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医学影像技术的形成比较及评价

发表时间:2020/6/3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0期   作者:李婷 张雄伟
[导读] 影像学技术在疾病检查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能为后期治疗活动开展提供有效支撑。
        摘要:影像学技术在疾病检查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能为后期治疗活动开展提供有效支撑。本文阐述X线CT、超声显像、核素显像及MRI四种影像技术的形成过程,并就其技术特点进行比较评价,期望能进一步促进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与成熟,进而为现代医疗发展提供技术保证。
关键词:影像技术;形成;比较
        现代医疗体系下,影像科是医院科室组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在多种影像技术的支撑下,对患者进行疾病检查和诊断,在计算机等现代信息设备的支撑下,影像学的检查效率不断提升,检查精度愈发准确,其有效地满足了现代临床治疗后需要,是医学技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现阶段,医院常用的影像技术包含了X线CT、超声显像、核素显像及MRI四种方式,这些影像技术在疾病诊断中的适用性不尽相同,其检查效果也有一定差异,系统分析四种影像技术的特点和优劣性,能实现医学影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一、影像技术的形成过程
1、X线CT技术形成
        X线CT检查是当前较为常用且先进的一种医学扫描检查技术,该技术会通过X线束对患者某一部位进行扫描,扫描的X线被探测器所接收,并转化为光信号,最终通过计算机模拟/数字转换器,实现扫描信息的处理。早在1969年,该技术就已经开始在临床中进行使用了。从疾病检查诊断过程来看,X线CT技术不仅具有诊断效果好、诊断过程较短的特点,而且整个检查过程安全无痛苦。现阶段,X线CT检查在头、胸、肤部、脊髓及肢体等部位的检查中均有广泛应用。从检查过程来看,平扫CT、增强CT和脑池造影CT是X线CT检查的三种主要形式。相对而言,平扫CT、增强CT的应用频率较高,平扫CT一般为横断面扫描,在扫描过程中按照由上往下的顺序进行扫描,而在增强扫描中,应注重造影剂的有效使用,常用造影剂材料为60%泛影葡胺,使用规格为1.5~2.0ml/kg。合理控制这些技术指标,能有效地提升CT技术应用水平,保证疾病检查的准确性[1]。
2、超声显像
        最早将超声显像应用在医学领域中的是奥地利科学家Dussik,其在透过超声法的支撑下,完成了脑室造影检查。随后几年内,A型超声、B型超声、M型超声均得到了快速发展。到1956年时,里村茂夫通过D型超声完成了心脏功能检测。从本质上讲,超声现象是利用人体对超声波的反射进行观察,最终进行检查图像处理的一个过程。现代医疗体系下,超声现象检查在颅脑疾病、胸、腹部、妇产科疾病、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从检测过程来看看,超声显像具有以下特征:超声检查是一种完全非侵袭性的诊断方式,其能准确观察软组织断层像,并实现影像的动态化、连续观察。
3、核素显像技术
        作为一种影像学疾病检查的重要方式,核素显像技术最在出现在1975年。具体而言,在本年度,Kuhl建立了放射性核素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检测设备,这是当时核医学影像诊断领域最大的现代化检查设备。在核素显像检查中,检查设备会从体外不同的角度来采集体内放射性核素分布的二维投影图像,随后将这些图像输入到计算机系统,即可实现三维影像重构,实现疾病的准确分析。现阶段,人们对于核素显像计算的应用进行了持续创新,其包含了r光子发射核素和正电子发射核素两种类型,就r光子发射核素而言,其在心肌灌注、脑功能断层显像中的应用较为常见,此外,其在器官功能动态功能变化、放射性药物代谢分布中也有一定应用;而正电子发射核素多用于心肌代谢、脑细胞代谢、肿瘤等方面[2]。
4、MRI技术
        MRI技术即为磁共振成像技术,该技术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在当时,其被人称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作为断层成像检测技术应用的重要形式,MRI技术能在磁共振作用下,从人们的体中获取一定的电磁信号,然后通过这些电磁信号重建人体信息。从检查过程来看,MRI技术在组织物理密度成像的基础上,通过核磁共振进行辅助,以此来进行组织的检查分析。实际检查中,即便检查物质物理密度相似,然只要化学构成不同,即可起到良好的分辨作用。

临床实践中,MRI技术能实现被检查物质形态的有效检查,同时其在器官功能状态、器官生理生化变化检测中具有突出作用。从检查过程中看,该检查技术对人体没有电离辐射,而且能实现多方位程度,这对于疾病的检查和诊断具有较为积极的作用。
二、四大影像技术的比较和评价
1、CT与ECT显像的比较
        核医学ECT 是基于X线CT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影像检查方式,从本质上讲,两者在影像重建原理上具有相似处,然而在性能、显像及用途上具有较大差异。相对而言,ECT检查的优势更加突出,其优势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层面:其一,从检查过程来看,不论是解剖还是生理、生化及病理过程图像,其均是通过定量仪器在体外进行测定的。其二,与CT检测相比,ECT检查成图为三维立体图像,这使得检查部位具体情况的表现较为直观、准确,其三,ECT具有成图快的特点,即可通过一次检查获取多层图像,效果较高。其四,ECT检查还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其能发现检查部位细小的变化,图层数据涨落变化小,能实现生理、生化、病理变化过程的有效确认。
2、MRI与CT检查的比较
        MRI与CT检查是临床中应用较多的两种检查方式,就MRI而言,其主要是在原子核电荷和自旋特性的影像下,进行检查显像的,该显像方式与XCT的原理具有本质不同。从检查过程来看,MRI检查技术的应用特点包括:其一,该检查方式对在物理密度成像和核磁共振基础上进行检查的一种方式,其图像能反应弛豫时间,属于加权图像。其二,相比于XCT检查,MRI图形的分辨力较高,其能清晰显示肾脏、盆腔、心脏及血管等部位的检查图像信息,检查效率高,应用范围广。其三,MRI技术在XCT的基础上,融合了ECT的优势,最终,该检查技术能实现解剖形态、内脏功能状态、生理生化过程的直观显示。其四,MRI对于回转装置要求较低,所不足之处在于,MRI的磁体设计、制造和调整难度较大,容易对受检者造成影像[3]。
3、四大影像技术全面比较
        现阶段,X线CT、超声显像、核素显像及MRI四种影像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不断深入,四种技术各有特点,所以应根据影像技术的优劣特征,合理性的进行技术选择,实现检查技术的最优组合。相对而言,XCT的分辨率较优,检查费用较高,其造影剂材料应用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同时有射线作用,在实际检查中,在颅脑、肤部、胸部、心脏疾病检查中国男的应用较多,需注意的是,心脏病、儿科不宜采用该检查方式。
        超声显像15s左右的实践就可成像,与XCT检查相比,该检查方式成效分辨率相对较差,然整体检查费用便宜,无副作用及射线作用;超声检查适合在肤部、妇科、心脏血管疾病患者检查诊断中应用。
        核素显像ECT检查时,检查方法动态功能、对比性、重现性均有突出优势,虽然具有较高的检查费用,然基本无副作用。目前,核素显像ECT在脑、心、肝、胰、肺等部位检查中的应用较高。
        MRI检查方式检查显像的分辨率清晰,又一新的副作用,然其检查范围较广,在脑、脊髓、心脏、血流、肺肝肾、盆腔、肿瘤等项目检查中具有深刻应用。
结论
        四大影像技术对于人们生理、生化、病理变化过程的检查确认具有重要作用。实践过程中,应正确把握各种影响技术的原理和特征,然后依据其适用性进行规范应用,这样才能提升影响检查的效率和质量,为临床治疗提供保证,促进现代医疗的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骁.浅析CT影像学技术应用于周围性小肺癌中的诊断价值[J].影像技术,2020,32(3):22-24.
[2]张立侠,赵伍忠.PET/CT在肺癌诊疗中的研究进展[J].医疗装备,2020,33(6):194-195.
[3]张倩雯,宋涛,王铁功,等.影像云平台应用于军医大学医学影像学本科教育的思考与构想[J].海军医学杂志,2020,41(2):229-2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