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国家的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对乡村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农村是农村人民生产生活的主要聚落,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改造和建设目标。村庄规划是村庄改造和建设的重要指导和依据。如何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实现乡村规划实用性,是乡村发展建设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实用性;村庄规划问题
引言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我国部分乡镇开始规划和建设实用性乡村,在促进乡村全面进步的同时,也引出了一些问题,所以相关单位必须提高认知,创新理念、引进人才,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科学规划乡村建设。
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性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建设规模逐步扩大,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为了缩小城乡差距,我们应该积极实施农村振兴战略,合理规划村庄。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详细阐述,提出了具体要求。同年,《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要在5年内实现农村全面小康,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但目前我国农村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依然突出,乡村振兴战略为这些问题的改善指明了方向。实施振兴战略,可以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村改革的实现,有利于农村的顺利转型。要逐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确保我国经济平稳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总之,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真正强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为建设和谐、文明、繁荣的社会主义国家作出贡献。
2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实用性村庄规划面对的问题
2.1产业发展不均衡,人口结构失衡
随着城镇建设速度的加快而带来的城市就业机会增多,吸引了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涌入城市,造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多为老人和小孩,农村人口结构严重失衡,同时也造成农业的生产力低下。剩余村民的文化素养普遍低下,对外界信息和新生产方式的获取较为困难,生产方式更多的还是以家庭小户式的生产,土地经济效益难以提高。而农业的落后和生产力的缺失也导致村庄新兴产业与村庄的联动严重不足,人们相互独立的思想对村庄经济发展和就业问题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导致产业发展陷入僵局。
2.2旧村空间秩序杂乱,村居风貌不协调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村庄人口数量逐渐减少,空置、废弃房屋数量逐年增加,村庄内旧居布局杂乱无章,土地利用率低下。另外,在之前的村庄规划或者村民自行对房屋进行修缮或者重建的过程中过于追求城市模式,房屋形式和色彩过于现代化,与村庄整体风貌不协调,也是失去了村庄原有的传统建筑符号以及文化底蕴。
2.3基础设施缺乏,公共服务设施落后
现状来看,大多数村庄的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仍然比较落后,亟需完善。因此,村庄配套的教育设施例如学校、图书馆和文化馆等建设仍需要重点完善。此外,社会保障和医疗服务等关系民生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也需要不断完善。
2.4环境污染严重
许多农村的环境污染比较严重,是因为当地人不重视环境保护,垃圾到处堆放,缺乏合理规划;废水乱排,污染土地与河流,乡村的许多美景因环境污染而大打折扣。当地人对环境治理了解不到位,就会导致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影响农村环境效益提升。长此以往,也不利于农村的发展。
3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实用性村庄规划的途径
3.1提高认识,转变思维
首先,要解决农民的思想认识问题,农民世代沿袭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村庄规划过程中必然会与传统的生活生产习惯产生冲突和矛盾,为此要积极开展宣传,将农民从传统的习俗中解放出来,让农民认识到村庄规划的好处,通过资源共享和合理配置生产要素能够提高和改善农民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要为当地民众吃下定心丸,使其对农村发展充满信心,愿意与农村共同成长和进步,留住劳动力,为振兴乡村奠定坚实的基础。
3.2了解村民需求,加强互动
要加强对实用性村庄规划,就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的理念,使村庄规划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规划人员必须对农村深入调查,了解村民的实际需求,做好民意调查。然后根据民意调查的结果了解民众现阶段最关心的问题,这样就可以保证村庄规划有明确的方向。坚持“全过程化、贯穿互动”的指导思想。根据新时期的发展需求,村庄规划编制更多的是要承担起咨询和服务的工作,规划设计人员必须全程参与,突出上传下达的作用,了解村民们的不同需求,同时紧扣政策要求,将各项规定、政策充分体现在规划编制中,提高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的科学性与可实施性。
3.3城乡统筹,融合发展
要按照城乡统筹的要求,着眼区域发展,以城镇体系总体规划为指导,科学合理地进行村庄规划建设,对村镇进行集中规划改造,重点搞好农民集中居住点的规划建设。对具有特殊要求的地域及文化特色明显的村落,要体现村落特色,兼顾好发展用地及乡村建设,因地制宜,积极引导地方产业特色发展,保护民族文化,体现地域文化。立足当地实际,逐步清理空心户、闲置宅,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统一规划建设一批田园化、生态化新村。对零星布局、人口减幅较大的弱小村,要在不影响农民生活的前提下,采取控制性规划和萎缩性管理,逐步引导其向中心居住点靠拢,条件成熟后实行整村搬迁。
3.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护村庄原有文化
村庄公共设施在保留原有设施如小学、卫生所、图书馆等的同时,对公共设施进行完善优化,可将空置的小学改造为日间老人照料中心,将现老年人活动中心更新为村级幼儿园。另外如健身场所、邮政服务点、银行服务点、超市、公共绿地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进行规划建设。在村庄规划中对这些古民居和古建筑进行保护性开发与修缮,明确文物保护要求,保护历史文物建筑。
3.5强化村落空间格局,打造优美村庄风貌
村庄的村落空间格局和整体风貌建设以旧村改造规划为重点,在保护传统村居风貌的同时,结合村庄服务设施的建设,形成统一的建筑风格和风貌,并且强化配套绿地、公园广场、运动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形成完整的公共服务体系。旧村改造的方式,经过实地调研和村民讨论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土地置换路径:将村民原有宅基地回收变为集体建设用地,在旧村改造完成之后再重新分配宅基地的模式,实现村庄建设的协调性与规范性。
结语
综上所述,在村庄规划中,需考虑规划方案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结合当前乡村的实际情况进行规划。积极践行乡村振兴战略,使村庄规划落到实处,真正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农民收入,为打造青山绿水的乡村环境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雷加胜.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桥墩镇乡村公共卫生管理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8.
[2]邓若璇.乡村振兴战略下南宁市近郊旅游型村庄规划设计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9.
[3]李荣.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用性村庄规划问题思考[J].山西建筑,2018,44(31):31-32.
[4]刘刚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汕头市美丽乡村规划编制思考[J].城市建筑,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