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患者在卧床期间的舒适护理要点分析

发表时间:2020/6/3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0期   作者:郭红艳
[导读] 目的 探究脑血栓患者在卧床期间接受舒适护理干预的价值。
        摘要:目的 探究脑血栓患者在卧床期间接受舒适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 将2018年2月-2019年5月100例卧床期间脑血栓患者,以信封随机化法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舒适护理,分析2组脑血栓患者护理的结果。结果 实验组脑血栓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更高,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率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血栓患者在卧床期间,接受舒适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其康复的时间,获得更好的护理效果。
        关键词:脑血栓;卧床;舒适护理
        脑血栓是脑血管疾病的一种,患者疾病发生后,可出现语言功能丧失、活动能力障碍等的情况[1],需要接受住院治疗干预,但是患者长时间卧床治疗,会对其心理状态造成影响,较易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且会增加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2],因此,在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应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本研究主要对脑血栓患者在卧床期间接受舒适护理干预的价值作观察,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将2018年2月-2019年5月100例卧床期间脑血栓患者,以信封随机化法分组,每组为50例。
        纳入标准:a:确诊为脑血栓;b:卧床接受治疗者;c: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a:精神或智力障碍者;b:合并恶性肿瘤者;c:肝肾心等功能严重障碍者;d:难以积极对本研究配合者。
        实验组中,年龄43岁-86岁,均值(65.53±6.78)岁,男32例,女18例;对照组中,年龄41岁-85岁,均值(66.02±6.19)岁,男33例,女17例。对比2组脑血栓患者的基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包括饮食指导、药物干预等,并加强患者病情以及生命体征的观察。
        实验组舒适护理,具体为:
        1.2.1 环境护理
        为脑血栓患者营造整洁、安静以及安全的环境,增加患者的舒适性,合理设置病房的湿度和稳定,并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干预,确保患者的床铺处于整洁、干燥的状态。
        1.2.2 体位护理
        为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积极对医生的操作配合,在不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的基础上,尽量协助患者保持为舒适体位,如平卧位、侧卧位,根据患者的需求,定时更改体位。
        1.2.3 治疗护理
        尽量选择高质量的血管实施输液治疗,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保持动作的轻柔以及技术的精湛,给予患者周到体贴的服务[3]。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强化患者用药后出血情况的观察,如大便颜色、牙龈出血情况等。
        1.2.4 心理护理
        积极与脑血栓患者和其家属交流沟通,给予其支持和关心,为其列举成功的案例,尽量增强其疾病治疗的自信心,使其积极配合临床干预,减轻不适感。加强患者心理状态的分析,针对其不良心理出现的原因,实施个体化的心理疏导,指导患者如何以正确的方法来宣泄情绪,尽量稳定患者的情绪,纠正其不良心理状态。
        1.2.5 并发症护理
        患者长时间卧床,较易出现压疮等并发症的情况,护理人员应定时协助其翻身,并适当的按摩,以此对压疮的发生预防[4]。给予患者拍背干预,可避免坠积性肺炎的出现。对于病情严重出现尿失禁的患者,应合理导尿,做好患者的皮肤护理,如有必要,可给予患者润肤霜、甘油等涂抹[5]。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尤其是其血压水平。患者长时间卧床,会使得其呼吸系统功能降低,护理人员应强化患者呼吸系统的护理,并监测患者的脉搏、心率、意识,及时发现异常并处理。
        1.2.6 饮食护理
        给予患者低糖、低盐、低脂肪食物,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多饮水,增加富含维生素食物的摄入量。
        1.3 观察指标
        对2组脑血栓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住院时间作观察,并分析2组护理满意度的差异性。
        生活质量:FS-36生活质量简表评价,包括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总体健康,0分-100分,生活质量越好,评分越高。
        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评价,包括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基本满意率、满意率之和为总满意率。
        1.4 数据分析
        SPSS21.0软件,作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使用例数(%)表示,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P<0.05,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 2组生活质量、住院时间分析
        实验组脑血栓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更高,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如表1:
        表1 2组生活质量、住院时间分析()






       
        3讨论
        脑血栓可导致患者出现肢体瘫痪、口眼歪斜、语言障碍等症状,若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则可出现吞咽障碍[6],对患者的自理能力造成影响,多数患者需要卧床治疗,其治疗的时间较长,若护理不当,则会加重患者的病情,且会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7],因此,加强脑血栓患者卧床期间的有效护理干预,十分必要。
        本研究中,实验组脑血栓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更高;实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实验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率76.00%。表明舒适护理的实施,可提高脑血栓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其康复时间,且可增加患者的满意度。舒适护理是科学化的护理方式,是以患者为服务的中心,最大程度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让患者感受到被尊重、被关爱,以此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增加其治疗的自信心,更加积极配合临床干预,获得更好的护理效果[8-9]。
        综上所述,舒适护理应用于脑血栓患者卧床期间,有着较高的价值,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减少其康复的时间,对改善脑血栓患者的预后,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贤凤.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血栓患者致残率及其NIHSS评分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19,25(4):696-697.
        [2]夏季.舒适护理在脑血栓患者住院卧床期间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24(9):158-159.
        [3]胡兰芳.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8):138-139.
        [4]吴凤琴,倪高顺.责任制护理对脑血栓患者语言、肢体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J].贵州医药,2019,43(4):652-653.
        [5]闵定花.加强心理护理为主的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浙江临床医学,2018,20(8):1456-1457.
        [6]薛花蕊,贺爱霞.责任制护理对脑血栓患者心理、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23):138-141.
        [7]赵桂华.ESPCS护理对脑血栓患者负性情绪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21):37-39.
        [8]贾海萍,杨攀.综合性护理对脑血栓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中的效果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8,47(22):2761-2763.
        [9]刘萍.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作用分析[J].血栓与止血学,2019,25(1):161-1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