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框架结构是建筑工程过程中所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工程实施时所使用的框架结构对最终建筑的整体质量有重要的影响,需要不断提升框架结构的施工技术水平。在目前的建筑工程项目中,框架结构在施工过程中仍然具有很多技术问题,使得很多建筑都不符合安全标准。本文深入分析了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在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技术,力求能够全面提升建筑的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分析
1框架技术的特点分析
1.1高层化趋势十分明显
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对于框架结构强度的要求更高,如果继续沿用旧有的设计方式,则会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质量,所以需要我们提高标准、改进技术,这样才能适应施工的需要。
1.2设计中应该考虑地震和风力的荷载
建筑工程所承担的风力荷载以及地震荷载都是竖向分布的,但也呈现出非线性,在这种情况下,其对于建筑自身的高度也是非常敏感的。就地震荷载来说,很多层数较低的建筑往往仅仅需要考虑在恒定方面的荷载即可,动载荷的作用不会非常明显,并且不会严格控制楼梯和墙体等部位的结构。但是对于高层建筑来说则不是如此,如果继续沿用旧有标准来设计,则难以符合荷载要求。
2框架工程施工前的准备
建筑中常使用到的框架是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框架、钢与钢筋混凝土混合框架、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等。承重柱应该使用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的框架,这种框架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坚固性。在进行该框架的施工工作前,要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先要制作出一份详细的施工规划,还要有图稿配合进行,技术人员只有在详细的观看设计图后才能对整个框架结构有明确的施工方向。在设计图之后,要根据图纸中框架的结构位置,计算好框架结构的承载力等重要参数值。在必要情况下还要对重要节点处做好额外的准备工作,保证框架整体的稳定性,在对高大模板工程的工程,还要设置专项施工方案并在施工前与专家进行论证和审查,保证建筑施工中的质量与安全。让在施工中能利用到的设备提前做好准备工作,积极配合,让工作效率提升,最后在施工现场和周边搭建好安全警告标志,安装并多次检查施工所需的照明设备、升降机等。
3?框架结构的施工技术
3.1?放线测量施工技术
在該结构技术当中对其实施放线测量的时候应该要将建筑本身的设计图纸作为基本的参考依据,与此同时还应该要详细掌握其中测量仪器的使用方式,然后才能够实施正确的测量。在实施测量的时候通常都会使用到经纬仪以及全站仪等这些比较先进的测量设备,因此应该要提前准备好。在具体测量的时候还要注意轴线控制网,依照真实的测量结果进行数据的标注,另外还需要对其最终的测量结果实施详细的检查与核对,确保测量结果的精准性。通常主体结构施工在整个楼层之中建立起来轴线控制网,其具体的控制点应该要在保持在4个以上。在放线的时候应该要使用双线控制,具体的定位线以及控制线之间的距离应该要以30厘米的引测为依据;只有在周边方正线以及轴线和墙柱控制线都实施混凝土浇筑之后才能够实施引测。
3.2?在建筑工程钢筋施工阶段的应用
在钢筋施工阶段应用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由于结构主要包括钢筋与混凝土,在对钢筋进行设置的过程中,钢筋的分布密度较大,用量也十分巨大,经常会发生错位、位移的情况,因此需要对钢筋施工过程进行严格控制。在对钢筋各个节点进行安装的过程中,需要对钢筋的位移现象进行严格控制,应在柱筋部分设置若干个定位箍筋框,还要在墙体部分设置水平方向与竖向的梯格筋。施工人员可以利用实体放样的形式对定型模具进行制作,可以有效避免钢筋出现位移问题。将放样模具进行一比一的设置,可以有效减少施工误差,增强钢筋工程的规范性。
另外,在钢筋的各个阶段部分由于设计要求原因,会使用不同型号的钢筋,对于直径较大的钢筋一般都会使用冷挤压套管进行处理,对于直径较小的钢筋可以使用闪光对焊的施工工艺进行处理。在将全部的钢筋连接完成之后,需要对其进行全面检查,从而加强每一个衔接点的稳定性,为后续混凝土浇筑施工顺利进行奠定坚实基础。
3.3?框架结构中模板施工技术
在钢筋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需要由模板先进行定型、放线定高等,这就需要控制好模板技术。在安装基础的模板过程中,我们需要严格的控制误差问题,按照国家的规定,误差应该小于三毫米,并且检查好模板接缝处的密闭性,这样就能够有效的避免出现漏浆等现象。在对模板进行灌浆后,下一个步骤是需要振捣,振捣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力道,因此建筑模板应该具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在模板中,起到支撑作用的部分一般采用钢管等进行进行称重,然后早模板的托架、立柱等部位进行垫板操作,这样既能够保障模板的稳定性、安全性,又能够保障密闭性。最后一个步骤需要模板拆除,拆除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顺序进行拆除,确保施工的安全性。
3.4?内隔墙施工技术要点
内隔墙施工要点控制,需要从两方面考虑。首先,墙砖最好选择空心砖,空心砖造价低,抗震能力强,内部空间具有艺术美感。其次,内隔墙施工要求少,施工难度低,艺术布局决定房屋价格。因此无论是内隔墙的设计,还是内隔墙的施工,都要遵循科学、合理、高效的原则。在施工前,为保证施工质量,要对框架剪力墙结构状态进行确认,质量合格后才能进行内隔墙的施工,提高建筑整体质量。
3.5?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混凝土结构是剪力墙类型中的一种,对比其他结构形式的剪力墙,其在面积、性能等方面存在许多差异。对比实心普通结构的剪力墙,其面积虽然比较小,但其带来的压力也会较小,且混凝土本身具有很好的防水性能和保温性能,所以建筑中的框剪结构自重会减小,保温隔热层作用效果更佳。混凝土剪力墙在承载能力和延性方面具有优势,所以其抗震能力较强。在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施工中,施工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其一拌制混凝土,在此环节,需要设计配合比,该配合比既要满足混凝土功能要求,还要符合框剪结构性能要求。其二在浇筑中,混凝土全程的温差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需要降低水泥水化作用。其三正式浇筑中,采取分层浇筑、分层振捣压实工作,使框剪混凝土结构保持受力均衡。在浇筑完毕,必要情况下,还要采取二次振捣方式。其四做好养护工作。在养护中,需要落实洒水、保温工作,使混凝土结构成型。
结语:
如今建筑工程在建设各种建筑都采用框架结构,在建筑施工中框架施工是最基础的施工工作,但在整个建筑工程力起着重要作用。只有保证了框架施工的质量,才能保证建筑的整体质量和稳定性。同时为了框架结构的顺利实施,要保证钢材、混凝土等基本材料的质量,还要设计出优秀的框架结构,并在每个钢筋的连接施工中认真处理。框架结构的施工技术在我国发展的很快,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框架结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并简要提出了问题及解决方法,希望能对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的发展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宁平平.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01:101-102.
[2]吕灵.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主体施工技术研究[J].中国住宅设施,2017,09:72-73.
[3]刘少璞,俞杰.试探讨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8,40:17-18.
[4]胡小明.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工程施工技术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30: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