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师对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药品不良反应的药学监护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月4期   作者:蒋鸣 宋群 邢丽娜
[导读] 分析临床医师对左氧氟沙星注射致药品不良反应(ADR)药学监护的作用。
蒋鸣 宋群 邢丽娜
(上海市静安区临汾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200072)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医师对左氧氟沙星注射致药品不良反应(ADR)药学监护的作用。方法:以我院94例ADR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基本信息,由临床医师监护其病情,并予以针对性治疗;分析94例ADR患者性别、年龄、主要症状构成及预后情况。结果:ADR患者以男性、年龄>20岁居多,临床症状以食欲不振、呕吐恶心、胃胀、肝衰竭与皮疹、瘙痒,分别占比38.30%、29.79%。经对症治疗后,94例ADR患者治愈率为97.87%。结论:临床医师参与ADR药学监护,可明确ADR发生特点,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与安全性。
关键词:左氧氟沙星;临床药师;药学监护;不良反应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属于合成抗菌药,具有抗菌效果佳及抗菌谱广特点,对诸多肠杆菌科细菌,譬如:志贺菌属、不动杆菌等革兰阴性菌存在较强的抗菌活性[1]。对部分化革兰阳性菌与衣原体、支原体也具备较好的抗菌作用。近年来,跟随着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的广泛应用,再加之临床用药的不合理性,导致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率明显上升。所以,ADR药学监护工作的开展十分重要,直接影响到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应用的合理性。临床医师对药学知识了解较为充分,熟悉掌握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使用方法与搭配禁忌。鉴于此,在开展ADR药学监护工作时,可邀请临床医师参与其中,以明确ADR发生规律与特点,提高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使用的科学性。为验证在ADR药学监护中临床药师的作用,现对我院94例ADR患者展开探讨,详细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94例ADR患者,其中,男性58例,女性36例,年龄18~84岁,均值(43.86±2.75)岁。
1.2 方法
收集94例ADR患者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临床药师通过患者主诉、查房、医护人员主动或被动报告、检查结果,分析患者病情,合理处理ADR。
1.3 观察指标
(1)观察94例ADR患者性别、年龄、主要临床症状构成。
(2)观察94例ADR患者预后情况。
2 结果
2.1 94例ADR患者性别、年龄、主要症状构成分析
94例ADR主要为男性,多见于21~60岁人群,其次为>60岁人群。94例患者主要症状为食欲不振、呕吐恶心、胃胀、肝衰竭及皮疹、瘙痒,见表1。
 
 
2.2 94例ADR患者预后情况
  经对症治疗后,94例ADR患者治愈92例(97.87%),好转2例(2.13%),死亡0例(0.00%)。
3 讨论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是抗感染治疗中的常用药物,经临床实践证实[2],该药物的抗菌效果较佳,故而受到得到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但近些年来,ADR发生率有所上升,这不仅会导致临床治疗效果下降,还会为患者带来较多不适症状,甚至会威胁到其生命安全。因此,加强ADR药学监护对左氧氟注射液的合理、安全应用具有重要作用。临床医师以其丰富的药学知识和医师共同为患者设计、提供最合理、最安全的用药方案,是协助医师合理用药的关键人物,其可帮助医师在合理时间段予以患者有效的药物及准确的剂量,防控药物之间出现相互作用,控制影响药物疗效相关因素,实现药物的合理应用[3]。在ADR药学监护中临床医师的参与,可帮助临床医师熟悉了解ADR发生特点,明确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使用时机、剂量、搭配禁忌,从而减少ADR患者的出现,保证左氧氟沙星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中,94例ADR患者中,男性占比较多;年龄21~60岁、>60岁患者多于≤20岁者,原因分析:左氧氟沙星不适用于16岁以下人群和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年龄60岁以下者免疫功能处于衰退阶段,且大多存在较多基础疾病,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易出现ADR。因此,在开展ADR药学监护时,应根据患者性别和年龄,适当调整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用量,告诉患者相关注意事项,加大ADR监测力度,以防控ADR的发生,保证临床治疗效果。研究中,94例ADR患者临床症状主要以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胃胀、肝衰竭和皮疹、瘙痒表现为主,原因分析:以上症状易被医务人员发现,上报率较高。但对于部分症状较为隐匿者,需开展相关检查。所以,在进行ADR药学监护时,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适当调整治疗方案,如:对肾功能较差者,可根据患者肾小球参数,适当增加滴注时间或减少药量,以免左氧氟沙星在患者体内大量储积而导致其血药浓度异常升高引发ADR。除此之外,临床医师还应合理把握左氧氟沙星适应症、禁忌症及药物配伍,保证药品质量,选取合适的溶剂、溶剂量,有效掌握药物配置时间,合理控制滴注时间与滴注量,以降低ADR发生风险,提高左氧氟沙星用药合理性,保证临床治疗质量。研究中,94例ADR治愈率高达97.87%,可见临床医师参与安东ADR药学监护中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在ADR药学监护中临床医师的参与,可准确掌握ADR的发生特点,改善患者用药情况,确保临床用药的有效性,提高ADR处理效果。
参考文献:
[1]曾召平, 李奕斐, 李锋, 等 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致青年女性恶性心律失常一例[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9, 18(6):590-591.
[2]冯〓锐, 郑〓颖, 高亚乾, 等. 我院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与同期抗菌药物用药频度相关性分析[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7, 38(1):72-75.
[3]陈爱芳, 陈东, 廖婧,等. 临床药师参与糖尿病伴颈部疖痈感染患者个体化药学监护的优势[J]. 中国医药, 2017, 12(11):1664-16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