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3卷2月6期   作者:刘颂
[导读] 由于人们的生活规律越来越快,人们会大量使用各种一次性物品

        摘要:由于人们的生活规律越来越快,人们会大量使用各种一次性物品,由此产生了更多垃圾。现阶段,各个城市都在探索如何才能有效解决人们生活中产生的大量生活垃圾。据相关统计表明,2016年我国城市的生活垃圾清运量已经达到了2亿吨左右,甚至很多城市周围到处都可以看到垃圾,已经被垃圾环绕了。想要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各个城市采取措施尽量减少垃圾的产生和排放,还应该对垃圾进行分类。这样不仅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循环利用资源,更重要的是可以尽量垃圾的生产量。本文专门针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策略。
一、生活垃圾分类的概念和目的
         1.1生活垃圾分类的概念
         生活垃圾分类主要是指依据生活垃圾的不同类型对进行分类投放,并且重复利用有用的物质,通过这种方式减轻相关负责人的工作压力,最大程度上回收利用物质,尽量避免污染环境。
         1.2生活垃圾分类的目的
         首先,为了减少垃圾处置量。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可以有效减少垃圾的占地面积,可以及时过滤垃圾中很难降解的物质,尽量避免土地被侵蚀,提高垃圾堆肥效果。其次,为了回收利用垃圾中的有用物质。通过回收其中的有用物质,最大程度利用可回收物质。一定程度上还能为国家节约资源浪费,减少垃圾的占地面积。最后,为了尽可能减少污染。如果没有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垃圾中的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很可能会污染土壤和水源,因此,需要相关人员按照具体的种类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有效分离生活垃圾中的有害和有利用垃圾物质。
二、我国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的现状
         2.1社区垃圾分类十点情况较好
         当地政府要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指南,通过设置宣传栏,配备督导员,构建分类投放智慧平台和几份兑换奖励等方式传授居民正确分类投放生活垃圾。比如,有些社区会投入社会资本,让居民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生活垃圾的分类,专门构建了“互联网+垃圾分类”的系统,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可以在系统中设置垃圾分类箱、监管平台和积分兑换平台,通过最大化应用互联网和自动化技术,可以以一种更简单的方式学习如何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给社区每户居民都设置了专门的二维码,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追溯垃圾根源,如果发现谁投放错误,就扣除其对应的积分,通过这种方式让居民养成分类垃圾的好习惯。针对年轻人的使用习惯,社区还可以在使用系统发放智能卡、领取垃圾袋和投放垃圾时,专门为他们设置对应的垃圾箱,使用手机扫箱体二维码。
         2.2生活垃圾处理厂垃圾分选效果良好
         现阶段,我国很多城市仍然没有对生活垃圾进行合理分类,收集的垃圾类型非常混杂,并且主要采用卫生填埋和焚烧这两种方式处理这些垃圾,有些垃圾处理厂利用机械和人工分选垃圾,从而综合利用垃圾中的可回收物,之后用卫生填埋处理其中的有害物质,从而有效处理生活垃圾。
三、我国居民生活垃圾分类中存在的问题
         3.1缺乏完善的政策和经济管理手段
         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可以强行知道人们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我国人口数量非常庞大,城乡也无法实现同步发展,紧靠人们的自觉处理生活垃圾对保护生态环境起不了很好的效果,为此,我国需要制定相应的垃圾分类政策规范人们的行为规范,以此从源头上控制生活垃圾的分类。
         同时,相关部门还应该采取经济管理手段减少生活垃圾的生产量。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城市主要使用统一收费制度收取各户居民处理垃圾的费用,收取固定的费用根本无法支撑分类垃圾花费的财政的费用,也无法充分唤起居民分类垃圾街的意识,大多数居民只是被动参与到垃圾分类中。但是实施的相应收费制度,对居民有很好的制约作用,比如,居民会下意识地少使用一次性物品,尽量避免产生过多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正确的居民可以少上交垃圾处理费,长此以往,居民会逐渐养成良好的分类投放习惯。


         3.2缺乏监督和管理机构
         作为处理生活垃圾的主管部门,环卫部门应该配备环卫工人处理居民产生的生活垃圾。但是这并不只是环卫工人的工作,所有人都应该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街道办事处、社区和物业管理公司等多个主体充分发挥自己的管理和监督责任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并制定明确的管理体系。其次,只有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才能有力监督居民的垃圾分类行为,否则无法真正约束居民的日常行为。
         3.3缺乏激励机制
         采取激励手段可以让居民在日常生活中能主动参与到垃圾分类与投放工作中。比如,相关部门可以专门聘用工人采用先进奖励的方式激励分类垃圾表现较好的居民,以此可以节约工人再次分类垃圾的时间,还能为居民创造收益,之后更主动地参与到垃圾分类中。
四、浅析改善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有效措施
         4.1制定完善的垃圾分类政策和经济管理制度
         首先,我国应该再次定义垃圾分类的标准、原则和处罚的相关规定;同时还应该将重点放到进一步完善分类投放、收集和运输生活垃圾的相关工作上面,规定各个环节的工作细节。我国人口数量非常庞大,想要实施垃圾分类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从收集和运输生活垃圾,再到之后加工生产其中的可利用物质时,都需要相关部门将其落到实处。如果只是由政府开展相关工作,政府的会面更大的压力,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速度。为此,需要相关部门制定差别化的收费规定,提高混合投放垃圾的惩罚费用标准,以此才能有效约束居民的行为,还能有效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
         4.2加强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
         政府、社会和公众都应该主动投入到生活垃圾的分类和投放中,做好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通过电视、广播、网络和指导手册等途径和方式让更多人知道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在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学中都融入垃圾分类方面的知识,寓教于乐,让孩子从小就学会正确的垃圾分类知识。
         4.3提高精细化管理能力
         相关部门要重点管理废品回收行业和垃圾处理厂的日常工作,确保排放出来的所有污染物都不会危害环境,让更多普通群众都能积极参与其中,保障他们的知情权,将垃圾循环产业园打造成全部市民都可以参与的宣传教育基地,让他们更深刻地了解垃圾焚烧厂的工作,让更多公众能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和投放工作中,确保能有效落实垃圾处理设施。
         4.4转变管理生活垃圾的模式
         想要有效处理城市的生活垃圾,需要相关部门制定完善的垃圾管理模式。分类城市生活垃圾工作涉及了多个责任单位和主体,只有明确他们要完成的本职工作,才能确保顺利运行垃圾分类体系,充分发挥其职能。其中由主管部门制定和监督相应的政策,由街道办事处专门安排如何分类城市的生活垃圾,由物业和社区人员制定标准、奖惩规则,并且让居民明确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一旦发现反复做出不规范行为的居民,依据相应的监督机制由主管部门对其进行处罚,以此才能让更多居民自觉参与到垃圾分类投放中。
         4.5强化居民的分类责任意识
         如果想要城市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和投放习惯,需要相关部门采取措施让其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首先,需要最大程度利用新闻媒体的优势让更多居民了解垃圾分类,利用专栏和台历等各种公益广告让居民能接受和垃圾分类和投放相关的知识。并且相关部门和志愿者也应该多给他们讲解一些规范的垃圾分类与投放,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分类意识,在之后的生活中能从自己的实际生活出发处理好生活垃圾。
总结
    总而言之,现代社会环境存在很多污染问题,造成这些污染的因素有很多种,其中居民日常生活中制造的垃圾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因此需要相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解决这个问题,教会居民如何分类生活中产生的垃圾,制定相应的管理政策及措施,为保护社会环境贡献一份力。
参考文献:
[1] 杨斌,金清,刘景龙.?国内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问题及建议[J].?低碳世界,2020,10(2):44-45.
[2] 刘峥颢,安稳飞.?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标准制定实施现状及建议[J].?中国标准化,2020,(2):99-104.
[3] 孟晋川,马婧,王念伟,胡简钦.?城市居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行为研究[J].?中国市场,2020,(8):116-1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