的理解产生偏差,影响了控制的效果[1]。
(三)采购方面的问题
采购工作一直都是项目管理活动中的重点内容,通过控制实际价格,能够有效节约整体成本的投入,因此对质量管理本身影响非常大。单从设备采购工作的层面来说,实际到手的设备很有可能和自己订购的产品之间存在差异,因此便需要进行更换或者退货,导致施工效率下降。此外,如果场地内实际购买的材料和设备数量过多,很容易造成仓库出现爆炸的情况,影响正常的维护工作以及管理工作。
(四)法律不够完善
现如今我国EPC模式的相关法律不够完善,整个条例仅仅只对于监理、招标代理进行了明确,而对于总承包方面,并未制定对应的管理规范。正是该因素存在,当行业部门在应用EPC模式的时候,没有任何内容能够进行参考,很难对员工们的工作行为进行约束。如此不但会导致该模式的应用效果下滑,而且还会造成协调难度持续提高。
三、优化EPC管理模式的方法
(一)做好风险控制
在EPC项目之中,合同管理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内容,因此对风险管理和控制工作的实际影响非常大。在进行合同管理的过程中,理应基于道路工程本身的情况,对当前可能存在的合同风险进行全面分析,采取合理措施完成控制工作。诸如,在进行项目管理的时候,通常劳动力的实际价格、定价的内部程序以及材料价格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化。因此,总包方理应从整体角度出发,深入思考,采取最为合理的应对方案,以此能够完成所有控制工作,将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2]。
(二)优化施工管理
在进行进度管理的时候,工作人员理应结合实际情况,对当前的各类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并完成全面优化,以此减少资金投入,保证所有施工活动都能顺利展开。一般来说,最为有效的方式便是制定进度计划,以此可以在特定的时间之内,完成所有施工项目。
通过从组织工作、施工技术、合同条款以及经济成本的角度出发,对所有管理者自身的基本职责进行明确,确保施工进度能够得到合理控制。在进行技术应用的时候,时刻将图纸作为核心,以防会出现应用偏离的情况。而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还需要对各方面因素进行合理协调,积极和监理单位展开沟通,以此保证管理的效果,促使员工们潜在的积极性能够全部发挥出来,进而提升管理的效果。这样一来,违章行为产生的概率便会大幅度减少,员工们的工作积极性也会随之上升。
(三)权责分明
在开展市政工程的时候,管理工作往往会出现多方面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不少项目往往是交叉展开,共同进行。若是各个岗位的基本职责不够明确,在问题出现之后,很容易出现相互推诿的情况。为此,总承包方理应针对责任制度进行全面完善,将基础责任落实到对应的人员身上。为了保证整体效果,各个部门的管理者还需要定期针对管理结果进行全对比,把握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从而能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3]。
(四)做好管理文化的宣传
对EPC模式来说,质量管理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内容,也是一项长期性任务。若是单位未能及时向员工进行思想传达,告知其管理工作的意义所在,员工在实际工作的时候,经常会出现懈怠的思想,在管理的过程中,很容易对部分细节任务有所忽视,进而造成重大问题产生。因此,承包单位理应针对管理文化本身,积极宣传,促使员工们都能认识到质量管理的价值所在。在日常工作的时候,时刻参照体制规定的要求执行。长此以往,员工们的使命感以及责任感便会有所提升,进而有着更高的积极性。
(五)考虑多方利益
伴随项目的快速发展,实际遇到的问题也都各不相同。因此在工程开展的过程中,相关人员理应针对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进行深入把握,确保二者做到统一发展。但是,一些管理者的思想较为腐朽,单纯注重眼前的短期利益,而对于现实的具体情况有所忽视,从而出现了破坏生态的行为。显然,此类工程项目不具备可持续性发展的特点,与我国政府提出的生态理念完全不符。为此,相关管理者理应转变自身原有的思想,充分渗透生态理念,在确保整体质量和进度不会受到影响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程度。诸如,在使用材料的时候,尽量使用一些可再生资源,而且在摆放时,不要对环境造成巨大荷载。在运输的过程中,不要对空气带来巨大污染。如此一来,项目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均能得到有效保障[4]。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市政道路施工的时候,通过应用EPC模式进行管理,可以有效保证设计活动得到全面优化,同时还能大幅度提高建设工作的整体质量。因此,相关企业理应对此有所重视,以此保证项目能够顺利展开,提升施工的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张超.浅谈市政道路工程EPC总承包模式项目管理[J].中国房地产业,2019,000(006):108.
[2]陈恒涛,李勇,苏金香.浅谈市政道路工程EPC总承包模式项目管理[J].现代营销,2015,000(008):14,40.
[3]蔡俊勇,姚萃.浅谈市政道路工程EPC总承包模式项目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6).
[4]陈恒涛,李勇,苏金香.浅谈市政道路工程EPC总承包模式项目管理[J].水电施工技术(1期):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