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45080319880710XXXX 广西贵港市 537100
摘要:在建筑工程数量增多,规模增大的同时,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混凝土裂缝问题严重影响了工程施工质量,拉低了施工技术水平。因此应持续关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问题,找准裂缝产生根源,并以此为突破口,在施工过程中融入相关控制技术,从根本上预防和控制裂缝的产生,保障控制效果,促使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和质量全面提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引言
可以说,混凝土结构对于建筑工程是十分重要的。但实际上,常常会有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情况,使建筑的抗震性、抗压性以及稳定性等性能降低,进而对建筑工程的安全、质量以及使用寿命都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所以,相关建筑施工单位要明确产生结构裂缝的缘由,从施工和设计等方面来指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再通过多种控制手段来避免建筑结构裂缝的产生。
1建筑混凝土裂缝的原因
1.1水化热积累
由水化热反应形成的混凝土裂缝是材料因素所引发的。水泥性质较为特殊,在遇水状态下,水泥中部分物质会与水混合,发生一定的化学反应,而此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热量,也就是水泥的水化热反应。在水泥的水化热过程中,水灰比、结构特点、搅拌方式等是决定水化热速度与热量大小的重要因素。如果在建筑工程项目中,水泥水化热反应剧烈,就会使得混凝土内部积累大量的水化热热量,从而使得混凝土结构的应力逐步发生变化,最终诱发混凝土裂缝的出现。
1.2形变裂缝
从混凝土结构的构成来看,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混凝土结构中,梁板是主要的受力与传力结构,但是在混凝土施工中,梁板极易受到剪力与弯力等的影响,在梁板的一些特殊位置,比如变形位置、支座位置、应力集中位置等会出现形变裂缝。梁板的形变是引发混凝土裂缝的重要因素,当混凝土梁板的强度不足时且提前承担了混凝土的荷载与负重时,梁板的形变现象更为严重。另外,如果梁板的拆模时间安排不当等也会造成梁板的形变,比如拆模时间过早等。梁板的形变现象超过了混凝土梁板的安全形变范围,就会引发混凝土裂缝的出现。
1.3温度和湿度变化失控
温度与湿度因素是造成混凝土裂缝出现的直接原因。如果在混凝土施工中,有些特定位置的温度、湿度等发生了变化,会直接加大混凝土裂缝的发生概率,从而使得在混凝土的表面逐步形成温度阶梯与干缩变化趋势。如果在混凝土施工中不能及时对此温度与湿度的大波动等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就会导致混凝土表面极易形成裂缝,改变原有混凝土结构的力学稳定性。
1.4配合比失当
对建筑工程项目而言,各个工程项目存在规模、大小等的差异性,对于混凝土的质量要求也没有相对统一的规定。因此,各个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在初期规划中就明确指出了混凝土施工的具体要求。建筑混凝土种类的多样性使得混凝土材料的性能、配比等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不同的建筑工程项目中,混凝土材料的配比等具有不同的要求。即使在同一建筑工程中,不同的混凝土结构位置也存在着混凝土施工要求的不同。基于配合比对混凝土质量的重要影响,在混凝土施工中,要加强对配比的控制,否则,一旦配比不当,就会导致混凝土的水灰比、强度等指标不能达到工程施工的具体要求,从而降低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引发混凝土裂缝的出现。
2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2.1加强混凝土结构设计
建筑施工中由设计问题导致的混凝土裂缝,可从强化结构设计入手。
在设计环节,应将施工过程中的约束因素考虑在内,将相关控制措施融入设计方案中,以此来降低各种约束因素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结合不同工程项目对混凝土强度的实际需求,科学设计混凝土的抗裂系数,并在抗裂薄弱部位,通过采取增加配筋比例的方式来进行结构增强,由此为混凝土温度变化钢筋的热胀冷缩创造条件。同时考虑到外界环境温度对混凝土的约束影响,在设计时尽量采用中低强度的混凝土材料,这样可有效防止与外界环境温差过大而引发的裂缝。总之混凝土结构设计要立足实际情况,结合工程对混凝土的应用要求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确保混凝土裂缝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2.2注重温度控制
混凝土产生的温度裂缝与外界环境温度和其自身温度变化有很大关联,因此裂缝的控制可从内部温度和外部温度两方面入手,保障混凝土内外温差处于正常范围内。内部温度的控制主要是解决水泥水化热造成的内部温升问题,所以在选取水泥品种时需注重对中低热水泥品种的选择,并合理控制水泥的用量,目前常用的添加一些具有水泥功能的外加剂也是降低水泥水化热的重要方式。另外结合工程实际需要,可合理减小混凝土的体积,小体积的混凝土容易散热,有助于将混凝土内外温差控制正常范围内。外部温度的控制需加强对混凝土施工时现场环境的勘察,一旦发现外界自然条件会给混凝土的正常施工造成影响,要避免强行施工,如果必须施工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防范。混凝土施工要避开极寒、极热等极端天气。夏季高温天气时,可采取遮挡、喷洒水雾的方式进行降温。冬季可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保温材料来达到控制温度的目的。
2.3控制混凝土浇筑施工
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时,需要检查注入混凝土的高度,并在初始设置下部混凝土之前完成上部混凝土的注入,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冷缝的形成并改善浇注质量。此外,必须对混凝土进行均匀旋转,以防止旋转过程中因不均匀运动而导致固体分离。如果中断需要一个中间点,那么有必要在注入混凝土之前继续预防,以达到完成的效果。在合适的温度下进行施工,可以减少温度造成的影响。当天气较为炎热时,可以适当洒水,做好降温和防晒的工作,控制散热材料的温度并减少混凝土的裂纹。
2.4加强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
组成混凝土的各项基础材料的质量,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有着决定性影响。所以相关部门要强化对混凝土施工原材料的质量监管,应用专业、规范的检测技术来保障每项原材料的合格性。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灰及水等多种材料,按照一定的比例,经过专业的施工流程混合而成。因此材料的质量、用量、技术、人员等都与混凝土的最终质量紧密相连。正式施工前,首先需对各项基础材料进行专业的质量检测,按照不同材料的质量标准,结合建筑工程对混凝土的强度要求开展检测。必要时可通过实验的方式来确定混凝土的最佳配合比,并在混凝土制作完成后,采用模拟的方式,设置高温、低温等多项不同的应用条件来检验混凝土的应用效果,由此保障混凝土拥有合格的品质。
结语
建筑施工中混凝土出现的裂缝问题备受人们关注,这是建筑行业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要想有效的控制裂缝的产生,避免混凝土裂缝对建筑工程的进一步危害,就需深入挖掘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并在具体建设环节融入相关的控制技术,从加强混凝土结构设计、做好温度控制、严把原材料质量关、强化混凝土养护监管等多角度入手,从而有效破坏裂缝赖以产生的条件,保障混凝土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述祥.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7(1).
[2]陈长新.建筑混凝土裂缝控制探讨[J].门窗,2017(4).
[3]石斌.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分析[J].低碳世界,2017(18).
[4]江锋.房建施工中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原因及预防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6(17):14-15.
[5]王惠娟.建筑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及相应对策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18):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