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主要是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特征的心血管综合征,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发病率较高,容易出现的并发症也比较多。特别是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增长,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不合理,导致高血压疾病发病率增高。如果病人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提升,或糖尿病病人伴有轻微的蛋白尿以及患者葡萄糖耐量降低,肥胖等,都容易造成高血压疾病。高血压属于一种慢性疾病,血压水平和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存在很大联系,很多病人都需要长期治疗,为了对病人血压有效控制,需要进行科学护理,以保证高血压疾病的病情稳定。那么,高血压病人的护理方法有哪些呢?以下,做出具体的探讨。
一、饮食护理
高血压患者在饮食方面,要避免高盐、高脂以及高胆固醇的食物,每天的摄盐量在6克以下。对于动物的肝脏、脂肪等食物,应适当食用,保证蛋白质的供给。患者还需要增加一些微量元素,比如,钾、钙、镁等元素,特别是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如果患者便秘,用力排便会增加血压,甚至发生血管破裂现象,所以,要积极预防。如果患者比较肥胖,需要严格管理体重,避免每天摄入的热量较多。
二、休息护理
高血压患者每周进行的体育活动要适当,避免剧烈活动和疲劳。一些心率比较快,但高血压症状不明显的患者,可进行合理的有氧运动,比如打太极拳、慢跑等。在运动的同时,增加娱乐,保证两者的充分结合。如果患者的高血压情况比较严重,要叮嘱高血压者卧床休息,特别是出现一些高危情况,不仅要卧床休息,必要时候也要住院治疗,且予以整体情况的观察。
三、药物护理
第一,抗高血压的药物。当前,抗高血压的药物主要为: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以及利尿剂等。对于a-受体阻滞剂,该药物具备较强的受体阻断功能,降低血压时间比较久,但是,会带来明显的直立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比如:哌唑嗪等。对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较为顽固性的高血压具备降压作用,但是,也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或者是蛋白尿等并发症,比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药物等。对于CA2+通道阻滞剂,该药物的使用会增强交感神经存在的反射性,在对药物实际使用期间,会导致机体发生低血压情况,心动速度过快,下肢浮肿等,比如:拉西地平等药物。
第二,在药物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到一些要点。在对降压药物服用的时候,需要引导患者从小剂量开始,如果要对剂量进行调整,则要按照医嘱执行。降压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在患者服药后,如果发现明显的恶心、头晕或者是乏力等情况,需要马上平卧休息,保证患者头部血流量的供应。
如果高血压患者为老年人,在服药后,不能长久站立,以免造成明显的晕厥情况。所以说,患者在服药的时候要进行积极引导,患者起床速度不能太快,其动作要更为缓慢,避免增加头晕情况。如果高血压患者病情更严重,在外出的时候一定要有家人的陪伴,以免因为摔倒造成身体损伤。
在用药护理工作中,还需要对患者的服用时间有效护理。因为时间护理是一种新形式,工作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心理、生理、病理以及用药时间护理工作中,要结合患者的生理变化规律有效调节。在大多数情况下,基于昼夜不同的阶段,人体的动脉血压都会发生较强的时辰节律,夜间两点到三点之间,正常人的血压最低,急速上升的时间在早上6点到8点之间。在8点左右的时候达到最高峰,所以说,白昼血压是比较高的,但整体相对比较平稳,波动范围小,在下午6点的时候,血压升高。所以,在患者服用的时候,最好在早上六点进行,获取的服用效果好。在该阶段给予药物的有效控制,不仅能促使血压的积极控制,也能获得良好的降压效果。
四、心理护理
很多高血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都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等心理状况。在护理工作中,需要给患者更多耐心,利用和蔼、亲切的话语对待患者,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做出针对性的指导措施。并且,在血压控制过程中,还需要向病人耐心解释,使他们在能进行自我调试和自我控制,以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较大的心理负担,从而为患者提供一个放松、安静、舒适的环境。
五、健康指导
首先,对疾病知识进行指导。为患者和家属讲解高血压疾病控制的必要性,积极宣传相关知识,保证患者和家属得到重视。不仅要让患者要认识到高血压带来的危害,同时也要认识到坚持长期的饮食控制、运动和规律药物治疗的必要性,避免随意增加药物用量或者停药。为了避免不良反应的增加,还需要加强观察和护理,保证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免给患者器官带来较大损伤。然后,用药指导。使患者和家属了解到,高血压需要长期、终身治疗,要进行保健护理。在患者服药的时候,要按照医嘱进行用药,避免药物加量和随机停止,以免增加明显的不良反应,要对自己实现有效的观察和护理工作。最后,进行自我监测,护理工作人员要为患者和家属提供规范的血压测量方法,对其整体积极记录,按照患者的病情变化有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