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管理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

发表时间:2020/6/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4期   作者:李挺 赵保成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生态修复理念不断变化,对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的管理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
        河北省地球物理勘查院  河北省廊坊市  065000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生态修复理念不断变化,对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的管理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文章针对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管理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进行了分析,以供借鉴。
        关键词: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管理现状;问题;对策建议
        1导言
        矿山修复工程能够有效改善环境问题,生活环境质量的提高有利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同时,矿山修复工程管理控制能够促进经济的绿色发展,在弥补解决遗留下的污染问题,能够使得经济发展焕然一新。矿山修复工程管理对于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但在修复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措施方法,做到因地制宜,找到最佳的修复方案。
        2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内涵
        随着社会发展,矿区修复目标不同,工程措施各有侧重,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内容及表述也不尽相同。可以说“矿区土地复垦”“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矿山环境治理恢复”等表述均是矿山生态修复阶段性涵盖的内容,而“矿山生态修复”在此基础上随着时代发展要求,内涵不断拓展丰富。当前矿山生态修复包括了“土地复垦”“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矿区水土污染治理”等内容,是在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下对各项内容的统一。鉴于以上理解,将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界定为:针对矿山开采造成的地质灾害、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地下含水层破坏、土地资源损毁、水土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依据矿山生态学、土地经济学、环境科学、土壤学及国土空间规划等理论,结合采矿工程特点,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对矿区受损的自然资源及生态系统进行恢复或重建所采取的一系列工程技术和生物技术等措施。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后,矿区地质灾害隐患消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恢复,土地资源在适宜条件下得以恢复利用。
        3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3.1方案编报审查存在不足
        首先,一些方案中的修复目标设定不尽合理,绩效指标设置不符合实际,影响工程实施和项目验收。其次,方案设计对生态性认识不高,对当前生态修复理念认识不足,造成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无法真正融入区域整体实施的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中,无法充分实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平衡性。其次,一些矿山企业编制方案的目的仅是为了获得采矿许可证,依据方案实施的工程不符合矿区实际情况,导致虽然方案通过审查,但却无法竣工验收。或者,方案编报审查通过,但实际开采并未按照开发利用方案进行,导致治理方案失去参考价值。更有甚者,在利益驱动下,存在方案的不科学设计和不合理变更,虽然通过了竣工验收,但由于方案本身存在问题,使得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效果不好。
        3.2监管力度
        首先,在矿山修复工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矿山修复工程的落实和顺利开展。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管理部门没有认识到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的重要性,阻碍了矿山修复工程的开展。如果在实际修复工作中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修复矿山生态,就会导致修复工程的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其次,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的规模较大,并且工程量较大,需要大量工程款,如果没有实力强大的投资方,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作就无法顺利进行。修复矿山生态有时会大量浪费工程款,也会影响矿山修复工作。如果在修复矿山生态的过程中没有控制成本,就会降低资金的利用率,增加成本。施工单位没有做好相关申请的备案工作,也会对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的落实造成影响。最后,在一部分矿山生态修复工程中,由于施工单位没有对矿山附近的生态环境进行调查,或者没有对技术进行创新,都会对矿山生态修复工程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可能对矿山生态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3.3工程验收标准有待完善
        生产建设矿山生态修复工程验收环节的作用更为关键。工程验收将与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基金核算相挂钩,验收环节成为矿山企业计提和使用基金的最后监管点,其担负的监管作用加大。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一是矿山生态修复内涵拓展丰富,涵盖矿区土地复垦、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等方面内容,统筹工程实施后,目前缺少统一的矿山生态修复工程验收规范。二是验收依据的相关质量标准有待修订完善。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实施过程中涉及的质量标准主要为矿区土地复垦、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等方面相关的质量标准,目前没有统一的矿山生态修复工程质量控制标准。此外,随着矿山生态修复理念和内涵的不断变化,在现有标准体系中,无法体现矿山生态修复过程中的生态系统整体性和生物自适应性等生态特点。


        4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管理控制对策及建议分析
        4.1恢复山体结构,减少隐患
        矿山开采后会形成大量的偏坡,严重破坏了山体结构。矿山修复能够有效稳定偏坡,偏坡大多陡峭且多碎石,会构成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如何有效治理矿山开采后的偏坡,是矿山修复的重要问题。在偏坡的修复过程中,各具体措施应该有序的分步进行。第一步应先清理偏坡上的碎石,这是最直接的危险,避免出现修复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第二步应降低坡度,降低坡度能够有效避免山体崩塌等危险,可将偏坡削降成阶梯状;第三步应进行植被的种植,消除安全隐患后提高植被覆盖率,能够有效保持水土,促进山体生态系统快速恢复。
        4.2推动政策落地,做好风险防控
        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管理过程中,提出了众多利好政策。其实施涉及自然资源调查、所有者权益、开发利用,以及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制、生态修复、耕地保护等自然资源管理的多个领域。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的过程中,由于实施主体、资金来源、工程类型的多样性,对监督管理也带来了挑战。因此,应注意防范土壤污染风险和借修复之名、行盗采矿产资源之实的违法行为。需要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遥感手段,建设矿山生态修复综合监管平台,确保政策实施不跑偏、不走样,通过市场化方式在矿山生态修复领域的探索,为全面构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市场化机制提供经验借鉴。
        4.3改善土壤和修复水资源
        矿山修复能够有效改善土壤和修复水资源,在修复工作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对于土壤和水资源的修复。在修复的过程中,通常采取的措施是,根据矿山的实际情况,在其他地区搬运合适的土壤对矿山表面进行覆盖,且在土壤表面种植植物,以达到有效稳固土层的目的。通常情况下,考虑到矿山中的有害物质会对土壤造成伤害,会在土壤和矿山表面制造一个隔水层。但此方法所花费的费用较多,且难度较大。在搬运土壤覆盖完毕后,应对土壤进行相关的增肥工作,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保障。水资源是与人民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修复水资源是矿山修复的一个重要目的。修复水资源关键的问题是,除去水资源中的有害物质。对于修复水资源的措施有很多,例如通过植物净化水资源、构造人工系统、构造水体净化系统等,解决问题的途径很多,但在运用的过程中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做到因地制宜。对于过度开采水资源的问题,应该做到“开源节流”,即尽可能多的从其他地区引进水资源,缓解当地的水资源紧张的问题。此外,应建立有效的系统性储水系统,解决长期性的用水问题,促进水资源系统的恢复。
        4.4优化社会监督约束环境,夯实监管运行的保障基础
        对于生产建设矿山,从当前各地出台的基金管理办法来看,矿山企业拒不履行矿山生态修复义务,将受到信用约束与惩戒,其违法违规的信用记录会被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通过“信用中国”等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布,为相关行业、部门实施联合惩戒提供信息。人民法院接受社会组织的公益诉讼,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矿山企业进行处罚,并追究法律责任。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被执行人,将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依法进行失信联合惩戒。可见,信用惩戒将成为约束矿山企业履行生态修复责任和义务的重要手段。加强信用监管,应进一步优化社会监督环境。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信用管理体系,提高社会信用对矿山企业的约束力;另一方面,要加强信息公开,建立面对公众的矿山生态修复信息发布平台。此外,应进一步提高公众参与和监督力度,逐步提高矿区周边尤其是农村民众的认知,通过电视、网络媒体等多途径开展矿山生态修复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教育,普及信息发布平台的应用,为公众参与创建良好环境氛围。
        5结束语
        总之,在矿山生态修复工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勘察矿山的实际情况,并明确修复目标,保证修复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保证修复工程的整体质量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晶.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及技术措施研究[J].山西农经,2019(22):75-76.
        [2]曾华星.矿山生态修复可持续发展分析[J].能源研究与管理,2010(04):17-19.
        [3]方晓明.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及技术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7):144-145.
        [4]张杰西,赵斌,房彬,张玲.矿山生态修复方法及工程措施研究[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4,7(12):31-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