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我国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现阶段我国的城市化建设也越发地兴盛。然而在这一过程中,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城市大气污染也变得越来越严重,已经对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面对城市化进程中层出不穷、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我们应当开始思考环境与制度建设之间的相互关系。笔者在本篇文章中重点探讨了环境是怎样影响评价我国制度建设的,以及我们应当采取哪些措施改变这种现状。
关键词:环境问题;评价制度建设;思考
改革开放之于国民经济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就相当于水之于鱼的重要性。鱼失去了水,就将无法生存;而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原因,国民经济呈现逐渐低迷的状况。如果那时候的中国经济没有改革开放,中国就不会有今天的盛世辉煌。然而有得必有失,改革开放促使了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但是由于城市化进程过快而随之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在那个时期,人们普遍认为经济发展比环境质量要重要,而现如今,正如习总书记经常说的那样,金山银山再宝贵,也比不过绿水青山带给我们的美好。保护环境,避免制度建设对环境造成的不可逆的破坏,不仅仅是为了我们这代人着想,更是保护了我国的地理环境,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1制度建设对我国的自然环境有哪些影响
1.1城市工业燃料燃烧所排放的有害气体
目前,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对一些工业性比较强的城市,其城市的大气污染尤为严重,究其原因,很多时候是由于对煤炭的依赖性非常大,而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利用率又比较低下,短时间内很难找到煤炭的替代品。众所周知,煤炭和石油、天然气并称为化石能源,是由古生物在土壤中形成化石之后沉积了千万年进而形成的一种能源形式。从古至今,人们的生活几乎都离不开煤炭。在古代,人们通过使用煤炭来度过寒冷的冬天;而在现代,人们通过使用煤炭来发展工业。由此可见煤炭之于人类发展的重要性。煤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有害气体以及粉尘很给居民的呼吸系统造成损伤,同时这两种气体又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质。pH值偏低的酸雨降落到大地上,将会对人体以及建筑物有很强的腐蚀作用,严重危害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由此偏重制度建设而忽视自然环境不只是给工厂生产带来了巨大的风险性,更是对我国的生态环境和人民的正常生活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1.2城市工业生产所排放的大量污染气体
自从近现代我国实行工业化以来,我国新兴产业的数量如雨后春笋般疯长,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制度建设对自然环境的索求日益增加。在高额利润的诱惑之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投身于诸如此类的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来获取利益的工业,希望能从中分得一杯羹,网友们戏称的“煤老板”也源于此种市场环境之下。在这些经营者中,有很多不法商家利欲熏心,非法经营这些利欲熏心的化工厂。这样的工业有很多,比如说煤炭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等制造业,虽然这些工业在推动城市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但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极细微的悬浮颗粒、对人的呼吸道有害的粉尘和一些污染性气体,不仅仅对我国生态环境的潜在平衡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更是对我国人民群众的日常工作与生活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1.3城市交通运输中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
我国的综合国力在不断增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在过去的困难时期,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才能拥有一辆汽车,而现如今我国的私家车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而我国土地辽阔,人口基数大,其他国家的私家车数量与我国的相比,就相形见绌了。然而,私家车在给我国居民的日常生活与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的同时,也对我国的自然环境有非常严重的危害。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莫过于汽车尾气的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了,汽车尾气中含有未完全燃烧的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等有毒气体,还会导致空气中的PM2.5指数的快速上升,一些居民高度聚集的发达城市,比如说北京、上海早就已经成了雾霾天气的重灾区,虽然这些城市近年来的空气质量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雾霾天气出现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但这并不代表着我们就可以忽略私家车排放的尾气对环境的影响。因为这些富含微小颗粒的气体一旦被人体经呼吸系统吸入就很难再排出体外,给人们的肺部造成很大的损害。
1.4城市建造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扬尘
建筑,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支柱产业,是国家硬实力发展的象征。在国家经济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制度建设也越发兴盛,城市扩张和旧城区项目改造逐渐成为了常态。俗话说得好,“想致富,就必须要先修路”,道路桥梁工程的建设也是越来越多。我们常常会在经济发达的地区看到一些大型建筑场地和大量的混凝土搅拌站,在其旁边杂乱的堆放着沙子和水泥等建筑材料。这样极力追求制度建设的工程无疑会带来大量的扬尘,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又一源头所在。
2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改善环境与制度建设之间的矛盾
2.1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
要想改善环境与制度建设之间的矛盾,使自然环境与人类工业化和谐共处,城市环境管理人员就要积极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可实施的大气污染管理办法。同时对给环境污染造成特别严重的生产企业,必须进行严肃处理,情节较轻的划款处理,严重的应依法勒令其停业整改。要做好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要尊重自然法则,不能以为的强调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而置环境问题于不顾。同时,相关部门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审批也要更加严格更加规范,多部门协调配合才能更好的治理大气污染。
2.2对能源结构进行调整优化
要想从根本上改善环境与制度建设之间的矛盾,最好是进一步的对我国现行的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能源结构进行优化与协调。前文中我们已经提到过,工业煤炭的大量燃烧和汽车尾气的过度排放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因此,城市环境管理者针对这一根源,应鼓励企事业单位引进新能源技术,加大对风能发电、太阳能电池面板等的使用。除此之外国家还应当积极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开发,从而让更多的新能源汽车取代传统的汽车,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笔者相信从这两方面入手,一定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大气污染。
2.3扩大城市绿化面积
现在,在许多大城市,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和金贵,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早已取代了花草树木,这使我国城市植被覆盖率变得非常低,绿色的植被不仅可以吸收大气污染物,还能让居民得到身心上的满足和放松。因此,扩大城市绿化面积,加强绿化建设将会是改善环境与制度建设之间的矛盾的良好措施。
2.4倡导全民参与环境保护
兴起制度建设就是为了给人民提供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因此改善环境与制度建设之间的矛盾不仅需要城市管理者的付出和努力,环保部门、居委会的宣传、更离不开每一位居民的参与与支持。要积极引导城市居民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鼓励居民从身边小事做起,全民参与,全社会人民共同努力,才能从根本上改善环境与制度建设之间的矛盾。
3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想改善环境与制度建设之间的矛盾离不开相关法律的完善,能源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城市绿化面积的进一步扩大,更重要的是要积极引导全市居民树立环保意识,通过多种措施共同作用才能最终处理好二者之间的矛盾与问题。
参考文献
[1]周珂,王小龙.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公众参与[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6(3).
[2]王楠.浅谈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7,(10).
[3]白平则.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根本路径[J].行政论坛,2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