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 中国的经济发展正在逐步迈进一个新阶段, 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 这使得市政道桥工程的施工迎来了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市政道桥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城市交通的便利与安全, 同时也影响着居民的出行质量, 所以我们必须要对市政路桥工程的施工进行研究, 从不同施工步骤入手, 保证施工水平。就立足于市政道桥工程的施工经验, 对路基路面的压实技术进行分析。
关键词:
市政路桥工程; 路基路面压实技术; 应用;
1 引言
在科技充斥生活各个领域的现代社会中, 各个领域中的人们在科技的支持下不仅获得了更加良好的生活状态, 同时在工作管理中对于科学技术的应用也十分频繁。对于建筑工程领域中的道桥工程路基路面建设而言, 压实技术的应用, 不仅提升了施工作业水平, 并为后续施工质量的优化也提供了相应的保障。但是,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 部分施工团队对于路基路面压实技术的应用效果并不理想, 亟待整改。基于此, 针对市政道桥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技术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 市政道桥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技术的应用原理
2.1 冲击作用原理
在大多数的市政道桥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技术应用过程中, 都会涉及压力机设备的使用, 该项设备的操作, 能够将机械设备的冲击力转化为作用力, 这一作用力的出现主要是依赖于压轮运作形成的[1]。当压轮经过运作形成冲击力之后, 会对工程下部路基造成较大的压力, 从而形成压力波。此种压力波动的出现, 可以将冲击力作用到整个压实施工过程中的路基深处, 最终提升压实施工工程的稳定性。
2.2 振动作用原理
在进行市政道桥工程的路基路面压实技术振动作用原理分析时, 由于该项作用原理的出现是由高频冲击荷载所产生的, 所以在实际的压实施工中压路机就成为首选施工设备, 设备所产生的振动频率能够有效促使土壤颗粒进行高频振动, 消除颗粒之间的摩擦力, 该项设备所产生的压应力与剪切应力也比较有助于土壤颗粒的重新排列组合, 最终优化路基路面的压实效果。
2.3 揉搓作用原理
在市政道桥工程的路基路面施工过程中, 操作压路机进行施工时, 当机械设备的轮胎行驶前进时, 会与路面土壤之间产生碾压和揉搓性质的接触, 此类接触会造成两者之间形成一种揉搓力作用[2]。此种力的作用的出现, 在将土壤中含有的水分、空气等杂质排出后, 还会为路基路面的压实作用效果提升奠定基础。
2.4 液态压力作用原理
一般情况下, 当路基路面上的土壤颗粒在经过液态压力作用后, 就会形成颗粒之间紧密压缩现象, 此种情况的出现, 能够有效提升土壤的密度, 为市政道桥工程的初压作业开展构建条件。此时需要注意一点, 就是荷载力与液态压力同时存在才能保证压实效果。
3 压实技术的使用情况
根据岩体的产状, 将围岩按大类分为整体、块状、层状和软弱松散等几类。不同结构类型的围岩, 开挖洞室后力学形态的变化过程及其破坏机理各不相同, 设计原则也有差别[1]。
对于整体状围岩, 可以只喷上一薄层的混凝土, 防止围岩表面风化和消除表面凹凸不平以改善受力条件, 仅在局部出现较大应力区时才加设锚杆。
在块状围岩中必须充分利用压应力作用下岩块间的镶嵌和咬合产生的自承作用;喷锚支护能防止因个别危石崩落引起的坍塌。
通过利用全空间赤平投影的方法, 查找不稳定岩石在临空面出现的规律和位置, 然后逐个验算在危石塌落时的力作用下锚杆或喷射混凝土的安全度。
在层状围岩中, 洞室开挖后, 围岩的变形和破坏, 除了层面倾角较陡时表现为顺层滑动外, 主要表现为在垂直层面方向的弯曲破坏, 用锚杆加固使围岩发挥组合梁的作用。
软弱围岩近似于连续介质中的弹塑性体, 采用喷锚支护时, 宜将洞室挖成曲墙式, 必要时加固底部, 使喷层成为封闭环, 用锚杆使周围一定厚度范围内的岩体形成“承载环”, 以提高围岩自承能力[2]。
4 市政道桥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技术施工应用
4.1 物料场控制
市政道桥工程的施工是非常精细的, 尤其是路基路面的压实施工更是如此, 我们必须要从原料控制阶段就做好工作, 避免可能产生的误差对最终的施工质量造成不利影响。具体来说, 在施工管理工作中, 管理人员应该对施工需要的砂石料的硬度和吸水率进行分析, 以建筑物料的相关检验程序和标准作为工作的参考数据, 严格执行检查步骤, 保证砂石料的质量。而对于那些已经发现质量问题的原材料则需要进行合理的处理, 避免直接入场使用。
4.2 土壤含水量控制
进行市政道桥工程的压实施工的时候, 为了进一步发挥出压实技术应有的作用, 我们应该始终对路面土壤的含水量进行控制。换而言之, 在实际施工中我们需要采取各种措施保证含水量的稳定, 一般来说这种波动不能超过正常范围的2%。假如土壤含水量控制出现了问题, 路基路面土壤的含水量过高那么路基的压实效果将会受到影响,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弹簧土情况;反之路基路面的含水量合理的情况下压实粘度会比较低, 土壤颗粒之间不易发生粘结, 在施以压力的情况下也不容易固结。为了进一步解决这种问题, 我们需要在施工之前对土壤含水量进行分析, 以不同路段的土壤采样为样品分别多次监测含水量, 根据含水量的检测结果采取措施进行处理而后再行压实。
4.3 结构层均匀性控制
市政道桥工程的压实施工看似简单但是实则十分复杂, 因此我们往往需要同时兼顾到各种各样的影响因素, 除了土壤含水量以及原材料之外, 我们还应该对结构层的均匀性进行管理。施工过程中, 路面土壤还未经压实处理, 其状态往往是松散不成型的粉质土壤, 一旦发生大规模降水或者是洪涝灾害, 土壤将会受到十分严重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 想要顺利进行压实施工, 工作人员就必须要确保土壤的结构稳定性, 在隔离地表水的同时, 也要对路肩路面这两个部分的衔接性进行处理。同时, 还需要考虑到工程建设的整体结构, 对路基路面的压实宽度和压实厚度进行分析和研究, 保证断面区域的压实效果。
4.4 压路机械设备使用控制
除了上述几种压实技术施工要点之外, 我们在进行路基路面压实施工的过程中还应该切实做好压路机等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可以说路基路面的压实施工离不开压实机械设备的应用, 因此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第一, 在市政道桥工程压实施工的整体方案和具体步骤确定下来以后, 我们应该根据施工需求对不同型号的压路机进行调度, 严格遵守有关的施工标准和质量要求, 对路基路面进行初压、复压和终压等三个阶段的压实处理, 保证路基路面的紧实程度。在施工中经常有施工单位为了节省时间而忽略某些压实程序的情况, 这很可能导致之前的努力前功尽弃, 因此我们应该避免这种问题的发生。
5 结论
综上所述, 随着城市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市政道桥工程的建设已经成为建设过程中的重点项目。但在这一时代发展背景下, 由于受到来自自然、人为等因素的影响, 工程路基路面压实项目的建设水平却并未达到理想状态, 导致道路在施工期间各类问题频发。本文对压实技术进行了比较全方位的分析, 旨在提升路基路面压实技术的应用水平, 最终为我国整体的道桥工程建设水平的阶段性提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郑永江.市政道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技术的控制要点[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7, 26 (22) :132-133.
[2] 杨建伟.市政路桥工程路基路面施工中压实技术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7, 23 (10) :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