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对广播电视新闻稿的语言文字进行规范和管理,不仅能够规范整个媒体行业的秩序,提升媒体的权威性和科学性,同时也能提高受众的满意度,帮助广播电视行业实现社会效益,从而催生出更新颖、更丰富的节目内容。在规范新闻稿语言文字的时候,无论是基础的字音矫正还是难度较大的歧义纠正,都要事无巨细,全面提升稿件的审核力度,完善新闻内容。本文主要基于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分析广播电视新闻稿语言文字的规范策略。
关键词:融媒体;广播电视新闻稿;语言文字;规范策略
前言:广播电视新闻的报道,不仅是媒体的脸面,同样也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判断和分析,在整个社会中都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基于此,对新闻稿件中的语言文字进行规范,能够直接提升新闻内容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可以帮助受众进行正确科学的判断,同样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引导正确的社会舆论,进而规范整个媒体行业的秩序,提升媒体影响范围。
一、广播电视新闻稿语言文字中存在的问题
(一)标点符号的问题
标点符号问题是当代广播电视新闻稿件语言文字中的一大关键性问题,具体表现为首先,有些编辑和记者在撰写稿件的时候,经常喜欢用一些口头语言或者是过于啰嗦的语句,导致很长一段话中没有一个句号,或者是长句子之间没有断句,播音员在报道的时候,经常会被长句子所困扰,出现吃力的情况,导致受众在接受信息的时候也吃出现错误的判断,影响内容输出以及新闻报道的效率。或者是一些编辑记者由于文化素养的问题,出现很多顿号、省略号以及分号误用的情况,如在一个句子说完之后,没有逗号直接加“等等”,或者是“等”后面还和省略号一起连用。这种错误的标点表达方式虽然在播音的时候不大会影响主持人的判断,但是却使新闻稿件大打折扣,影响新闻稿件的深度[1]。
(二)虚词的问题
虚词是语文领域中重要的授课项目,而且误用和错用的频率还很高。有些新闻编辑和记者,在运用虚词的时候,经常会将“的地得”混淆。如“领导的致辞,讲de实在是太好了。”不少编辑记者将这个de写成是的,明显是错误的,而且这种错误还不是一两处。这种稿件明显就是不合格的。还有一些“自、在”等虚词的误用,或多或少都会对播音员或者受众产生困然,影响稿件的报道效率。
(三)其他错误
首先包括数词的错误。根据《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在稿件中表达三个数字或以上的时候,大多用阿拉伯数字来表示,如20多久尽量不要表示成二十多,这样会显得稿件乏味无趣,在播报的时候也会造成歧义。其次就是一些常识性错误,在出版明细中关于世纪和年代的表示有明确的规定,即20世纪六七十年代必须要这样表示,就不能变成二十世纪60、70年代。或者是一些背题的情况,有些纪实性新闻的稿件,一般内容较多,需要用到小标题,这样情况下就不能出现背题的情况,不符合文字出版的要求。或者是还存在一些序号上的错误,如一些文化类新闻稿件要有大小标题,规则为“一、(一)1. (1)”
以此顺延,“1、”等都是明显的错误表达方式,需要进行纠正和取缔[2]。
二、融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新闻稿语言文字规范的措施
(一)不断强化学习力度
新闻稿件之所以会存在问题,一是因为撰写者的态度不够认真,另一个就是自身的文化水平存在偏差,或者是常识性不足等问题。基于此,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随着受众和行业对于新闻稿件内容的要求越来也严格,作为一名合格的新闻编辑记者,需要用高标准来要求自己,不断强化学习效率和学习内涵。首先,要主动学习党的精神和文化思想内涵,将各个会议上的文化精髓学习到位,不在政治方向上出错,以保障新闻的权威性。其次,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多读书、多学习,主动学习一些与出版校对相关的知识,提升自己的稿件撰写效率,不在一些细节上出现错误,保障文章质量。最后,要学习文化知识,多诵读一些经典文章,或者是新闻从业人员必读的读物,锤炼新闻语言,从而强化自身的文化属性,提升新闻稿件的文化性和权威性,从而满足受众的要求。
(二)强化监督效率
除了编辑记者个人努力之外,新闻岗位的负责人以及相关的责任编辑,也需要不断强化监督力度,对每一个新闻稿件都要进行审查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或者是在一天的新闻稿件出炉之后,让记者们进行相互的监督和审查,一旦发现问题要追究双重责任,这样一来,既能够帮助新闻编辑记者来强化自身的新闻严肃性,防止出现错误,也能做到相互监督、相互学习,提升新闻稿件的权威性和科学性。除此之外,部门之间也可以建立严明的考核机制,在语言文字使用上进行明确的规定,审稿和终审负责人要出台明确的文稿规范标准, 发现文体要及时采取惩罚措施,严明纪律的同时,也能规范每一位员工的思想动向和文化内涵,从而规范整个新闻行业的从业秩序[3]。
(三)提高整体认知
根据国家官方要求,无论是各级媒体还是自媒体平台所发布的新闻作品,都要符合语言文字的使用规范。尤其是广播电视新闻媒体,更应该有这个自觉性,编辑记者要始终树立防范意识,杜绝错别字、杜绝语言歧义情况的出现,同时也要防止标点符号以及数字的滥用,更应该提升自己的语言使用常识。在提高意识方面,也需要做到始终弘扬主旋律,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尽量报道一些人们喜闻乐见的新闻内容,保证新闻文字的有趣性和丰富性,可以极大地提升受众们的阅读和收听收看兴趣,并挑战多平台发布,让每一位受众都能够在新闻稿件中获得知识,提高认知。作为舆论的引导者,新闻稿件的内容也要凸显权威性,防止任何不良言论的出现,从而为整顿新闻媒体市场提供坚实的保障。
三、结束语
融媒体时代背景下,想要修正广播电视新闻稿中存在的语言文字问题,除了要不断强化监督效率之外,新闻的编辑记者和平台的管理人员也应该强化自身的文化认知和社会需求认知,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水平和素质内涵,更新自己的文化知识面,防止出现一些低级的错别字以及标点甚至是歧义错误,提升新闻稿的权威性和科学性,规范整个媒体行业的秩序,进而为引导正确的社会舆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林丽虹.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文稿语言文字的规范[J].传媒论坛,2019,2(09):45+47.
[2]李晓明,金燕,王峻.基于移动OA平台搭建异构电视新闻审稿规范系统[J].电视工程,2018(04):53-55.
[3]唐德君,刘会亮.电视新闻文稿写作特色探索[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33(02):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