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单侧通道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骨科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56例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整理,所有患者均行单侧通道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对患者术后随访18个月,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疼痛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患者术后3d下床活动,7d后出院,术后12个月复查,骨水泥充盈良好;随访18个月,平均14.3±2.4个月,56例患者均未发生感染、血管栓塞等并发症。治疗后椎体高度(27.01±5.32)mm,显著优于治疗前(15.31±4.3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疼痛评分(1.02±0.33)分,明显低于治疗前(7.73±2.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单侧通道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疗效显著,可以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
【关键词】单侧通道椎体后凸成形术;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
老年人往往合并骨质疏松,由此导致的脊柱压缩性骨折也逐渐成为临床骨科的一种常见病。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的发生率逐年上升。主要临床症状是椎体变形、脊柱后凸,严重者会导致患者双下肢不全瘫及大小便失禁,该病引起的顽固性腰背疼痛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1]。随着单侧通道椎体后凸成形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该院骨科收治的56例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行单侧通道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并对患者术后随访18个月,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骨科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56例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整理,其中男性21例,女性35例,年龄49-78岁,平均年龄66.2±5.4岁;病程5d-47d,平均病程16.9±4.2d,单椎体压缩骨折37例,两椎体骨折11例,三椎体骨折8例。
1.2诊断标准 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胸腰背疼痛,坐位或站立位时疼痛则加重,取平卧位时则疼痛减轻,胸椎或腰椎棘突出现叩击痛和压痛;经x线片及MRI显示为椎体新近骨折,同时排除腰椎管狭窄弓根钉内固定者、高能量损伤并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类风湿性关节炎者、超过3个月应用激素者及椎体病理性骨折者。
1.3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单侧通道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前完善各项常规检查,如椎体MRI、椎体后壁是否完整,是否为新鲜骨折,检查硬膜受压情况,患者是否耐受手术等各项检查。协助患者取俯卧体位,将胸腰部垫高后常规消毒铺巾,行局部麻醉,C型臂x线透视下使用特定穿刺针于椎弓根(左侧椎弓根10点或右侧椎弓根2点)刺入,直达病椎椎体前1/3处,取出穿刺针的针芯,将导针插入,安装球囊,维持压力为200mmHg,将病椎椎体的左右侧撑开,以椎体恢复高度为度,将球囊回缩直至真空,缓慢抽出,调和液体单体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粉末,比例为2:1,注入人注射器中,缓慢推入病椎内,恢复椎体骨折的高度至理想高度,慢慢转动导管,待完全凝固后拔出,嘱患者保持俯卧位,约15min,患者感觉双下肢和活动均正常后送回病房。
1.4观察指标 对患者术后随访18个月,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疼痛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等。
1.5判定标准[3] 患者的疼痛情况采用VAS疼痛评分法判定:无痛为0分;轻微疼痛为<3分;尚可忍受为4-6分;疼痛难忍为7-10分。
1.5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所得数据,并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结果
2.1患者手术恢复情况 患者术后3d下床活动,7d后出院,术后12个月经复查,骨水泥充盈良好;随访18个月,平均14.3±2.4个月,56例患者均未发生感染、血管栓塞等并发症。
2.2治疗前后椎体情况及疼痛评分比较 治疗后椎体高度(27.01±5.32)mm,显著优于治疗前(15.31±4.3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疼痛评分(1.02±0.33)分,明显低于治疗前(7.73±2.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
3讨论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脊柱呈后凸畸形,导致腰背疼痛,丧失劳动力。传统治疗方式对畸形未矫正,疼痛也未缓解,老年患者由于受到疼痛的影响,减少了活动量,导致骨量进一步丢失,骨强度继续下降,加剧了伤椎及其他椎体的骨折程度[2]。老年患者合并症较多,骨折后继续加重了基础性疾病的发展,骨折并发症也相对增加,是老年人致畸、致残及寿命缩短的一种主要因素。单侧通道椎体后凸成形术作为新型微创技术的一种,是通过膨胀气囊对压缩骨折的椎体进行全部或部分恢复高度后,注入骨水泥,缓解患者疼痛的治疗方式,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该术式不但增强了椎体的强度、保持了脊柱的稳定性、对患者腰背部疼痛症状也有效的缓解,而且使患者的椎体高度得到了恢复;由于矫正后凸畸形后无须采用内固定,使至少上下两节段的脊柱的运动达到稳定的目的,符合人体的生理要求,水泥渗漏等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术中应用骨水泥单体于止痛有一定关系,但是术前应明确检查患者椎管后壁的完整性,术中应保持缓慢匀速注人骨水泥,避免发生渗漏,引起术后并发症的发生[3]。本研究也证实,患者术后3d下床活动,7d后出院,术后12个月复查,骨水泥充盈良好;随访18个月,平均14.3±2.4个月,56例患者均未发生感染、血管栓塞等并发症;治疗后椎体高度(27.01±5.32)mm,显著优于治疗前(15.31±4.3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疼痛评分(1.02±0.33)分,明显低于治疗前(7.73±2.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单侧通道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疗效显著,可以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邹戟,赵红卫,陈卫东,等.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的临床对比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4):5581-5582.
[2]朱文骏,丁亮华,张建伟,等.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12,18(11):964-967.
[3]常林顺,王红建,李灏,等.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1,17(4):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