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滨河景观规划文化传承与生态修复的思路与探索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2月第6期   作者:郭新明
[导读] 基于地域文化特色的景观环境塑造和生态治理提升是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目的
         摘要:基于地域文化特色的景观环境塑造和生态治理提升是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目的,文章以和田市玉龙喀什河滨河景观带规划设计为例,深入挖掘地域本身的特色文化基底,将无形的文化予以有形的表达;同时针对现状河道及两岸存在的防洪与土质沙化问题提出合理性的解决方案。并思考和探索适应不同地域特点的城市滨河景观规划设计的路线和途径。
         关键词:城市景观,文化传承,生态修复,和田玉
         绪论:和田以产玉、丝、地毯名扬中外,且处在丝路要冲,南倚昆仑,北临瀚海,其主要资源特色可总结为和田玉石之源、丝路南道要冲、和谐甜蜜之城。
         和田拥有着享誉世界的珍贵名片——和田美玉。和田玉文化,蕴含着礼德并蓄的华夏文明,与此地区和美的民俗风韵、神奇的长寿乡土,甜蜜的浪漫生活共同营造了这座城市“和谐玉都,甜蜜寿城”的美好印象。
         作为和田玉的发源地——玉龙喀什河,是本地人民最为认同的和田城市形象载体,也更有理由成为展示城市文化,打造城市形象窗口的最佳旅游目的地。
一、和田玉龙喀什河滨河现状及发展情况分析
1、河流情况
    玉龙喀什河发源于昆仑山北坡,因河中盛产白玉(和田玉)而闻名于世。当夏季气温升高,冰雪融化后的流水汹涌澎湃,山上的原生玉矿经风化剥蚀后,玉石碎块便由洪水携带而下,堆积在低山和河床中。秋季河水渐落,掩藏在卵石中的玉石就显露出来,易于人们发现。随着玉龙喀什河名气的日渐增长,淘石的人疯狂采挖,导致河中白玉不断减少。
         项目区地形为丘陵倾斜平原区,河床较为开阔,两岸阶地明显;由山前至沙漠为连片平原,为目前本流域的绿洲农业区。地形坡度约为6‰。河道及滨河地质概况上层为卵石混合土,埋深>40m,强透水层,下层为砂岩及泥岩,弱透水层。
         玉龙喀什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22.44亿m3,全年径流集中在汛期6~8月,主要为融冰雪水与夏季降雨补给。径流年内分配极不均匀,连续最大3个月发生在6~8月,占全年的79.7%。洪峰平均流量818m3/s,50年一遇洪峰1627m3/s,100年一遇洪峰1857m3/s。 50年一遇行洪宽度117米至175米。玉龙喀什河携沙能力较强,玉河同古孜洛克站多年平均含沙量为5.98 kg/m3,全年最大四个月输沙量出现在5-8月,连续最大四个月输沙量占年量的98.3%。

2、存在问题分析
         玉龙喀什河全年只有3个月有常流水,且洪水为主,含泥沙量大流速快。目前河段的防洪建设型式基本为硬质防洪堤岸,建议部分河段可采用生态堤防的型式进行建设,并在河水串城地段形成连续的防护堤岸。水系从玉河引水需要经过泥沙处理,方能满足景观用水要求。
         随着人们越来越多的开挖破坏,不仅造成玉石量迅速减少,同时带来毁灭性灾难的,还有河道周边破坏的生态环境。周围的河床由于滥挖滥采,造成植被与河流生态的根本性破坏。两岸生态环境脆弱,土质以卵石砂岩为主,易透水,植被生长困难。
         玉龙喀什河滨河景观的塑造,一方面要考虑河道治理,两岸生态修复,由于其也是重要的玉石源地,玉石文化的传承与景观的融合也将是景观塑造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3、规划设计背景及目标
         通过河道疏浚清障、生态驳岸建设、河道堤防等工程措施,使玉龙喀什河既满足城市防洪和排涝的要求,又满足生态环境、休闲的要求。将城市资源转化为旅游吸引力,将城市文化艺术化的表达。承载景区文化游览、生态环境优化、公共服务等功能。
         玉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以玉比德、以和为贵”,是和田地区城市文化的核心承载,城市发展趋势即以玉文化为引领,多产业联动,更需从全域发展的角度促进玉文化与区域建设结合。
         根据区域产业、旅游经济的发展趋势,建议以玉龙喀什河全域提升为出发点,以塑造全域发展引擎的滨河风光及旅游经济带为核心,以玉文化为引领,以特色产业为带动,以全域旅游为格局,逐步推进城市文化、环境、产业、经济的多元升级发展,成为集生态、休闲、运动和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景观生态走廊、城市形象新空间文化旅游景区。
        
二、和田玉龙喀什河滨河景观带规划设计思路及方法
1、河道水系治理
         玉龙喀什河由南向北流经和田城区,规划河道长9.6公里,50年遇行洪宽度117米至175米。现状有已形成的防洪体系,河床较为开阔,根据行洪要求,河道宽度最窄不小于117米。
         利用已有水利工程作为水源,引水进入两侧绿地形成亲水景观。西岸和田干渠引水流量50m3/s,东岸洛浦干渠引水流量100m3/s。既能使景观水量有保证,基本不侵占河道,有利于行洪,保证洪水安全,又能引水至两侧景观带,集中区域打造,工程量小、造价低,水景效果可塑性强。从现状干渠引水入滨河两侧景观带,经过地形处理,下游景观水系再汇入原灌溉渠道,对下游农业灌溉影响较小。
         项目区南部建设湿地,由干渠水引入湿地沉沙,再将清水引入项目区,由南至北贯穿,根据规划场地需求设置部分大水面节点。且在经过湿地景观处理后可以对水质进行净化,减轻下游土地的沙化危害。水系采用土工膜柔性防水处理,结合生态多形式驳岸如草坡、卵石、仿木桩、亲水台阶、垂直驳岸等。可在两岸营造水系景观及湿地景观,打造生态旅游、休闲居住、生态宜居景观环境。
        
2、河岸生态修复及绿化设计
         2.1河岸生态修复
         首先对已退化河流生态结构进行修复,完善旁侧湿地结构和功能,使其充分发挥自净能力。对引水水系进行人工干预,改造成半自然湿地进化系统,解决沉沙,净水问题,通过水系带动周边土质改良,周边土壤采取部分换土,种植抗旱植物如红柳梭梭等进一步改良土壤和植被环境。
         2.2滨河绿地绿化设计
         待滨河生态环境及土壤品质得到一定改良后,针对不同场所环境进行不同的植被搭配。植设计整体遵循植物适应性、生态性、美观性的原则,选用乡土树种,打造四季景观。利用三季丰富的植物季相景观,开展不同时段的赏花节。
         滨河区沿水边大量种植垂柳、水生植物,营造生态河岸,道路场地周边种植小叶白蜡形成遮荫,绿化地中大量种植北美海棠、大叶黄杨等花灌木,搭配下层宿根花卉。湿地种植区以水生花卉为主,包括菖蒲、芦苇、鸢尾、水烛等。
         花卉种植区种植特色玫瑰田、月季、宿根花卉等,让游人感受到不同花卉带来的视觉、味觉体验。
         维药种植区种植巴旦杏、驱虫斑鸠菊,刺糖、洋甘菊、莳萝、唇香草、新疆鹰嘴豆等让游人感受到不同特色药品带来的视觉、味觉、嗅觉等体验。
         滨河景观带生态效果形成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氛围。春季可形成海棠花、杏花节,搭配榆叶梅等,十里桃花沿河绽放,桃林杏海美不胜收;夏季可形成荷花节搭配各类水生植物,向日葵节、丁香花节,薰衣草节,玫瑰花节,牡丹节等,营造充满浪漫温馨的花节摄影旅游节庆;秋季可形成红叶节,以大面积红色调植物片植,形成层林尽染的壮美景色。
         整体滨河绿带乔、灌、草多层种植搭配,建议以红花或红叶树为主调树种进行河岸生态恢复和季相效果,大面积红色调植物的片植,形成“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震撼空间,打造大气恢弘的生态河谷。

3、文化景观塑造与场地功能构建
3.1景观规划设计概况
         项目区总面积253公顷,滨水绿地范围平均宽度为120米,最宽处为470米,最窄处为110米,长9.6公里,硬化用地约占15%,绿化用地约占70%,水系景观用地约占15%。构成城市活水、聚商、悦居的都市绿廊,缝合两岸生态的绿色载体。
3.2景观主题定位
         主题定位:“千年玉道、文明辉映、运动颐养、幸福水岸”
         以中华千年玉德文化串联滨河城市慢行系统及游客自驾游览的设施场地,设计通达便利的景观游线。

根据景区规模,充分考虑人流需求,合理分布管理用房、停车场及游客服务中心,同时间隔500米设置便民服务站、停车场及自行车租赁点,为游客提供便利,完善景区绿地各功能需求。
         创造连续、开放的绿色体育运动空间,同时完善城市慢行系统,满足体育、养生、休闲等活动需求,打造大自然的健身房。
         结合地毯、玉石、玫瑰、维药四大地域特色主题融入景观环境,由地毯结合丝路艺术展示,玉石结合玉石之路、玉石文化传承,玫瑰代表的浪漫爱情延展家和友爱的表达,与医药相协调的颐养环境共同表达城市情怀,构建幸福城市。
3.3景观主题分区
         和田为和田玉的发源之地,丝绸要冲,而项目区是体现城市特色文化与历史文脉的形象空间,规划以玉石文化为主题的景观环带串联4个主题滨河绿地,形成一带四区的主题分区。
         一带:千年玉道,玉文化环带
         由滨河廊、滨河玉路、玉之新九德景点等点线面串联而成,整体布局如玉珠环佩, 如项链般的玉文化景观带贯穿滨河绿地,玉石主题区便是最核心的玉佩。
         千年玉道中最核心的文化景点是“玉之新九德”,分别通过以下九种文化景观展现:1)玉勇——坚韧,昆仑山上采玉人;展现古时采玉的艰辛,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表达了百折不挠的和田精神。
         2)玉诚——诚信,天子六玺,玉玺印章代表着诚意信誉,是国之诚信的象征。
         3)玉仁——仁德,君子佩玉亭,以君子的佩玉喻仁德。亭顶为玉佩,亭柱为扇骨。结合石笼坐凳,扇面可展示不同表达仁德主题的内容。
         4)玉礼——礼仪,如意玉柱,代表礼仪之邦的玉如意雕塑,造型是玉字和如意的结合,柱身上装饰玉石造型,底端展示和田地图。
         5)玉智——智慧,吉语箴言石,展示中华名言警句,玉石造型吉祥寓意解读等内容
         6)玉容——包容,海乃百川文化廊,玉容文化长廊通过长廊展板的故事展现海乃百川兼容并蓄的文化。
         7)玉义——忠义,忠义景墙,以石笼为柱。墙面结代表忠义的图案,武将兽纹等装饰。
         8)玉洁——廉洁,玉莲台,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表达冰清玉洁的内涵。
         9)玉辞——雅律,金声玉振雕塑,钟磬和鸣之声,表达优雅乐律。造型以磬围合编钟,其上用波纹线条表达声韵的传播。
         九个主题景点既将玉文化的核心承载通过景观象形物表达,又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进行延伸,进一步发挥寓教于环境的作用。
         四区:地毯、玉石、玫瑰、维药主题区
         “艺韵丝路”丝路艺术展示区,总面积101公顷。
         结合当地丝路文化,地毯艺术,游乐活动等,打造以文化艺术展示、运动乐园为特色的丝路艺术滨河景观。以彩纹大道为主景,利用开阔平坦的场地设置具有民族特色的广场铺装,提取维族地毯的花色及图案用晶莹的卵石铺装再现,展示缤纷绚丽的地毯艺术,成为游客游览、赏玩聚集的重要场所。同时还设置草原牧歌、岁贡典故园、乡情广场、五彩台地花园、绸缎花园等景观节点,融入维吾尔族民间手工艺小品展示,营造一片具有乡土底蕴的丝路文化艺术区。
         “玉泽山川”城市文化溯源区,总面积70.4公顷。
         以集散、游赏、城市文化为规划内容,打造城市形象展示、市民休闲滨河景观带。
         滨水绿地核心景观一是城市主题大桥——如意桥,侧立面形似玉如意,是玉文化与城市形象的有机结合,二是游客集散中心,流畅的曲线造型隐含玉润泽之美,为游客提供休闲健身、活动集散的场所。
         景观游览的脉络为玉石形成发展的几个阶段,分别是石玉——神玉——王玉——民玉四个阶段,以此对应着石玉园、图腾园、和合园、金玉园的主景空间。多方面展示玉文化与东方民族气质的契合之美。
         “情满花溪”情韵游览体验区,总面积54公顷。
         以爱情为主题,延伸表达亲情的温馨博爱,友情的友爱互助,体现幸福甜蜜之城的城市情怀。以休闲娱乐、游赏为主要功能,结合玫瑰婚庆、商务休闲的主题,打造浪漫花海、真挚情韵的滨河景观带,营造浪漫美满、和合幸福的氛围。
         以大面积的花海为主景,自然的流水分布绿地中,打造多个半私密空间,为游客提供可以近距离交流的场所,营造和谐温馨的共享空间。结合现状在临水区域设置多个亲水节点,使游客可以近距离的亲水、戏水;同时采用多样的水岸设计,打破原有的硬质驳岸,达到更好的生态性和景观效果。
         “颐养河谷”医药养生休闲区,总面积27.7公顷。
         以养生养老、草药种植为设计主题,营造田园生态的滨河景观带。
         主景展示养生景观,并营造颐养健康的户外环境。滨水绿地中的健身步道让人漫步于天然氧吧中;为儿童、青少年、中老年以及残障人士等群体创造的丰富运动设施和休闲空间,节点处展示维药的保健知识,形成健康活力的养生片区。
三、和田玉龙喀什河滨河景观规划总结
         玉龙喀什河滨河景观带规划设计中,滨河景观结合玉德文化的研究与创新及相关地域特色主题进行景观艺术化的表达展示,以水为脉,以玉为魂,既是生态恢复的绿色载体,也是活水聚商的都市绿廊。
         便捷的通行路网、慢行系统健全,交通工具和服务设施在规划中合理排布,满足滨河休闲和旅游体验的基本功能。
         和田地区应积极拓展旅游发展空间,整合玉龙喀什河全流域旅游资源,结合周边区域特色小镇建设,加快产业聚集发展,带动文化、产业、旅游一体化升级,建设和田全域旅游发展先行区,为打造独一无二的“玉”文化旅游城市启动强大引擎!
         玉龙喀什河滨河景观带规划建设对和田旅游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对进一步优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带动就业及提高当地生活水平等多方面,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罗红安;基于生态修复和文化传承的城市带状湿地公园规划研究——以荆州市某带状湿地公园为例[J];宁夏农林科技;2018年03期
[2]陆咸顺;传承历史文脉构建地域特色滨河生态廊道——城市滨河景观改造思路和策略探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2年Z1期
[3]郑伯红;汤建中;都市河流沿岸旅游文化景观带功能开发——以上海苏州河为例[J];旅游科学;2002年01期
[4]郅爽?;基于生态修复理念下城市河道景观规划设计[J];北京林业大学;2019年
[5] 庄楚寰; 浅谈城市滨河生态景观修复及其应用价值[J];现代园艺;2018年22期
[6] 薛苗苗;;特色小镇生态景观体系规划策略探究[J];中国住宅设施;2017年04期[7] 张蕾;陈佳楠;张万荣;;城市河道生态景观营建问题与技术探讨[J];山西建筑;2017年27期
[8] 马钰;;关于永定河生态带(莲石湖段)生态修复与景观提升工程的思考[J];北京园林;2014年02期
[9] 张杨?; 城市滨河景观生态修复改造的应用研究[J]; 美与时代(城市版)?2017年11期
[10] 荣先林;魏春海;;园林规划设计中生态修复理论及其应用[J];现代园艺;2014年13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