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岱玮1 王俊艳2
(1武警山东总队青岛支队勤务保障大队卫生队;山东青岛266000;2武警山东总队聊城支队勤务保障大队卫生队;山东聊城252000)
【摘要】2019年12月底,武汉爆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疾病具有传染性极强的特点并在较短时间内波及全国各地区甚至国外多个国家,患病人数与死亡人数不断增加,给大众的身心健康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与创伤。本文通过对部队官兵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提出尽早开展课堂教育、落实防护措施、重视心理指导等几项心理干预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疫情所致的心理应激防控工作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部队战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心理状态;冲击与影响;心理干预
2020年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将新冠肺炎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疫情的突发性、紧急性、严重性、高度不确定性及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性引发了群体性焦虑与恐慌的情绪。2020年1月26日,国家卫建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旨在最大程度减轻疫情发展过程中各类人群面临的心理应激反应及心理问题[2]。面对此次突如其来的重大疫情,我们一边学习与掌握COVID-19的相关防护知识,一边在部队中大力开展心理干预指导工作,确保部队官兵时刻保持高度重视又沉着冷静的心理状态,为最终赢得抗击COVID-19的全面胜利奠定牢固的心理基础。
1.疫情对部队官兵造成的心理冲击与影响 突发疫情给部队官兵造成的冲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对COVID-19的认识存在误区 部分官兵对疫情的发展感到担心与焦虑,尤其对于在疫区生活或工作的家人健康普遍感到担忧[3],渴望获得更多家人的信息并对其提供帮助;部分较为敏感的官兵稍有头痛不适症状则担心自己导致情绪不安对正常工作造成影响。有些官兵则对疾病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身抵抗力强不会染上疾病,在思想上有所放松;更对防治措施落实不到位。(2)COVID-19对部队官兵行为的影响 部分官兵对其认识不够深刻,各种与疫情相关的消息层出不穷,让官兵无所适从,增加了焦虑恐慌的情绪;认为疾病危害性不强,觉得戴口罩勤洗手等措施没有必要,对可能造成更大范围的传播估计与认识不足。这些现象与行为的出现告诉我们,面对突发疫情,部队官兵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反应与行为,而部队应重视提高官兵的心理应激能力并不断积极构建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个人应学会心理自我调节技巧,以积极的心态迎接工作与挑战。
2.心理干预措施
4.1开展课堂教育 组织部队官兵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及中央军委领导的指示与精神,充分了解防治COVID-19的进展与相关科研动态,坚信党的正确领导、坚信人类与科学的力量、相信当地人民政府,对抗击COVID-19的前景充满信心[4]。组织学习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知识、理念及防范各类心理问题的措施与方法,通过对部队官兵讲解疾病的特征、可能存在的传播途径及相关防护知识使其懂得疫情可以防治的科学依据,更好的消除恐惧、焦虑心理;通过视频宣传、官方媒体发布消息等传播手段帮助官兵准确识别流言、谣传,使其实时掌握疾病发展变化的最新消息并提高其对疫情发展的预测能力与认知水平。
4.2落实各项防疫措施 根据上级要求,指导官兵学习掌握正确洗手及佩戴口罩的方法。对于日常生活中不注重手卫生的现象,我们通过讲解手卫生的重要性、重申病从口入的道理使其意识到正确洗手的重要性;针对COVID-19可通过飞沫及分泌物传播的特点指导其学习正确佩戴口罩的方法并帮助其了解注重个人卫生的重要性。另外,通过本次疫情将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相关技巧、技能进一步传授给部队官兵,提高其面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协调能力及统筹决策能力,掌握自我身心防护的能力并了解到在危机、复杂环境下生存及作战的重要意义。
4.3重视个别心理咨询与指导 组织心理咨询人员深入到集体当中对个别官兵提供针对性咨询与支持。对于缺乏信心的尽量指导其冷静理性的面对疫情,树立COVID-19终将被战胜的信心;对于对疾病充满恐慌的应引导其通过电视、微博、报纸等途径尽可能全面详细的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减少其对疾病的疑惑并使其意识到疾病是可防可控的;对于存在烦躁情绪的应倾听其内心想法并帮助其合理宣泄不良情绪进而传递乐观精神,帮助其调整心态积极面对。根据不同问题及基础情况帮助其学习与掌握自我激励、自我暗示、自我宣泄、自我转移、自我调整等心理调适的方法,缓解由于疫情而引发的焦虑、悲观等不良心理。
4.4危机干预 不断建立健全危机管理机制,尽量减少疫情等突发事件给部队官兵造成的损害与冲击,将疫情及突发事件对部队及社会造成的损伤降至最低。为官兵提供各类突发事件的健康教育及训练,使其学习在危急时刻保持冷静、稳定心态及管理情绪、调整决策能力的方法,帮助其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与战斗力。
COVID-19全社会乃至全世界人民带来了严重的心理应激反应,打破了人们内心的平衡并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压力。相关研究指出[5],心理干预是抵御灾难与危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社会突发事件的处理具有有效性,更具有预防性的作用。COVID-19的防控工作应尽早介入心理干预,不仅对于部队官兵,更应对确诊患者、疑似患者、一线医护人员及密切接触者提供情绪调节与心理指导。通过积极的心理干预减轻由于疫情带来的心理创伤。
参考文献:
[1]马翠,严兴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心理应激反应和防控策略研究进展[JL].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1-[2020-03-11].https://kns-cnki-net.web.bisu.edu.cn/kcms/detail/22.1342.R.20200306.1635.002.html.
[2]王竞,程雅倩,周照,蒋安妮,郭俊慧,陈振华,万其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武汉市一线医护人员心理状况的影响[J/OL].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1-4[2020-03-11].https://doi.org/10.14188/j.1671-8852.2020.0098.
[3]俞文兰,孙道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一线女护士心理健康风险及干预对策[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1-3[2020-03-11].https://doi.org/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20.02.002.
[4]周小东.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心理防线要点[J].解放军医药杂志,2020,32(02):1-2.
[5]王琛,王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流行、医院感染及心理预防[J].全科护理,2020,18(03):309-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