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我国乡村建设在不断加快,乡村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发展乡村也是发展城市的动力。当前我国高度重视乡村建设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基于这一背景,本文对当前村庄规划与人居环境中仍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村庄规划与人居环境的优化提升建议。
关键词:村庄规划;乡村振兴;人居环境
引言
乡村具有经济、社会、自然的特征,同时,还有文化、生态、生活、生产等多重功能。村庄人居环境质量会直接受到村庄规划的影响,现阶段的村庄规划还是不能确保规划科学性与合理性,导致人居环境的优化提升也受到相应影响。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要调整规划村庄的模式与方法,才能使人居环境得到优化提升。下文将针对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村庄规划与人居环境优化提升的方法展开分析探究。
1概述
1.1区位概况
油文行政村位于南丰镇的东部,辖区面积4615.27公顷,西距南丰镇镇区约3.9公里,东北临兰洋镇,西南临松涛水库。油文行政村下辖石井村、上达村、中间村、油文村、魁肚村5个自然村。其中石井村、上达村、中间村、油文村等4个自然村位于村域北部,临近乡道;魁肚村位于村域南部,较为靠近松涛水库。
1.2现状概况
(1)区域资源海口市琼山区三门坡镇,东临文昌市东路镇,南靠大坡镇,西邻甲子镇与旧州镇,北接红旗镇,土地面积119.26平方公里。镇人民政府驻三门坡墟,距府城45公里。三门坡墟座落于高坡顶端,且地处通往海口、三亚、文昌三叉路口上,海榆东线(国道223线)穿过镇境13公里,谭仙大道连接三门坡墟、谭文墟和定安县。优越的区位优势、便利的交通环境、不断壮大的经济规模使三门坡镇成为琼山区南部较为繁荣的商贸、文化中心。三门坡镇大力发展“五型”(规模型、特色型、加工型、合作型、市场型)农业经济,精心打造“三大产业片区”。目前全镇种植橡胶3.6万亩、荔枝8300万亩、胡椒3200亩、槟榔9700亩、香蕉11000亩、瓜菜13000亩。(2)村庄资源美城行政村位于三门坡镇东北部,土地面积10.79平方公里,其中基本农田2580亩。现有橡胶、胡椒、槟榔、荔枝、龙眼、柚等,农业资源丰富。美城行政村下属大水村是琼山区闻名的革命老区村庄,是“九龙戏村”文明生态村休闲度假区的村庄之一。
1.3当前村庄规划与人居环境尚存的问题
尽管近年来经过我国的集中整治与强化管理,原来污水乱排、垃圾满地、随便摆放杂物、违章建造建筑的现象得到了改善,但是我国村庄数量众多,受到传统因素、地域辽阔以及历史欠账沉重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当前在部分村庄仍然存在着这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①缺乏公共设施,部分村庄的设施年久失修,部分村庄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够完善,部分村庄由于不具有完善的公共活动空间造成存在邻里关系疏远的情况,出现了一些邻里之间缺乏交流的“城市病”。②市政基础建设相对落后,与城市相比,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要相对落后,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的情况。例如,没有对污水进行分流,没有将雨污分流做好,排水系统、给水管网等建设不完善等,这些都造成村庄的河流、溪水以及沟渠水塘水质降低。③生态环境恶化,农村生活、生产污水存在随意排放的情况。垃圾处理方法不够环保,没有从源头做到减少垃圾产生,垃圾量比较大,超过了村庄的治理承载范围而存在二次污染的情况。④居住空间规划不合理。村庄建设土地资源浪费、布局散落的情况比较严重。旧村被闲置,没有得到改造或者复垦,新村则存在着耕地占用的问题, “空心村”现象比较严重,这不仅是对土地资源的浪费,也对农村的村容村貌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2人居环境优化提升
2.1物质要素的优化提升
1)合理配置公共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时,不能根据规划要求以及国家标准简单安置,搞“一刀切”。
必须通过调查拜访村民来了解村民的实际需要,了解其最想要、最关心的设施是什么;设置设施时,需要将人口结构特征充分考虑到,不能只重视成年人的需求,还要考虑到节假日时儿童的娱乐需求。应当考虑到村民的实际感受,立足于村民的角度来思考其实际需求,不能重视数量而忽视质量。从商业、教育、文体娱乐、养老、设施布局等方面进行配置。2)改善交通条件人们常说要致富先修路,对农村而言,建设道路对农村的发展意义重大,改善交通条件能够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这也能够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因此应当对道路交通基础设施进行升档升级,不断完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对道路进行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到农用器械以及车辆的通行要求,从而为农业生产提供便利。加强对道路设施的建设与维护,对道路硬化尚未完成的,坚持推进道路硬化工程,从而使得村庄道路条件不断改善;对已经完成道路硬化的,应当加强巡检,对破损路面进行维护。建立其有效的道路保养维护体制,从而确保道路处于良好的状态。3)完善基础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乡村通信、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加大邮政网点建设力度;实施数字乡村战力,推进现代信息通讯技术入户,扩大移动网络与光纤的覆盖范围,从而为乡村居民的上网需求提供保障;不断推进电网升级工程,结合乡村实际需求对配变电容量进行不断扩大;完善公共照明设施;加大流域综合治理力度,对乡村水利进行不断完善,同时加强排涝防洪工程的建设。
2.2营造乡村风貌特色
乡村规划编制应结合乡村文化展现自己的风貌特色,避免照搬城市形式。例如以保护、继承和发扬历史文化为主的特色保护类村庄 :古树名木设立围栏或树池,活动场地可设置座椅或廊架,提高实用性和舒适性。景观小品应结合本村文化特色进行设计。以发展自然风光为主的特色型村庄 :应注重保护村庄的自然生态格局,发展田园风光。规范农田耕种,化景成田,公共空间合理布设绿植美化场地,发展农家乐、农业果园等田园产业。
2.3改善交通条件
人们常说要致富先修路,对农村而言,建设道路对农村的发展意义重大,改善交通条件能够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这也能够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因此应当对道路交通基础设施进行升档升级,不断完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对道路进行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到农用器械以及车辆的通行要求,从而为农业生产提供便利。加强对道路设施的建设与维护,对道路硬化尚未完成的,坚持推进道路硬化工程,从而使得村庄道路条件不断改善;对已经完成道路硬化的,应当加强巡检,对破损路面进行维护。建立其有效的道路保养维护体制,从而确保道路处于良好的状态。
2.4村庄规划方法
为使村庄规划更加科学,首先要更新和转变规划理念,将村民主体作用发挥出来,同时政府也要积极进行引导,使村民认识到科学规划村庄的重要性。在村规民约中加入规划成果,比如邻里互助、污水雨水排放、垃圾的堆放与清运,严格控制农村基宅地的高度和建设规模等。根据保护耕地和村庄的实际定位来管理规划成果,确保具有适用性和实用性,并且要把控好村庄规划的重点,规划内容详略适宜。村庄规划要将多方面融合在一起,例如村镇建设、产业、环保、土地等,编制长远,且具有实用性的村庄规划,既要使产业发展得到促进,布局居民点也要具备合理性,同时还要整治人居环境,保护好生态环境和生态资源,传承村庄历史文化,以进一步提高村庄规划的实用性。与此同时,村庄规划要遵循为农业和农民服务的原则,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重点将村庄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及遇到的矛盾加以解决,将村庄发展思路捋清楚,才能更加完善地规划村庄产业,必须要与市场需求和原有发展优势相结合,并且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进行动态优化。
结语
基于乡村振兴背景的村庄规划以及人居环境的优化是一项动态化、长期任务,为了能够实现这一目标下,政府应当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进而为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符高翔.乡村振兴战略下村庄产业发展规划探讨———以安徽六安太安村为例[J].安徽建筑,2019,26(12):28-30.
[2]阳盼盼.乡村生态振兴:理论逻辑、历史演进与实现路径[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9,33(12):7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