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概念本质 发展核心素养——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概念课有效教学的实践探索

发表时间:2020/6/4   来源:《时代教育》2020年01期   作者:王家强
[导读] 只有认真研读教材,合理确定教学目标,灵活选择教学策略,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数学概念,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水平。
        小学数学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最核心的部分,是奠定数学知识的基础。小学生学习数学概念,往往是利用概念的同化和形成,这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既是知识的再创造、概念的逐步理解过程,又是改善学生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过程。只有认真研读教材,合理确定教学目标,灵活选择教学策略,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数学概念,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水平。
        一、合理目标定位。根据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数学概念要遵循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要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主要有图画式、描述式、定义式三种类型,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教者要注意区分不同的概念选择不同的教法,不能刻意拔高要求、提高标准。比如:“像0、1、2、3……这样的数,叫做自然数。”这就是描述式的概念。再比如:角的概念的建立,二年级给出的是“上面的图形就是角”图画式的概念,而到了四年级就给出了“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定义式的概念。二者的目标定位就不一样。另外学习材料的呈现也应该符合学科的逻辑性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科学建构概念。数学概念由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构成。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及这个概念和其他一些概念之间的关系。在小学数学概念形成过程中,应及时把概念从具体引向抽象,抓住本质,逐层剖析,由浅入深,排除非本质属性的干扰,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建立概念,通过让学生直观感知表象来建立概念,最终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
        例如,笔者教学《小数的性质》一课时,首先在直尺上比较0.1m、0.10m、0.100m的大小、在正方形纸上画出0.3和0.30、学生自主表示,通过三个层次的教学归纳出小数的性质。然后通过在数位顺序表中“6、60、600,4.5、4.50、4.500,4.05、40.5”三组数的正反两个方面的观察对比、分析理解,深化了概念。
        三、加强直观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中,实践操作是儿童智力活动的源泉。

只有充分利用直观教学,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理解、感悟数学,在直观中抽象,在具体中概括,在生活中深化。
        例如,笔者在教学《直线、射线和角》,通过玩学生熟悉的手电筒,手电筒的光照在墙上,是一条线段;手电筒的光照向天空,是一条射线;两个手电筒对在一起,两端无限延长,是一条直线。巧妙引出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手电筒的光线”一条主线贯穿到底,巧妙地突破了学习重点,如何从端点、延伸方向区分三种线。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探究欲望,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
        四、渗透思想方法。数学教学活动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而这些思想方法都是渗透在细节之处。教师要充分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认真对待教材的每一个细节,赋予教材细节更深的知识内涵和更广的思维空间,让教材细节丰盈课堂,使之能够产生锦上添花、以小见大的效力。
例如,笔者在教学《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时,先把例题数据改小,让学生初步感知。接着我设计了开放的题目:小组合作“在北京奥运村一条60米的小路一边栽上一行树,要求两端都要栽上一棵。请小组设计一套植树方案,看哪个方案最合适。”学生初步运用模型至少得出一种方法(全长、间距、间隔数、植树棵数),全班整理出7种植树方法,学生利用表格这个蓝本,观察、对比、交流、归纳,自然而然得出“植树的棵数=间隔数+1”“间隔数=总长÷间距”的模型。在教学中,渗透了化繁为简、不完全归纳法的思想,让学生不光学知识,还学习数学思想和方法。
        五、注重生活应用。教师除了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更应该合理开发资源,注重练习设计,回归生活,倡导开放,留心趣味艺术,关注生命成长。要遵循“目的性与针对性、差异性与多样性、知识性与体验性”三个相结合,才能让知识循序渐进、活中见深。
        例如,某教师在执教《认识负数》一课,在课开始时,播放“负数的历史”视频;学习温度与负数时,介绍摄氏度的缘由;练习时,介绍海平面的知识,整合“羽毛球与负数”的知识。教者能充分整合资源,科学合理预设,由浅入深,并给学生提供了地理、物理、体育等知识材料,学生不仅学到数学,更重要的是沟通了数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丰富的素材明晰了概念,学生收获了鲜活、亲切的知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