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用水量也在不断地增加。可以看出,工业用水量要比居民用水量和农业用水量多。目前,多数工业废水污染以及农业用水受污染的现象也变得越来越严重,污染物的种类也变得越来越多,在检测的过程中对水质检测结果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提高;水质检测;准确性
引言
水质环境是综合性的复杂体系,随着水样的来源地不同,水样中所含组分也千差万别。一个待测的水样中往往包含着几十上百种组分,并且水样中污染组分的含量有高有低,并且存在的形式也有较大差异。在水样中,一种污染组分往往以多种形式存在,例如无极金属元素中的铬元素,有三价铬也有六价铬,还有铁元素,会以二价或者三价的形式存在,又如氮元素,会以铵态氮、硝态氮和亚硝态氮等无机氮的形式存在,也会以氨基酸、酰胺和尿素等有机氮的形式存在,而有机物中还存在着大量的手性对称和异构体,并且某些污染组分的共存会相互影响检测结果。
一、水环境检测概况
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阶段,但是伴随着经济发展,我国的生态环境也遭遇了很大的破坏,尤其是水环境污染严重,近年来频繁爆发水污染事件,严重的危害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水环境检测是对水环境指标进行检测和检验的一个重要技术手段。我国是从1973年开始重视对水环境进行检测,已经有40余年历史,水资源保护中水环境检测是基础手段,目前我国已经以江河湖为主要的监测对象,形成了严密的监测信息网络,水环境的日常检测方面的技术已日趋成熟,并且根据我国的水资源状态和分布情况确定了合理的采样和报告程序等,每个重要的水域都布设了自动化的水环境检测设备。如我国水利部在全国各地设立的水环境检测中心就有300多个,而且不同级别的水环境检测站就有3000多个,100%的地级以上城市和70%多的县级城市都对水环境开展了日常的检测工作[1]。
我国的水环境检测是以流域为单位进行的,并且检测已经实现了从人工到自动化检测的转变过程,形成了以自动采样为主体、结合常规检测和快速检测的全过程检测模式。水环境检测的内容包括地下水、地表水以及废弃水等。我国水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是有机物,在2016年公布的82种水污染名单中,有机物污染占90%左右。
二、水环境检测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科学的水质检测指标
随着工业化生产的加快推进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增大,水环境的污染问题也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变化趋势,并且不同程度的有机物污染的现象也持续增加。但是在水质检测指标的确定以及检测指标的选择方面,却没有与生产生活发展相配套,没有从综合分析的角度出发,往往只是按照原有确定的指标开展例行的检测工作,或者只是针对某一区域开展相关的污染检测工作,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也无法保障[2]。同时,我国目前的水环境检测体系的分析方法还不够完善,对于很多污染事件都没有办法准确、及时的查出事故的原因,这也极大的影响了水环境的检测和保护。
(二)水质检测技术人员检测技术不高。
各个地区的检测中心都缺乏高水平的水质检测技术人员,尤其是县乡级地区,相关的技术人员的数量和技术水平都比较低。一旦遇到水体质量突发变化或者检测工作量较大时,技术人员很可能因为个人技术水平不够等问题难以应对突发状况。且随着水质检测仪器的研发,这类技术人员很难对精密仪器进行操作,也会同时增加仪器操作培训的成本。
我国近年来在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下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很多地区都加强了水体质量检测的技术提升和水体质检仪器配备,在提高水质检测的实效性和数据精确性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我国福建省晋江市在2018年投入资金积极建设晋江流域水质自动检测系统,实时监测流域水质并实现数据联网,能够随时掌握流域水质变化情况以便及时处理突发问题。但在其他城市中,水质检测水平和检测的准确度及灵敏性依旧存在问题。
(三)有机污染重视程度不足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的质量也随之越来越高,污染物持续增加,从检测结果来看,城市水体和其他水体的污染物主要是各类有机物。目前国内水环境管理部门和业内的专家学者也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但是由于我国对水环境的检测指标,针对有机物的检测标准多是综合性的,并且缺少对有机物污染的控制指标,导致面对污染物对水质的污染无法全面详细了解,也严重影响了对水质环境的控制目标的实现。西方发达国家对水环境中的有机污染高度重视,美国仅针对水环境污染的指标检测就有114种。我国的污水排放标准中国虽然规定对30种有机物进行检测,但是水环境检测仍然以综合污染物和重金属为主要的检测标准,所以水环境中的有机污染需要引起高度重视[3]。
三、提升水质检测结果准确性的策略
(一)保证采集水样的代表性
首先,应根据水样欲检测项目,检测目的来确定水样采样容器、采样方法、采集量、保存方式、采样频率、采样时间等。某些项目的测定,应在现场进行。其次,要全面考虑水质周边的环境,之后再合理地选择水质检测的位置。例如:采集地表水时应根据监测要求设置背景断面、采样断面、控制断面、对照断面、入境断面、出境断面等,再在断面上设置采样垂线数,及各垂线上的采样点数。最后,样品是从各种水体及各类型水中取得的实物证据和资料,水样的采集是获得可靠数据的前提条件。
(二)合理选择实验药品
在相同环境条件,人员条件,仪器设备条件下,试剂对水质检测的结果也会产生影响。例如,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分光光度测定水中总氮时,过硫酸钾是至关重要的试剂。试剂的纯度直接关系到空白值的高低、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国标分析纯的过硫酸钾的总氮含量应低于0.005%,但由于厂家、批次、试剂质量等原因常常达不到这个标准,空白值(A275/A220×100%)大于20%,此时应考虑使用优级纯的过硫酸钾,尽量降低试剂中的含氮量,从而降低实验空白值[4]。
(三)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维护提出相应的建议
为了能够保证水质自动监测系统能够稳定运行,进而来获得相应的准确数据,就需要保证水质子站不能够出现间断。所以,除去正常养护维修以外,还需要对其进行预防性的年检,以此来提前发现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减少出现问题的次数,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在年检中包括对管道进行更换,并且检查自动控制系统是否正常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在对自动监测仪器完成维修后,要对其中的相关数据进行测试,保证在维修完成后数据依然精准。要保养外围设备自来水系统,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检查,还有就是对于数据采集过程中所丢失的材料要及时补充,对其进行校准,最后完成各部分的连接调试[5]。
(四)检查实验仪器的质量
在实验过程中,还应该选择最合适的检测方式检查实验仪器的质量,以确保最终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一方面,要求水质检测工作人员做好实验仪器的准备工作,选择合适规格的仪器,同时,严格按照实验仪器的操作要求进行操作和养护。例如:对于实验过程中用到的一些玻璃仪器,应该先用洗洁精对其浸泡,然后冲洗。在这个过程中,仪器中的污垢会一起冲洗干净,然后要确保仪器内部不挂水珠,之后再用弱酸溶液浸泡玻璃仪器,多次冲洗,最后用蒸馏水冲洗、干燥后再使用。
结束语
人类生存的水资源将会对生态环境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应该通过引入先进的技术来检验水资源。最终才能够在提升水质检测结果准确度之后来更好地保护水资源。水资源和人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只有更好地提升水资源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才能够通过借助数据来保护水资源。
参考文献
[1]陈云燕,陈红兰,杨成峻.提高水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稳定性的策略探究[J].江西化工,2019(06):187-188.
[2]岑双龙.提高污水水质检测准确性及稳定性的策略探讨[J].低碳世界,2019,9(10):26-27.
[3]余水琴.探析提高水质检测结果准确性及稳定性的措施[J].环境与发展,2019,31(07):180+183.
[4]王惠.水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稳定性提高策略分析[J].科技展望,2015,25(14):169.
[5]黎孟錤.水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稳定性提高策略分析[J].化工管理,2014(35):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