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记者现场报道的口语表达技巧

发表时间:2020/6/4   来源:《时代教育》2020年01期   作者: 黄艳
[导读] 随着广播电视行业的迅速发展,电视新闻作为向观众传递新闻信息的重要方式,取得了极大的进步。
        摘要:随着广播电视行业的迅速发展,电视新闻作为向观众传递新闻信息的重要方式,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在电视新闻行业中,记者现场出镜报道的现象十分普遍。记者通过深入现场,利用其技巧进行采访、现场描述、即兴评论,以精准、有效的语言表达及时地给予报道,将现场展示在观众眼前,提高新闻的时效性、真实性。对此,笔者对广播电视记者现场报道的技巧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记者;现场报道;表达技巧

一、现场报道中新闻记者的语音特点
        语音是记者语言表达的主要媒介,其中的节奏、重音、语速以及语调等方面都可以携带非常丰富的信息。在电视新闻现场报道中,记者语音主要体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保持紧凑的节奏和较快的语速
        因为现场报道中时间的限制,大家都希望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记者说话的节奏显得非常紧张,这时语速也会比较快,但是这种“快"和“紧张”都是以清楚的传达信息作为基本前提的,记者在现场报道中决不能因为过分追求速度而使信息本意受到影响。
2、使用冷静平缓的语调和条理分明的语句
        一个人的语气往往能够体现出说话者的感情和态度,说话者应利用自己的语气对听话者的行为和思想产生影响。而语调则是表达语气的主要手段,可以通过语调反映出一个人语句的发展以及自己的态度。对于现场报道中的出镜记者来说,应通过谈话语气增加交流感,用轻松自如的日常会话对语调进行体现。但是在具体的新闻事件现场中,应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对语调做出相应的调整。例如,在一些气氛非常热烈的仪式现场中,出镜记者必须要提高自己的语调,在语气表现上显得更加热烈一些,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相反的,如果是在一些需要安静的新闻现场,例如学校、病房等地方,出镜记者应将自己的语调调低,还要在语气上做出一些调整,这样才能更好地和现场氛围相适应。
3、保持较短的停顿时间
        语音连接与停顿可以将一些篇章的语法意义充分反映出来,还能将说话者的思想感情更好地体现出来。在一些报道中,除了主持人提问时的停顿时间之外,记者在进行独立表达的时候,不能出现较多的停顿,应注意停顿时间要少,连接多些,这是和记者语言紧凑、语速较快紧密相关的。

二、新闻记者现场报道的口语表达技巧
1、保持语言畅通,语义明了
        语言表达顺畅是电视新闻记者在进行现场报道时最基本的职业素养。只有记者的语速能够被新闻观看者所接受,人们才能够从中获取准确无误的新闻信息,但是如果在现场报道环节记者经常出现口头语及语言表达空档期,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自身的专业报道水平,使观看者产生新闻记者能力有限以及厌倦观看的条件反射心理,新闻内容的传递性将会受到一定影响。
         新闻记者在进行现场报道时能够保持语言流畅,进行前期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新闻记者需要在报道前对新闻内容进行综合考量及方向定位,将信息点进行系统捋顺后形成初步报道草稿。同时,新闻记者在进行现场报道时不能将个人消极情绪带到工作中,应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及热情,这样在进行报道时才能流畅自然,提高新闻感染力及号召力。
        从目前电视新闻记者现场报道现状来看,部分报道者为了使新闻内容更加具有全面性及报道特色,通常会出现在现场报道过程中看新闻稿的现象,这就使新闻信息缺乏灵动性。新闻现场的报道记者虽然对口语表达能力的要求较高,但是在报道过程中也需要新闻稿配合完成,但不能死记硬背,应根据新闻实际,将稿件作为参考基础,并在心中将新闻内容进行串联,形成具有自身独特表达形式的语言流程,将新闻内容清楚明了的传递给观看者,并将新闻现场气氛烘托出来,吸引更多观看者的注意力。


2、思维敏捷、逻辑顺畅
        在进行新闻现场报道时,新闻记者需要以新闻真实发生情况为依据,将事实信息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为了提高新闻陈述质量,新闻记者需要在现场进行报道时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在进入报告现场时要快速进入工作状态,洞察周围环境,对发生的新闻事实具有敏锐的语言组织能力,这是因为新闻现场报道是以还原现场信息为基本目标的,因此新闻陈述内容必须以新闻现场及事实为出发点。但是新闻现场环境普遍较为混乱,所延伸出的新闻信息也比较多,这就需要新闻记者能够在达到现场的第一时间对新闻关键内容进行掌控,并将其与观看者实际需求联系在一起,从而确认新闻陈述方向。第二,要突出新闻报道重点。新闻记者在将现场内容进行关联性分析后,需要将陈述流程及重点进行确定,并做到对新闻内容的表达满怀信心。
3、提高语言表达品质
        电视新闻报道由于受到条件因素的限制,在进行现场表达时时间非常短暂,所以这就要求新闻记者在进行报道时,语言必须精炼,不仅要保证新闻内容得以传达,更要突出新闻重点,将新闻核心诉求进行具体体现。大部分报道者普遍会存在这样一个问题,也就是为了更好的呈现新闻内容会将语言量扩大,对时间缺乏科学掌握,以致于新闻内容陈述到后期就已经与新闻预期轨道出现偏差。
        为了在标准时间内将新闻内容准确无误的陈述出来,新闻记者就需要具备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而语言能力并不是要求新闻记者完全不出错、在报道时能够侃侃而谈,这只是需要新闻记者在进行现场报道时能够将难以理解的语言进行替换,以生动简洁的形式将新闻重点表述出来。新闻记者需要在进行新闻信息陈述前设定新闻主线,并在现场报道过程中以新闻主线为根本。在正式现场直播前,新闻记者可以将报道流程进行捋顺,并自行小声复述,这样就会避免在正式报道时出现逻辑混乱、思路不清晰、语言重复性过多问题的发生。在进行现场报道时需要将评论性语句加入报道实际中,这就需要报道者准确掌握新闻要点后,发挥自身的语言总结能力,准确无误的将观点进行陈述,使得新闻内容的具有一定的连贯性特点,主题明确、重点突出。
4、随机应变
        由于电视新闻的现场报道是呈现新闻事实、还原事实真相的新闻内容报道,因此现场采访环节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现场采访质量将会直接诀定新闻的整体质量。在进行采访过程中,新闻记者可以以新闻内容为主体,进行内容的拓展及延伸,使新闻内容中的隐性问题得到明亮化展现,促进新闻内容的完整性。在进行现场采访时,采访语体是最为丰富及打开人与人之间界限的交流方式,这就说明采访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进行的,新闻记者只有掌握了新闻要点,才能发挥人际交流优势,实现采访的最终目标。现场采访既然是一门“科学”,需要现场报道者把握思路,顺应采访方式,以求最大限度地勾起被采访者的说话欲,挖掘出更多的新闻信息。
        报道者是新闻现场的眼睛,其有声语言表达是新闻现场的传声筒。报道者在镜前饱满的情绪、流畅的语言、清晰的逻辑、精准简洁的用词、巧妙的“问式语言”生动质朴的表达,定会为电视新闻现场报道注入一剂“活水”,展现出独具特色的魅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广播电视记者现场报道的技巧关系到现场报道的质量,并与电视新闻的播出质量及效果息息相关。因此,记者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现场报道技巧,做好报道前的准备工作,利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对现场进行描述,还原真实现场,同时注意自身的情态以及语速语调,以精准、有效的语言表达提高新闻报道效果,使得新闻播出质量大大提高,促进广播电视新闻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凡林.电视记者现场报道的技巧.新闻传播.2016.
[2]谢锐琳.电视新闻记者现场报道的口语表达.西部广播电视.2015.
[3]申志贵.电视新闻记者现场报道的口语表达.业务广角,2015.
[4]汤秀芳.试析电视新闻记者做好现场报道的工作技巧.广电视角, 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