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及持续利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0/6/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4期   作者:何葆杰
[导读] 摘要:2020年伊始,一场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肆虐全球。
        天津市动物园  天津市  300181
        摘要:2020年伊始,一场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肆虐全球。野生动物交易和滥食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的重大隐患,引发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其实国内野生动物保护一直行进在路上,不少人已为此付出了半个多世纪的心血。更好地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文章重点就新时期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及持续利用展开分析。
        关键词:新时期;野生动物;保护;持续利用
        当前,《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的实施和完善,为各地野生动物和栖息地保护管理部门提供了必要的法律支撑和依据,保护执法工作实现了“有法可依”。随着每年鸟类集中迁徙期,保护管理部门及其他组织开展的候鸟保护行动,有效地保护了野生动物资源安全,有力打击了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行为。随着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等体系建设的推进,野生动物栖息地得到了更加有效地保护,为野生动物提供了安全的生存环境,野生动物种类及数量明显增加。
        1野生动物资源概述
        野生动物(Wildlife)在国际上的定义是:所有非经人工饲养而生活于自然环境下的各种动物。学界一般将野生动物界定为:凡生存在天然自由状态下,或者来源于天然自由状态的,虽然已经短期驯养,但还没有产生进化变异的各种动物。作为构成生态系统的关键部分,野生动物在维持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调节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同时,其能为自然科学和生物学等学科发展提供重要的研究资源,对现有基因类型加以丰富,为今后的基因研究提供有力的依据。另外,野生动物的标本与活体能供人类展示,促使人们环保意识得以增强,且人类能以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等为依据进行艺术创作,丰富娱乐生活。值得注意的是,野生动物不仅具备上述的正价值,也具有负价值,如野生动物毁坏庄稼和农田、咬伤人类等,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然而究其原因,野生动物的负价值在于人类没有妥善管理野生动物,若能有效保护与科学管理野生动物,则可以很好地发挥出野生动物的正价值,避免负价值。
        2 新时期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与持续利用的关系
        只有加强保护和持续利用野生动物资源,才能使野生动物为人类提供更多的正价值,确保生物资源的丰富多样,更好地维持生态平衡。在新时期背景下,野生动物的保护基本是以国家颁布的政策措施和法律条文为主,对滥捕乱杀行为加以禁止,为野生动物的生存提供良好的空间。野生动物的利用则是指人类借助自身的智慧,通过对工具的科学使用驯化野生动物,使其为人类所用,获得经济价值。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趋势下,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有所增强,加上人类处于生物链的顶端,是生态系统的构成部分之一。因此,人类有义务、有责任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及稳定,最大限度保证生物的多样性。
        3新时期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与持续利用对策
        3.1组织开展野生动植物资源本底详查
        尽快启动野生动植物资源本底详查。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对植物、兽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和昆虫类等6个类群,对本地物种、数量、等级、分布、生境状况、外来物种、森林植被等方面进行详查,重点掌握全市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形成全市野生动植物资源档案数据库,为今后保护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3.2多措施提升专业技术力量
        采取专业人才引进、联合培训和走出去实地观摩学习等多种措施,逐步提升野生动物及自然保护地队伍专业技术水平,把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物种识别、证件办理、收容救护、保护地管理等作为培训重点,为全市野生动物及栖息地保护执法、行业管理、物种监测等保护管理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3.3建立保护管理联动机制
        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涉及自然资源、水利渔业、市场监督、公安等部门单位,自然保护地管理涉及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部门单位,在野生动物及栖息地保护工作中,需要克服条块分割的管理格局,理顺现有各类自然保护地管理职能,构建自然保护地分级管理体制,整合部门资源,坚持统一管理和谋划,落实责任,相互协调,形成有效监督管理机制,共同维护行业管理秩序和生态资源安全。
        3.4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当前很多野生动物都被人类驯服,供人类娱乐和研究所用,而要想更好地保护野生动物,在驯养野生动物时要秉持人性化与合法化的原则。近年来,很多新闻爆出人类残忍虐待野生动物,甚至部分动物园通过残忍鞭打的方式来驯化野生动物,不为其提供食物,不仅违背了人道主义精神,也不合法。为了有效规范野生动物的驯养,国家颁布了很多关于保护野生动物的条例,明确强调野生动物的驯养规范,规定未按法律要求饲养野生动物的行为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同时,保护野生动物时需要强化监管力度,加大资金的投入流动,为野生动物的生存提供良好的环境。
        3.5拓宽资金投入渠道
        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的多元化资金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为野生动物保护、自然保护地管理设立专项补助资金,配齐基础设施缺口,保障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积极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通过捐赠、资助、志愿服务等方式,参与野生动物和栖息地保护活动,支持保护管理公益事业。探索建立“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的运行模式,积极引导、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解决部分地区财政力量薄弱导致的资金匮乏问题。
        3.6整合优化自然保护地体系
        严格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结合当地自然保护地分布及建设实际,充分开展资源本底及交叉重叠现状调查。坚持保护优先、科学规划、一地一牌、统筹推进、共建共享的原则,科学明确自然保护地类型,分级管理自然保护地,整合重叠交叉自然保护地,归并相邻相连自然保护地,把生态脆弱区域纳入自然保护地,从源头建立布局合理、方向明确的全市自然保护地体系。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保护自然、服务人民、永续发展为目标,建立分类科学、布局合理、保护有力、管理有效的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确保重要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得到系统保护,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维护全市生态安全,为城市的建设、发展提供支撑。
        3.7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保护野生动物既需要政府部门的努力,也需要群众的大力配合,所以,加强对广大群众的宣传教育显得尤为关键。一方面,利用媒体网络宣传科学的野生动物资源保护观,普及有效利用与合法驯养野生动物的法律知识,使人们树立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更好地了解杀害野生动物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另一方面,加强对青少年的宣传教育,使其充分意识到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如学校可组织相应的宣传活动,向学生普及保护野生动物知识和相关政策法规。
        综上所述,野生动物不仅是生态系统的构成部分之一,也是国家的自然资源之一,对生态平衡的有效调节具有积极意义,所以,需要加强对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与持续利用。在保护和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必须立足实际,准确把握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与持续利用的关系,做好野生动物的资源的调查,注重栖息地的保护,宏观管理野生动物资源,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从而为野生动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空间,推动野生动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最大化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州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推动《决定》贯彻实施  加强野生动物保护[N].团结报,2020-04-03(006).
        [2]王斌.基于新冠肺炎疫情对野生动物管理的思考[J].林业与生态,2020(03)
        [3]段帷帷,徐小平,朱砚博.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罪的法律适用问题研究[J].天中学刊,2020,35(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