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山西电力建设第三有限公司 山西省太原市
摘要:现当今,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企业的发展也十分迅速。而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关键。特别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加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越来越复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随之增加,因此加强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防范研究很有必要。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人力资源;管理风险;控制措施
引言
新时期企业发展速度的加快,逐渐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为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起到了保障作用。实践中为了确保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状况良好性,增强人力资源管理效果,则需要对这方面的管理风险有所了解,找出相应的控制措施予以应对,避免这方面管理风险影响范围的扩大,促使企业在生产实践中可处于稳定、高效的发展状态。基于此,本文将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及控制措施进行系统阐述,以便为良好内部控制环境的形成提供参考信息。
1人力资源风险管理的内涵
企业的人力资源风险是指企业中人力资源所参与的各种经营活动中,由于人力资源的原因而导致经营结果与目标相偏离的潜在可能性。人力资源风险管理的对象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个过程,具体是指在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招聘、培训和开发、绩效评估、薪金和津贴、福利激励、奖励机制等各个环节中进行风险管理,防范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风险发生。人力资源管理风险可以像企业存在的其他风险一样,通过一定的方法加以防范。企业风险管理的方法一般有四种:接受、减轻、规避、转移。需要注意的是,在企业风险管理的实践中,有时减轻风险并不一定是最好的方法,当减轻风险所花费的成本要高于风险发生所造成的损失时,接受风险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当然所接受的风险必须是不涉及生命和社会责任的那种风险。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万万不可忽视人力资源管理的风险,否则有可能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企业必须采取有效的风险管控措施,识别和防范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潜在风险,保证企业运营的平稳有序。
2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中人力资源管理风险控制的相关措施
2.1人力资源引进与开发环节的风险控制措施
(1)企业在招聘员工的过程中,应从资格审查、初选、面试等方面入手,实现对应聘人员综合能力的科学评估,了解他们的专业技能、工作经验等,降低人力资源管理中渎职情况发生的概率。同时,应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战略部署制定与实施要求等,制定好年度人力资源需求计划,完善其引进机制,促使这方面的管理工作开展更具合理性,满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科学应对要求。除此之外,企业应结合自身的经营状况及市场变化,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及利用,严格把控其开发环节,处理好其中的细节问题,实现对人力资源方面的科学管理,确保其管理风险控制有效性。(2)企业在实践中应完善试用期及岗前培训机制,对选聘人员进行严格考察,了解他们的专业技能掌握情况,满足不同岗位要求,减少对人力资源管理效果的影响。同时,企业在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应建立好员工培训方面的长效机制,将其实施到位,增加他们的知识储量,为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升打下基础,丰富其风险控制中所需的参考信息。
2.2法律防范
企业和员工之间从本质上是一种经济依附关系,只有从法律上对相关权利和义务加以规范、界定,才能减少各种劳动纠纷和法律案件的出现。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风险防范时,要认真对待自身和劳动者相关的法律法规,积极学习利用各种法律法规,降低自身风险。法律在规范和保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同时也要求企业勇于承担自身责任、规范用人方式。
企业在日常人力资源管理中可以通过组织员工进行相关法律的培训,通过法律培训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也可以提高企业自身防范人力资源风险的能力。
2.3制定完善的培训制度
首先,在对员工进行知识与技能培训之前,管理人员要明确培训目标、培训人员重点欠缺的东西以及培训重难点内容,并结合企业长短期发展战略规划分析培训需求,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这就需要在进行培训之前收集各方面信息,比如岗位需求、员工信息、员工的综合能力等。其次,培训计划要科学且符合实际,要做到尽可能的详细,比如时间安排、培训方式以及培训内容。最后,员工培训效果转化,简言之,对员工培训目的在于将学习的知识与技能运用在工作中,所以员工培训效果转化应该与培训之前的工作成效相比有明显的改进。此外,在员工培训结束以后,管理人员还需要对员工培训效果进行及时反馈,了解员工在接受专业培训后是否发生变化以及与企业预期设定的目标是否相符或存在偏差,然后有针对性调整培训内容。
2.4薪酬与激励风险及管控
一般而言,影响公司薪酬政策目标实现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环境因素,这些风险因素存在于薪酬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为了营造良好的人力资源内部控制环境,在薪酬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必须识别这些风险。(1)薪酬政策制定风险。薪酬政策制定中存在不当行为的风险,导致制定出的薪酬制度与企业经营战略相脱钩或错位,薪酬设计有不科学之处,起不到激励作用等。(2)薪酬计算、审批与发放风险。由于管理不善、职责分工不恰当,薪酬在计算、审批和发放过程中可能会存在计算不准确、人员重复或虚列名单、冒领工资、多报加班费、员工薪酬没有及时发放等风险。(3)在薪酬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中需要针对上述风险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制定有效的薪酬管理制度时,要科学衡量企业薪酬水平,通过物价水平、居民生活水平、同行业竞争水平、企业的支付能力和岗位的评估等因素对企业的薪酬水平进行客观的评估;薪酬制度的设定应该遵循公平原则、竞争力原则、激励原则、经济原则、合法原则和战略原则;实施科学合理的薪酬计算、审批和发放程序等。
2.5其他方面的风险控制措施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中人力资源风险控制水平的不断提升,也需要对这些控制措施的科学使用进行考虑:①重视对精细化管理及信息化管理方式的高效利用,丰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增加其管理中的技术含量,满足相应管理计划高效实施要求;②企业应注重对关键人员轮岗制度的完善与实施,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专业支持,完成好这方面的风险控制工作;③积极开展专业培训活动,实施好奖惩机制,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强这方面风险控制中的专业性,逐渐实现现代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同时,应通过对有效的风险控制方式、控制机制等要素整合利用方面的考虑,健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控制体系,为其控制工作开展提供科学指导,进而提升这方面的风险控制水平。
结语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使企业现代化竞争的第一要务,领导层已经把相关事务放在第一要务。于是相关企业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积极作用,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也不容忽视,至少要胸中有数;另一方面通过研究人力资源管理风险控制,可以有效的控制风险或者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从而减少因风险发生而给企业带来的损失,相应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增加企业的效益。
参考文献:
[1]田凯,董文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控制相关研究[J].现代国企研究,2017(14):10.
[2]谭靓.DNRT集团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风险评价及控制研究[D].南华大学,2018(12):08-20.
[3]郭辰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控制探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17):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