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建设节约型园林,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今后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发展的主旋律。本文以此为背景,从如何利用有限的城市空间和资源角度,对建设节约型园林进行简析和探讨。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 节约型园林 可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富裕起来的同时,更加注重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生活环境。园林绿化由于自身的生态性,创造的就是优美的自然景观,是维护城市生态环境的基本保障,是城市宜居程度的显著标志,是建设繁荣舒适现代化城市的必备条件。但是,城市土地不可能无限增长,投入资源和资金也只能根据经济社会水平相应调整,如何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节约型园林为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发展指明的方向,提供了遵循。
1.节约型园林概念及意义
节约型园林是指秉承最少的土地、资源、资金、人力投入和对周边环境最小影响的理念,在最大限度发挥园林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对城市资源的占用的发展模式。其本质内涵即:统筹社会对能源和资源的使用要求;发挥园林的环境以及生态效益;减少人力、资源、物力以及能源的投入;充分满足城市居民的精神以及物质需求〔1〕。建设节约型园林是今后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发展趋势,其不仅可以有效推动城市园林绿化事业进入健康、有序发展轨道,对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节约型园林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发展现状
自2006年建设部倡导进行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以来,节约型园林理念被广泛运用到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很多城市在贯彻节约型园林理念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形式:
2.11 节地型园林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与土地不可增长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不占用土地、后期养护便捷的墙面绿化、垂直绿化等节地型园林已成为建设节约型园林的重要措施,被广泛应用到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切实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率,使有限的土地资源最大程度的发挥园林的生态功效和环境效益。
2.12 节水型园林
目前,节水型园林实际应用主要有两种形式:节水型灌溉技术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措施。前者采用喷灌设施、软管滴灌系统,对绿化植物进行浇灌,不仅降低了人工管理费用,还可以根据不同季节不同植物的需水量进行定量浇水,很大程度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使用。后者则是利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采用透水式材料,设计下沉式绿地、设置植草沟、生物滞留池等,最大限度减少地表径流系数,从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达到节水的目的。
2.13 节材型园林
笔者认为,除了利用地方材料、环境友好型材料降低工程造价外,对枯死的枝干、大规模修剪后枝丫等绿化废弃物进行再利用,是节材型园林主要应用形式。目前,已有不少城市通过绿化废物堆肥重新制造园林肥料,对绿化废弃物进行重新加工生产生物质颗粒燃料等方法,有效解决了绿化废物处置难题,在变废为宝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了绿化废弃物的运输、处置成本。
2.2 存在的问题
虽然节约型园林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实际运用推广中还存在诸多不足和问题,节约型园林还有进一步发展提升的空间。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21 设计贪大求洋脱离实际
当前,园林绿化设计领域存在脱离实际、简单复制、缺乏原创的乱象,没有按照节约型园林绿化的要求,从经济发展水平何自身基础条件出发,设计中一味贪大求洋脱离实际。如:在园林工程中为追求地形的变化起伏,不顾原地形地貌,对原有地形大开大挖;为追求景观亮点,在街头绿地、道路节点大量设计品种繁多的花径,增加后期维护更换成本;在城市公园设计大广场、大草坪,滨河景观大量采用硬质驳岸等;这些都与节约型园林理念背道而驰。
2.22 节约型园林理念认识不足
近年来,一些城市园林绿化铺装、小品等盲目追求高价而滥用高档石材、高档木材等材质,把“价格昂贵”当作是园林绿化档次的评判标准〔2〕,更有甚者,为了绿化造景去破坏原有已成林成景的生态植物,造成绿化资源和资金的巨大浪费。在植物选取上,为强调苗木品种多样,忽略本地乡土植物,不切实际引入各地植物品种,造成后期苗木长势不佳,大量死亡。
2.23 绿化成品保护缺失
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一些城市对园林绿化或多或少存在重建设轻保护错误思想,一边大张旗鼓地植绿,一边破坏、侵占原有绿地,城市绿地往往让步于市政建设、商业开发,侵占绿地、违规违法伐移树木屡有发生,绿化成品保护缺失。
3.建设节约型园林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相关策略
3.1 充分保护和利用原有生态体系
园林的本意就是在自然山水地貌的基础上,依据一定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筑山、理水、植绿、布景等技术手段和工程措施,创造出具有一定地域文化特色,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空间境域。因此,我们在园林绿化项目谋划过程中,要站在塑造城市整体风貌的高度,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生态和资源优势,保护和利用原自然山体、水系、植被等地形地貌和生物物种资源,保留原场地一切可以利用的景观资源,因地制宜、随形就势,适当地进行改造,减少人为干扰,避免大填大挖。
以笔者参与建设的宣城市植物园为例,原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在项目规划设计阶段,充分利用原地势高差和水系
对原地貌稍作整理,因势导利梳理山水,以形成丘陵谷地与溪流谷地相结合的三山两谷的山水格局。同时,最大限度保留和利用原有近百亩的松林和散生苗木,通过精心改造,使得原生植被快速成林成景,不仅有效地降低了工程造价,更实现了建设与保护的协调统一。
3.2 大力倡导节约型绿地建设
发展城市园林绿化事业,要量力而行,要从自身经济发展水平和自身基础条件出发,按照节约型园林绿化的要求,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生态效益。
3.21 科学建绿,合理设置绿地类型
结合公园、游园的布局和生态景观等要素,因地制宜建设人工湿地、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植草沟等,提升公园绿地滞蓄、净化雨水的能力,实现绿地对城市雨洪调蓄、雨污净化、水源保护和涵养等方面的调控。 广泛推广屋顶绿化、墙面和桥体垂直绿化、林荫式停车场建设等多种绿化形式,引导丰富林下绿化层次,提高绿视率,让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元素都充满绿色和生机。
3.22 适地适树,优先选用乡土树种
坚持适地适树,优先使用乡土树种和抗逆性强的植物品种来优化园林植物的配置,提高苗木成活率,降低后期养护成本,构建地域特色植物景观。减少整形灌木和草坪的使用量,灌木多选用修剪量小、适生能力强、易于管理的观花或观叶品种,大力推广宿根花卉和自播能力较强的地被植物,营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郊野气息的自然景观。
3.23 植物造景,减少过度人工化倾向
积极推广人工模拟自然植物群落以及混交林式栽植,采用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的复层结构形式,打造层次丰富、景观多样的城市绿化景观,提升城市绿地的生态效益。公园绿地中,少用或不用一些造价高昂,艺术水平不高的雕塑和建筑小品,多种树木,多建一些供人乘凉和休息的座凳、廊亭。积极推进城市河道、景观水体护坡驳岸生态化、自然化建设与修复,尽可能的采用草坡入水式的自然生态驳岸,最大限度地打造人与水的互动空间。
3.24注重节能技术和节能材料的使用
积极推广节水、节能绿化养护技术,如;采用微喷、滴灌、渗灌等节水措施,建立雨水收集系统,提倡中水灌溉、河水灌溉,推广各种节水技术;采用太阳能、风能调整绿地内的照明系统等措施,严格控制不利于植物生长、影响鸟类栖息的泛光灯等亮化设施的使用;广泛使用自动化绿化作业工具,降低作业人员工作强度,减少不必要的人工投入等。
3.3 加大绿化成果保护力度
加强对生态系统和绿化用地的强制性保护,避免重建设轻保护情况的发生,不能一边大张旗鼓地植绿,一边破坏、侵占原有绿地。在规划层面,要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明确园林绿化建设发展目标和各类绿地指标控制;在制度层面,要严格按照绿线管理的要求,加强对生态系统和绿化用地的强制性保护;针对擅自侵占、破坏绿地,伐移绿化苗木的违法行为,园林绿化管理部门应会同行政执法部门加大园林绿化执法力度,从快从重处罚,有效巩固绿化建设成果。
4.结语
节约型园林是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方向,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要综合运用资源协调、规划控制、技术推广等措施,科学规划设计、合理植物配置、节约使用土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实现城市园林绿化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景一敏,张建林.新时期可持续发展下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现状与策略[J].安徽农业科学,2020,48(06):110-111+118.
[2]巩向卫.节约型园林建设策略探究[J].绿色科技,2018(13):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