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品管圈提高胃肠疾病患者留置胃管后的舒适度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月4期   作者:杨敏
[导读] 研究分析对胃肠疾病留置胃管的患者开展品管圈护理,对患者舒适度改善情况的影响。
杨敏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云南红河6612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胃肠疾病留置胃管的患者开展品管圈护理,对患者舒适度改善情况的影响。方法:于2018年6月2日至2019年12月22日期间开展品管圈活动,2019年6月1日至2019年9月1日期间收治的留置胃管的4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于2019年9月2日至2019年12月1日期间收集留置胃管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研究组,实施品管圈管理,就两组患者留置胃管后的舒适度进行评估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留置胃管舒适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此次品管圈活动目标达标率为110%,进步率为58.86%。结论:应用品管圈能够有效提高胃肠疾病患者留置胃管后的舒适度。
【关键词】胃肠疾病;留置胃管;品管圈;舒适度;护理
 
    留置胃管是临床诊疗中常见的护理操作,有助于缓解患者胃肠压力,降低胃肠通透性,降低呕吐、误吸等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同时也是诊疗中常用的肠内营养支持手段,通过胃管为患者补充营养,从而提升机体耐受能力,促进康复[1-2]。而临床诊疗中发现,接受胃管留置的患者常合并不同程度不适反应,对患者的生理、心理状况均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为提升我院留置胃管患者临床诊疗期间的舒适度,促进患者康复,本科室近期开展了品管圈活动,且获得了一定成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6月1日至2019年9月1日期间收治的留置胃管的4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对照组,其中男32例,女17例,年龄29~75(56.32±2.04)岁。于2019年9月2日至2019年12月1日期间收集留置胃管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研究组,其中男31例,女18例,年龄30~73(55.81±3.15)岁。纳入标准:接受留置胃管者;诊疗工作配合度高者;认知功能正常者。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创伤、重症病变者;睡眠障碍者;恶性肿瘤者;精神状态异常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于2018年6月2日至2019年12月22日期间开展品管圈活动,通过留置胃管患者在留置胃管前后的舒适度评定表进行舒适度评估,同时就胃肠疾病留置胃管后的舒适度现况把握数据进行分析。
1.2.1、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留置胃管前进行患者医嘱的核对,对患者进行评估,同时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告知患者留置胃管的目的,获取患者的配合,遵循留置胃管操作原则及无菌规范进行相关护理操作。留置胃管完毕后向患者介绍留置胃管后的相关注意事项。
1.2.2、研究组:接受品管圈管理,活动时间为2019年6月2日至2019年12月22日,由护士长带领,共纳入八名护理人员参与品管圈活动,均为女性护士,年龄20~30岁,平均23.5岁。①计划阶段:品管圈名称:护胃圈,寓意为由我们科的八名护士紧紧抱成周围的圆圈,用心护理我们每一名患者,促进每一个胃肠疾病患者的康复。根据现状找到的改善重点,应用头脑风暴的方法、一一对应分别展开分析,收集资料,从而找到关键所在,通过舒适度测评进行查检,根据柏拉图分布结果明确影响留置胃管患者舒适度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固定材料不牢固或沾性差;无统一置管流程;固定方法不规范;宣教效果差等。并以此制定相应的处理对策,主要包括:根据科室QCC活动活动计划制作甘特学习进度计划表;更换沾性高,性能较好的3M医用胶布;首诊护士严格执行到位,责任护士负责督促;负责人负责查阅最新文献,制定规范统一留置胃管流程图;负责人负责按流程图规范培训所有护士;首诊护士负责做好第一次健康教育,责任护士每日负责对所管患者加强宣教;制定留置胃管宣传册,留有胃管患者级家属每人发一份等。②实施阶段:a、更换沾性高,性能较好的3M医用胶布:负责人负责对科室所有护士进行正确使用3M胶布固定方法,每周对科室留置胃管的患者进行抽查。经实行一个月,当月效果确认,该对策有效,为进一步提高和维持效果,对该对策加以检讨、修正后, 将学习对策列入标准化。b、查阅最新文献,制定规范统一留置胃管流程图:负责人组建科室成立同级别护理小组,建立微信讨论群,大家推荐护理小组长,带领护士练习护士操作,负责人不定时督查操作练习情况,必要再次示范督促其及时纠正。c、首诊护士负责做好第一次健康教育,责任护士每日负责对所管患者加强宣教,并发放健康处方:负责人制定出健康教育宣传册,组织科室人员学习宣传册内容。留置胃管的患者及家属发放一张纸质宣传册。③确认阶段:圈员定期就各项处理对策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明确未实施护理目标、实施阶段存在的问题等,及时开展圈内会议讨论,拟定相应的处理对策,从而进行护理对策的优化,实现护理服务效果最大程度的改善。④处置阶段:进行品管圈活动情况进行总结,将提升留置胃管患者舒适度相应的护理措施与管理制度纳入日常护理服务中,完善后续推广工作。同时完善追踪,及时发现问题并进入下一PDCA循环。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留置胃管后采用舒适度评定表进行舒适度评估,留置胃管后的舒适度计算公式:(留置胃管后的舒适度为0-1分人数/胃肠疾病留置胃管的总病人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结果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结果比较采用2检验,以P<0.05表示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留置胃管后舒适度情况比较:研究组患者留置胃管舒适度0~1分病例数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留置胃管舒适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目标达标率为110%[(38.89%-24.48%)/(37.46%-24.48%)×100%],进步率为58.86%[(24.48%-38.89%)/24.48%×100%],详见表1及图1。
 
 
 
3 讨论
近年来伴随医学水平的发展、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临床护理模式也在不断转变与优化,舒适护理是一种基于“以人为本”医学理念及整理护理模式发展而来的以患者舒适度为护理目标的新型护理概念[3],品管圈即基于同一工作目标,自发形成的小团体,能够有效解决工作中面临的相关问题,从而提升工作质量[4],本次研究中基于“留置胃管患者舒适度”这一问题开展品管圈活动,通过舒适度现况把握及数据分析,明确影响患者舒适度的主要因素为固定材料不牢固或沾性差;无统一置管流程;固定方法不规范;宣教效果差等,并以此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并实施,从计划、实施、确认、处置四个阶段开展活动,同时重视推广与追踪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入下一PDCA循环。结果显示,接受品管圈管理的研究组患者留置胃管舒适度0~1分病例数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留置胃管舒适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此次品管圈活动目标达标率为110%,进步率为58.86%,结果较为满意。
综上所述,影响留置胃管患者舒适度的因素较多,开展品管圈活动,明确问题所在并开展相应的护理活动干预与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舒适度,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麦燕桃,曾伟红,林慕贞.利多卡因甘油液在提高留置胃管期间患者舒适度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11):124-126.
[2]张静,杨宁,徐建珍,等.金蒲解毒口腔护理液在留置胃管病人中的应用评价[J].全科护理,2019,17(15):1848-1850.
[3]巴淑荣.舒适安置留置胃管护理方法的探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8(15):133,195.
[4]刘海平,陆鸽,周桂英,等.“品管圈”在降低脑卒中鼻饲患者非计划胃管拔除率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8,3(52):149-1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