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焦点访谈》“费尽心思为罚款”这期节目是否是记者述评的水平?

发表时间:2020/6/3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0年第2期   作者:杨逸楚
[导读] “实时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透视,大众话题评说”,作为一名比《焦点访谈》这档节目年龄更小的传媒学生,说实话,在正式了解这档电视评论类节目之前,我对这档节目的全部印象仅有这四句朗朗上口的开头语。

苏州大学传媒学院    杨逸楚

        “实时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透视,大众话题评说”,作为一名比《焦点访谈》这档节目年龄更小的传媒学生,说实话,在正式了解这档电视评论类节目之前,我对这档节目的全部印象仅有这四句朗朗上口的开头语。在深入走进这档节目后,对于“费尽心思为罚款”这期节目是否为记者述评,我的答案是肯定的,接下来我将结合节目内容从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焦点访谈》概述及分析
        在着手分析这期节目前,我先将关注点放在了《焦点访谈》这档节目上。1994年4月1日,《焦点访谈》正式走进观众的视野,在那之后,每晚收看 《焦点访谈》 逐渐在社会中成为一种普遍的电视文化现象 , 在电视界新闻评论栏目中,,它更是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开创了自己的新思路,但这并不是观众接触到的第一档电视新闻评论型节目,其实从1993年到1996年,央视在其创作的第一个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观察与思考》的基础上又创办了三档电视新闻评论型栏目,原中央电视台台长杨伟光称这为“加强新闻评论的三大步”,其中《焦点访谈3》作为最为经典的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受到了大众的认可与瞩目,此后许多地方电视台都纷纷克隆出诸如“纵横”“观察”“思考”“热点”“透视”“关注”等类似栏目,从而形成一种新闻评论模式。正如我们对《焦点访谈》那四句熟悉的开头语一样,这档节目的模式特点也蕴含于其中。
        1、评论主要依托于准们的深度电视采访报道
        新闻评论其实最初是被报纸、广播所普遍采用的一种新闻体裁,但电视新闻评论增加了图像为主的立体效果,而《焦点访谈》在其充分图像画的信息传递中克服了电视媒介的浅表性,依托新闻报道节目中的消息,记者深入社会,追踪调查,充分利用新闻资源,用事实说话,并且在此基础上记者同时负担评论这的职责,在调查过程中不断对事件加以评述,评论基于调查采访并渗透在采访中,最后主持人再进行专门的评论,进而形成一种电视新闻评述方式。
        2、依据内容要求,灵活运用“述”“评”形式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中大量丰富的素材呈现,在电视媒介中以何种形式述评,我认为不应拘泥于传统陈法,应灵活大胆的设置“述”“评”两部分的比例,而《焦点访谈》正是在此方面敢于实践,大致会将“述”与“评”进行两种形式的安排:“述”“评”结合或“述”“评”对立。
        前一种述评模式,主持人不会直接对事件进行评论而注重对事实本身的分析,在记者深入采访的过程中引导大众做出合乎情理的判断,整个论证过程水到渠成 , 不言自明。


后一种述评模式,要么夹叙夹议,要么先叙后议,叙述与议论相辅相成,二者缺一不可;这对节目后期素材筛选和缜密的剪辑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为这都是节目进行记着主持人提出的鲜明观点论证过程中的重要论据,作为媒介的发声代表,其言论必须有理有据思维缜密,需要在合乎逻辑的论证中将镜头语言也准确呈现。因此《焦点访谈》节目正是因为在述评模式的不固定上、灵活应用上不断创新,才称得上是一档成熟的新闻评论类节目,达到了一个述评新闻应该有的水平。
        二、记者述评水平的界定
        复旦大学新闻系周胜林教授在《述评新闻的高度、广度和力度》中说到:述评新闻,又称记者述评,也称新闻述评,是一种以夹叙夹议方式传播新闻信息和思想观点的新闻体裁。它是以事实为基础的评论,又是以评论为核心的新闻。电视是在时间中流动的媒体,不像报纸是在空间中展开的媒体,其电视节目是否是述评非直观可轻易判断,在我看来,若需判断“费尽心思为罚款”这是否为一期记者述评节目,应具体分析这期节目内容的呈现是否具备上文归纳的《焦点访谈》节目的两大特点,或其他更突出的优势,分析比对之下自然能得出结果。
        三、“费尽心思为罚款”节目内容概述及分析
        这是《焦点访谈》是于2010年播出的一期节目,主要给观众讲述了湖北省广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部分分局和科室在监管过程中乱收费、乱罚款这一事件;不难猜想这期节目正是对这一现象进行揭露,与国家政治经济情况紧密联系,值得一提的是,从节目导语到主持人出镜到画面解说到记者出镜都没有传递给观众一个非常鲜明的立场和观点,也没有站在任何一方的立场上进行批判。
        和《焦点访谈》往期节目一样,除去主持人前后出镜时间,记者深入社会调查的部分占到了本期节目时间的百分之85以上,在记者深入湖北省广水市进行调查采访过程中,除解说词交代背景信息外,记者在画面中也没有出现啰嗦解释牵强论证的情况,很好的克服了电视媒介中容易出现的浅表性,在丰富的图表画面呈现出的饱满信息中,记者紧跟镜头引导事件报道的走向,并针对事实在采访调查过程,记者在调查采访中当然还有不少引出线索推动论证的细节提问,但在整体的事实“述评”过程中,节目没有直接从主持人开头提出的“只罚不管”的情况入手,而是先介绍广水市,进而交代卫生纸厂的市面情况;继而在第一个提问前,记者在镜头中详细向观众展示了一家普通的卫生纸厂的详细情况,充分利用的电视媒介现场感极强的优势,通过细节的讲解将观众仿佛代入现场,而解说词随后点出这家以及其他好几家看起来在广水市十分普遍的卫生纸厂实际上都已经受到过罚款处罚,可罚款后,这类工厂依旧毫无整改的动向。同样作为观众中的一员,我大约能从他们的话语中察觉到节目中受访的商家,甚至广水市本地的大部分商家对稽查人员罚而不管的行为,多多少少都有所了解,对于背后的原因都只能是敢怒而不敢言。
        作为一名传媒学子,我自然知道在制作这期节目之前,节目组早已了解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但是在节目的制作编排过程中,这期节目既没有直接批判这一现象,没有直接指出广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错误,也没有直接开篇就为人民声讨利益;而是由广水市切入,真正深入社会,在节目中让观众完全信服这一事件的真实性,无需节目的鲜明观点也能引导群众作出正确的判断;节目敢于揭露社会中的现象,带领观众离真实的世界更近了一步,带领民众离更公平的社会更进了一步。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