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躁狂症患者的应用效果

发表时间:2020/6/3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0期   作者:赵晓冬
[导读] 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对躁狂症患者的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对躁狂症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院92例躁狂症患者,利用摸球法分为研究组(使用常规护理以及心理护理)与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经治疗,研究组患者躁狂情绪有明显改善情况;研究组患者半年内狂躁症发作次数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躁狂症患者的改善效果明显,患者半年内狂躁症发作概率得到明显改善,临床价值高。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躁狂症;

        现阶段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所承受的压力不断增加,这使得出现精神疾病的概率也在不断加大。生活和工作压力的积累使得人们较为容易患有躁狂症。躁狂症,一种既有可能出现躁狂症状,同时又有可能会存在抑郁问题的精神障碍疾病,在临床上表现较为复杂,患者经常会出现抑郁和狂躁相互交替发作问题[1]。在对于躁狂症患者治疗时,主要选择使用药物治疗和全面护理方式,其中心理护理干预更是重要的一项手段。心理干预可以较好改善患者的躁狂情绪,提高患者自信心[2]。本次研究旨在探讨心理干预对躁狂症患者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本院96例躁狂症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具有严重基础疾病、其他精神疾病以及哺乳期和妊娠期的女性。依照摸球法分组,各48例。研究组男21例,女27例;年龄在25-54岁,平均为(32.24±1.32)岁。对照组男23例,女25例;年龄在27-58岁,平均为(36.42±1.27)岁。两组临床资料保持同质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措施,不进行心理干预。
        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评估患者情况
        护理人员需要对于患者进行沟通分析,了解其性格、事业以及病史等具体情况,对患者目前的情况进行评估分类,其为兴奋、躁动状态,亦或者存在冲动、伤人损物问题,分析患者当前存在问题的主要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心理护理计划,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护理改善。
1.2.2评估分类护理
        处于兴奋、躁动期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采取和蔼、耐心地态度进行沟通,如果为话多的患者,可以选择引导以及转移注意力的方式,例如播放其喜欢的音乐、电影等,转移注意力。如果存在冲动与伤人问题的患者,护理人员首先需要做好防护工作,尽可能满足患者相对合理的需求,避免引起患者伤人行为。
1.2.3及时发现不适状态
        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发现患者的状态,一旦出现不适状态时,可以交流一些较为轻松、患者感兴趣的问题,达到转移患者注意力,缓解情绪的目的。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特点,细心地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的加强对患者的护理。
1.2.4进行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需为患者讲解躁狂疾病知识,使其可以正确认识疾病,减少患者的羞耻感。鼓励患者每日进行锻炼,选择具有激励性质的书籍以及电影,鼓励患者,使其建立自信心。另外也可选择患者过往成功事例进行阐述,使患者在激励下能够重建自信,安抚患者的躁狂情绪。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充当倾听角色,使患者存在发泄渠道,减少躁狂情绪的发作。
1.3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护理1个月后躁狂情绪,使用躁狂自评量表(ASRM)评分。ASRM评分总分100分,分数越高,代表躁狂情绪越严重。②观察两组患者半年内躁狂症发作低于5次概率。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资料。计数资料使用x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使用t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躁狂情绪变化对比
        护理前,两组ASRM评分组间差异不显著;护理后,研究组ASRM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躁狂情绪比较(±s)






2.2两组患者躁狂症发作概率情况变化对比
        随访半年,两组躁狂症发作次数为:对照组(4.29±3.22)次,研究组(1.35±3.13)次,两组差异显著(t=10.892,p=0.001)。
3 讨论
        近些年我国护理观念在不断更新,而护理模式也出现了较大的改变。在临床护理上,由传统对于患者身体状态护理为主。对于狂躁症患者来说,虽然药物可以对其精神状态有一定的改变,但是其情感情绪方面药物治疗却效果较差。
        目前躁狂症患者出现的躁狂情绪主要有恐惧、焦虑、抑郁以及悲观等心理。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有专业的技术水平,和患者进行沟通,为患者讲解有关躁狂症的知识,使其对于自身的疾病有正确的认知,从而提高患者的自信心,更好的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护理[4]。护理人员首先要对于患者的状态进行评估,使其对于患者的实际情况有一定的了解,才能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护理。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应加强对于患者的关注,避免患者出现伤人等情况[5]。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对狂躁症患者的改善效明效果明显,患者半年内狂躁症发作概率得到明显改善,临床价值高。
参考文献:
[1]李芳, 范悦斌, 张育芬,等. 碳酸锂联合富马酸喹硫平片或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46(01):85-87+99.
[2]郭丽阳, 纪翠, 马青艳, 等. 双相障碍不同临床相肠道菌群多样性及相对丰度的对照研究[J].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18, 51(2):98-104.
[3]赵杰, 刘泱慧, 马雄英,等. 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反应抑制能力的研究[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9, 29(4).
[4]李智男, 钟舒明, 单炎炎, 等. 双相障碍的影像遗传学研究进展[J].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18, 51(2):133-136.
[5]杜启峰, 赵存友, 于妍, 等. 双相Ⅰ型障碍患者躁狂发作期血清HTR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的研究[J].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9, 28(5):412-4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