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高尿酸血症对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2018年1-12月心内科住院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103例进行随访,分析高尿酸血症患者和正常血尿酸患者的普遍和生化指标。结果 高尿酸血症患者组的各项不利指标高于正常组。结论 高尿酸血症对心力衰竭患者的身体健康有影响。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心力衰竭; 左心室射血分数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表现和最主要的死因[1],因其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成为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目前有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相关,重症心力衰竭病人,尤其是终末期心衰病人常合并高尿酸血症[2]。但对于高尿酸血症和心力衰竭病人预后相关性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探讨高尿酸血症对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
1.资料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8年1-1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回访。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参照内科学8版教材及2014年《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综合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及胸片、心脏彩超、BNP等辅助检查,由两名心血管内科医师确诊。高尿酸血症(HUA)是指在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非同日两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高于420μmol/L,女性高于360μmol/L,即称为高尿酸血症。排除标准:(1)急性冠脉综合征;(2)恶性肿瘤及免疫系统疾病;(3)近3个月内应用别嘌醇、非布司他等降尿酸药物;(4)肝肾功能不全。
1.2 方法
①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体质指数、合并症和实验室检查;②血尿酸检查:受试者清晨空腹采取静脉血3ml,采用雅培C16000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尿酸水平,试剂盒购自中生北控生物科技公司。③生化等相关指标检测:采用雅培C16000全自动生化仪检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和C反应蛋白等,生化试剂盒均购自中生北控生物科技公司。④患者出院后对其随访两年,记录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的发生情况。心血管死亡包括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等。通过电话随访和查阅患者最后一次入院病历资料明确死亡原因。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受试者一般资料
103例完成随访的心力衰竭患者中25例(24.3%)合并高尿酸血症,与血尿酸正常组比较,病人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吸烟率、高血压患病率、糖尿病患病率、收缩压SBP(SBP)和舒张压(DBP)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尿酸血症组饮酒高于血尿酸正常组,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血尿酸正常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症状疗效比较[例(%)]
注:与血尿酸正常组比较 * P < 0.05
3.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表现和最主要的死因,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增加,已逐渐成为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3]。目前研究证实慢性心力衰竭是包含神经内分泌持续激活、众多体液因子参与的复杂病理过程。尿酸是人体嘌呤代谢的终末代谢产物,嘌呤代谢紊乱导致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不仅与痛风病和肾功能不全有关,而且还参与了包括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
在本研究中,我们观察了103例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并进行了两年随访观察。我们发现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中高尿酸血症比例比普通人群发病率明显升高,这可能是因为心力衰竭时机体对氧的摄取量减少,导致缺氧,致使氧自由基、炎症因子释放增加,引起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升高,促使尿酸生成增多,同时心力衰竭患者肾血流量减少,加之应用利尿剂等影响尿酸排泄药物,共同导致血清尿酸水平升高。此后两年随访发现,心力衰竭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明显高于血尿酸正常组。其原因可能是,血尿酸水平升高容易沉积到血管壁,损伤血管内皮,还能够诱导NO的生成减少引起内皮的功能受到损伤;同时尿酸生成过程中伴随产生大量炎症因子及氧自由基,对心肌的收缩功能产生影响,加重心力衰竭,导致死亡率升高。这正好可以解释本研究中观察到高尿酸血症组CRP比血尿酸正常组高,而LVEF较正常组低的原因。
参考文献:
[1]夏柔娟,蒙广阔. 心衰合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研究[J]. 现代中医药. 2018(06).
[2]张骞,刘小慧,董建增. 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进展[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6(04).
[3]卫瑾婷,梁斌,杨慧宇,边云飞,杨志明. 2015-2018年单中心739例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