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松的林学特性及其育苗造林技术分析

发表时间:2020/6/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4期   作者:朱德鹤
[导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绿化工作作为改善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黑龙江省鹤北林业局  黑龙江鹤北  154212
        摘要: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绿化工作作为改善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落叶松是一种常用的造林树种,这种树种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木材产量高,在造林中受到广泛欢迎。落叶松因其特有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防护林、生态林和混交林建设中,对扩大森林资源规模,促进林业经济发展,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根据落叶松造林的实际情况,对落叶松造林技术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落叶松;森林的特点;育苗造林技术;分析
        1落叶松的概况
        落叶松的树脂提取主要是以树干为途径,树皮科技经过炼制提取栲胶。松叶倒披呈针状条形状,总长度约为1.5 - 3厘米左右,0.7 - 1毫米宽,整体形状是是以先端尖或钝尖等,上面中脉并没有隆起,有时两侧会有1 – 2条气孔线,下面以中脉为线索,两侧的气孔线2 - 3左右。落叶松的球果在生长期呈紫红色,在成熟前呈椭圆形。当成熟之后松叶的球果上部的种鳞会呈现张开状态,是以黄褐色、褐色等颜色最为常见,外形长1.2-3厘米,直径1-2厘米,鳞片总数约14-30片;中部的种鳞形状呈五角状卵,长1 - 1.5厘米,宽0.8 - 1.2厘米,先端主要是以截形、圆截形等为主,鳞背没有毛,整体光泽度较高;苞鳞的形状较短,整体的长度大约为种鳞长度的一半,主要是以近三角形状的长卵形最为常见。
        2分析落叶松的森林特征
        落叶松是一种速生树种,属落叶乔木科,具有耐寒、适应性强、寿命长等特点。落叶松喜欢潮湿,需要在强烈的空气循环中生长,光照条件好,但在早期生长时遮荫不会影响其生长。落叶松对土壤性状要求不高。它可以生长在不同的土壤类型中,可以适应不同的气候环境,可以生长在湿度大、土壤肥力充足、光照条件好的环境中,而且会生长得更好。落叶松是我国分布最广泛的树种之一,在林业工程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落叶松在造林绿化中具有独特的生长特性。造林第一年是落叶松的慢苗期。第二年的生长速度开始迅速增加,可以长到70厘米左右。落叶松树干直,树形圆,枝叶发达,根系发育快。特别适合在土壤肥力高的温暖潮湿地区种植。不同条件下落叶松根系发育不同。在干旱地区,主根发达,根深,侧根相对不发达,湿润地区则相反。在自然环境良好的前提下,一般落叶松生长到12~15年时开始开花结实,由于落叶松是一种雌雄同体的树种,因此不需要外力帮助。秋季种子成熟后会掉落,但掉落地面的种子发芽率不高。
        3落叶松育苗技术
        3.1落叶松种植地的耕作
        为了从根本上有效地提高落叶松培养的质量和效率,基层产业机构和相关主管部门还需做好整地工作,即在开春后,劳作者需对土地进行耕作处理,将土壤中存在的较大土块敲碎,从而为幼苗的生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此外,秋季还要求劳动者对林地进行深度翻土,以保持土壤的孔隙度和渗透率,促进水分的渗透。另外,为了避免后期病虫害的发生,满足落叶松生长的需要,在林地整理时可以添加一些肥料和除草剂,为幼苗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3.2种子处理
        每年10月采集落叶松种子,因此时球果已经成熟。采集后晒干并敲击取种,经过筛选,去除瘪粒、病粒及杂质,以保持种子的纯度。播种前将种子浸泡在温水中4小时左右,将种子与高锰酸钾混合消毒,取出后用清水冲洗,然后用温水浸泡1天。之后将种子从水中取出,晾干,与细沙按1:3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放置于催芽坑中。催芽坑可选用现有的常年使用的,也可以现挖。挖坑时应选择背风向阳的地方,坑的深度和宽度可达50厘米。为了促进种子发芽,用塑料膜覆盖种子坑,然后在晚上用草帘覆盖,每天翻一次种子。如果缺水,就喷洒一些水来保持沙子和种子的湿润,当40%的种子分裂时,播种条件就满足了。
        3.3苗木管理
        落叶松育苗管理内容主要包括对苗床温度、光照和湿度等方面的有效控制。首先,在幼苗发芽前及时补充水分,防止苗床出现干燥和开裂。一般一次性补水不宜太多,可增加浇水次数,减少浇水量,或采用滴灌等技术手段;秧苗出土后,应适当减少浇水次数,防止水分过多影响秧苗生长。

其次,在秧苗生长的过程中,可以使用遮光棚遮挡苗床上方的部分光照,防止秧苗因强光损伤或死亡。重要的是要注意在搭建遮荫棚的过程中,应保持在透明度60%左右,促进幼苗的健康生长。另外,在幼苗长出5根以上的针后,要及时检查整个幼苗的生长情况,并对幼苗进行适当的处理。苗木间距要控制好,将密度控制在700株/hm2,为幼苗的生长预留足够的空间。为了避免其他植物占用幼苗的生长空间和营养,杂草控制应与间苗同时进行。最后,在秧苗稳定生长后,根据土壤的实际情况松土,确保秧苗生长在一个温暖、湿润、松软、营养丰富的土壤环境中。
        4落叶松造林技术
        4.1造林场地的选择
        根据落叶松的生长特点,应将造林地选择在缓坡地或山坡地。另外,落叶松林可以在采伐和焚烧区域进行造林。绿化用地上的杂物经筛选后,应进行清理,为绿化提供便利条件。
        4.2造林地整地措施
        落叶松造林前,必须选定造林场地,场地整备必须符合造林标准。整地的目的是消除造林地上多余的杂草、灌木和树桩,保持土壤水分,改善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使落叶松在良好的环境条件下生长。整地方法一般分为即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两种,整地方式可根据造林的需要进行确定。全面整地一般是在地势平坦或坡度较小的地块进行的,可充分利用耕地进行绿化用地,并将地面上的石块、树枝、杂草等杂物清理干净。局部整地的方式有两种,即块地整地和带状整地,在生长着稀疏灌木,并留有伐根的造林地上,适合采用块状整地的方式。带状整地适用于坡度大、宽度和行距一般为1.5 米 -2 米的坡地,带状整地能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为造林打下良好的基础。
        4.3栽植
        种植时,先挖出标准规格的树坑,在场地内,树坑的一般深度应为50厘米,坑径为60厘米,株距为150厘米,行距为200厘米。栽植前应施好底肥,即在坑底施入20厘米厚的有机肥或适量的复合肥,以满足幼苗生长对肥料养分的需求。种苗时要保证技术标准,保证操作质量。
        4.4苗木管理和造林
        苗期的管理和造林工作的技术要点主要包括浇水、施肥、除草、抗病等。苗床应始终保持湿润、温暖的状态,利用合理的温度进行催芽,后期的追肥作业应在苗木的成长期进行,可以使用尿粪类肥料也可使用氮磷肥,应根据苗木的实际表现及土壤的营养状态选择适宜的肥料,为落叶松的健康茁壮成长奠定良性基础。在造林阶段,应根据苗木的生长情况进行移栽,以保证在移栽和运输过程中不损害苗木的根系。出苗的适宜时间为春季,出苗后应保证土壤水分,并将株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4.5防治病虫害
        落叶松具有较强的抗病性,对病虫害的防治作用较强,很少发生病虫害。通过针叶、温带阔叶林和混交林的建设,可以有效地控制该病的发生。如果林分过密,可将病弱木和被压木清除,适当修剪枝干,减少病源。也可以针对严重疾病进行喷洒药剂的方法进行症状防治。
        5结论
        在落叶松种植栽培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落叶松木材的价值,增加木材资源,为缓解森林资源短缺提供有力的帮助,员工需要意识到落叶松的重要性。在种植抚育过程中,可根据自身特点、区域气候条件、土壤性质、种植技术要点等,合理选择造林场地,制定出最佳的种植方案。同时,做好后期养护和管理工作,使落叶松的应用价值最大化,体现造林绿化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参考文献:
        [1]薛文静,杜娟,刘玲,薛文秀,甄伟.落叶松育苗造林技术[J].吉林农业,2018(18):94.
        [2]李明.落叶松育苗造林技术要点探析[J].农技服务,2017,34(24):94.
        [3]李昌绪.简析落叶松的林学特性及育苗造林技术[J].民营科技,2017(06):213.
        [4]孙大伟.落叶松育苗造林技术要点[J].吉林农业,2016(01):1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