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群体综合干预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20/6/3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0期   作者:诸宇
[导读] 探讨0-6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群体综合干预的效果。
        目的:探讨0-6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群体综合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在无锡市梁溪区南禅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保科体检并被诊断为单纯性肥胖儿童66人,随机分为对照组33人,观察组33人。根据无锡市高危体弱儿管理规范建立专案,观察期一年。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干预方法。于就诊时进行健康指导,每三个月随访一次。观察组给予群体综合干预方法,包括饮食调整、开立运动处方、线上线下同步指导等,1年后比较两组肥胖干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肥胖控制率、身体质量指数(BMI指数)、干预依从性和肥胖知识知晓情况均明显改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儿童单纯性肥胖群体综合干预,能更有效地控制肥胖,值得临床应用和社区推广。
关键词:单纯性肥胖;群体综合干预;效果观察
        体重达到或超过按身长(高)计算的平均标准体重的20%,而无其他异常临床表现可诊断单纯性肥胖。许多研究证明,儿童期肥胖症是成年后许多慢性代谢性疾病的主要发病原因。因此,儿童肥胖不仅影响儿童生长发育,还可增加成年后许多慢性病的发病率,单纯性肥胖逐渐成为影响我国儿童健康的重要问题。因此如何控制肥胖,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点。单纯性肥胖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以婴幼儿、学龄前期及青春期为发病高峰[1],0-6岁儿童肥胖的控制尤为重要。而社区体检是发现儿童肥胖的第一道关口,在儿童肥胖的防治上,地位尤为突出。因此,探索适合儿童单纯性肥胖的社区干预措施有着重要意义。
        为有效控制儿童的体重,降低身体质量指数,促进儿童健康发展。南禅寺社区儿保科把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干预作为工作重点,积极探讨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干预治疗方法[2],本研究主要探讨0-6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群体综合干预的效果。具体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1.1.1.研究对象
        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儿保科门诊体检的0-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
1.1.2纳入标准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儿童肥胖的定义及标准,参照我国对儿童标准身长(高)体重表进行评价:≥标准体重10%为超重;≥标准体重20%为轻度肥胖。≥标准体重30%为中度肥胖。≥标准体重50%为重度肥胖,并经过诊断为单纯性肥胖的0-6岁患儿为研究对象。排除合并有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先天性糖尿病、库欣综合征,或继发性肥胖。
1.2干预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干预方法。在儿保科门诊就诊时进行常规的健康指导,三个月随访一次,进行体格生长评价。
1.2.2观察组:采用综合干预措施,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①主要监护人和儿童面对面或电话访谈,分析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原因,初步确定治疗方案。最大程度争取家长支持,保证治疗方案持续执行。②社区医生利用科学的儿童营养评估系统评估儿童的饮食状况,根据评估结果,提供合理化、个性化的营养食谱,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及行为习惯。③开立运动处方,定期进行效果评价,调整处方内容。运动方式:根据儿童的爱好选择运动方式,尽量采取有氧代谢运动。运动频度:每天0.5-1小时,每周3-5天;运动强度:以监测心率为基线,基本心率在140~160次/min。培养儿童的运动理念,鼓励家长多与婴幼儿参加有趣的运动方式,促进脂肪消耗,养成坚持运动锻炼的好习惯[3]。④线上线下同步宣教指导。科室建立肥胖儿童家长微信群。每周坚持推送相关科普知识1-2篇,由儿保医生解答家长提出的问题。特别是加强儿童肥胖可能导致远期疾病如性早熟、心理行为问题和成年慢性代谢性疾病风险增高的科普宣传,提倡肥胖早期防控的重要性。指导家长自己测量身高体重,并填写在专门的记录本上,动态观察数据变化。每月组织健康教育专题讲座一次,通过组织讲课、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手册、建立微信群多种方式提高家长对儿童肥胖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干预技能。⑤与托幼机构开展联合保健,加强合作,让幼儿园共同参与到对肥胖儿童的干预管理工作中。定期每季度到小区幼儿园讲课,提高儿童及幼儿园教师掌握肥胖的知识及重视程度。充分发挥保健老师影响力,日常指导督促饮食调整及运动方案执行。⑥利用医联体平台,对社区无法解决的问题,积极进行分级双向转诊,提高综合干预的效果。
1.3 干预效果比较
    分别比较两组单纯性肥胖儿童干预后体型分布(肥胖分度)、BMI指数、干预依从性和对肥胖远期危害知识(性早熟、心理行为问题和成年慢性代谢性疾病)的知晓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共66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其中男童40例,女童26例,男童平均年龄(2.9±1.6)岁。平均身高(97.5±2.5)㎝。女童平均年龄(2.8±1.5)岁,平均身高(96.5±2.5)㎝。2.2 干预效果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研究前两组儿童干预前及干预后12个月的体型分布情况及身体质量指数(BMI指数)。干预前两组儿童在年龄、身高和单纯性肥胖严重程度上无显著性差异(P > 0.05)。提示两组资料的均衡性和可比性。
        干预1年后分析发现:观察组和对照组肥胖均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且观察组儿童体型分布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 < 0.01),结果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两组儿童体型分布比较 n(%)


2.2.1 干预前后,两组儿童身体质量指数分析比较(BMI指数)
  干预前,两组儿童BMI指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12个月,观察组儿童BMI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见表2。

表2干预前后两组儿童BMI分析比较(±s)






3.讨论
3.1 儿童单纯性肥胖的现状和危害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病率在逐年上升[4]。南禅寺社区2015年-2017年儿童肥胖发生率分别为2.92%、3.04%、3.19%,也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儿童肥胖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单纯性肥胖是常见的儿童健康问题,儿童肥胖不仅导致近期儿童哮喘发病率增高,更是成年期肥胖和慢性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儿童单纯性肥胖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因此,如何更好地控制好肥胖,促进儿童健康,是当今社会研究的热点。
3.2 单纯性肥胖社区干预措施及效果评价
本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儿童在干预12月以后,39.4%由肥胖组转为超重组,36.4%从肥胖转为正常,干预后的BMI指数下降明显。
儿童单纯性肥胖家长干预依从性差是临床面临的难题,家长认为儿童单纯性肥胖不是“疾病”,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胖点更喜气、更健康”,
同时家长对单纯性肥胖可能导致如性早熟、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成年期慢性代谢性疾病发生率增高等远期危害的知晓率严重不足。本研究分析证实,对照组家长干预的依从性和肥胖远期危害知晓率分别是仅54.5%和42.4%,而观察组家长干预依从性和肥胖远期危害知晓率明显上升,分别达到93.9%和100%。
        本研究结果证实,本社区所实施的群体综合群体干预措施,对0-6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的控制效果显著。吴旭龙等研究中表明[5],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进行群体综合干预临床效果确切。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
3.3 社区实施综合性干预效果更有效的原因分析:
在此次对比研究中,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了综合干预措施,主要包括包括饮食调整、开立运动处方、线上线下同步宣教等方面。根据两组儿童干预后12个月的体型分布情况及身体质量指数(BMI指数)等方面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观察组肥胖控制效果更理想,原因推测如下:①专业儿保医生针对性给予综合干预措施。开具健康处方,配置个性化的饮食搭配处方和运动处方进行干预,定期进行效果评价,调整处方内容。②不局限于门诊指导宣教,建立微信群,同辖区托幼机构合作,构建全方位的宣教指导网络。特别是加强儿童肥胖可能导致远期疾病如性早熟、心理行为问题和成年慢性代谢性疾病风险增高的科普宣传,提倡肥胖早期防控的重要性,定期推送育儿知识和育儿技能为家长提供及时健康咨询和专业化建议。③充分发挥基层优势,社区儿保医生与群众联系紧密,建立良好和谐的医患关系,提高家长信任感和依从性。能使得观察组的依从性相继提高,能做到合理饮食,在平时生活中多进行一些有氧运动,也能主动进行健康咨询。
3.4 本研究的不足:
  从本研究中发现,有部分儿童的体重难以控制,不能恢复到正常体型,效果反反复复。这一部分肥胖儿童多为遗传因素,家族常有肥胖成员,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史。这也是本次研究欠缺的地方,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3.5 社区推广单纯性肥胖综合干预的意义
        以往诸多研究中发现,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干预研究较多着眼于学龄期儿童,忽视了0-6岁儿童的干预。因此,本研究以0-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在社区医院实施群体综合干预的目的是以提高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对儿童肥胖问题的重视程度为基础,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及运动习惯为抓手,最终控制肥胖儿童的体重,降低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社区综合干预措施能够促使单纯性肥胖儿童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最后有助于肥胖控制,值得临床社区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少闻, 王思思, 雷晓梅, 等. 西安市城区2013 年0 ~ 6 岁儿童超重肥胖流行病学调查[J]. 中国学校卫生,2016,37(19):1380-1382.
[2] 林元涛, 杨光, 王红宇, 等. 超重或单纯性肥胖儿童人体质量指数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因子的相关性研究[J].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 电子版),2016,12(2):148-153.
[3]陈晓霞,余红,蒋丽萍等.绍兴地区3~6 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4,22(3):318-320.
[4] 朱香兰.长兴县学龄前儿童肥胖流行现状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5):2412-2413.
[5]吴旭龙,赵雯,李晶晶等.北京市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5,23(4):340-3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