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然而对于刚入学的低年级孩子来说,识字过程真是一件十分枯燥的事情;对于低段语文教师而言,教学主要也是以识字教学为主,识字量大,内容也较为枯燥。这样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辛苦。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孩子们的识字质量呢?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低年级要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让学生愿意识字,喜欢识字,逐步形成识字能力,为自主识字、大量阅读打好基础。
在自己低段语文教学的几年中,我对低段孩子的识字教学尝试了游戏化识字方法,效果明显。从小学语文教学来看,开展游戏化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利于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学到语文知识,加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增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二是游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通过游戏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增强表达能力、理解能力,体验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教育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低年级学生更是喜欢游戏,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以自己亲身教学为例:
⑴ 荷叶游戏激兴趣:
一年级上册教学《江南》时,课前引导学生欣赏江南荷塘的美景。学生对接天莲叶产生了兴趣。课下我还制作荷叶做准备,在荷叶上写上本课的生字,告诉学生“每个荷叶当中都有个字宝宝,只要你能与字宝宝交朋友,将它读准,记住它,就能得到荷叶。”刚讲完,教室里就像炸开了锅,学生的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起来,整个识字过程情绪高昂,持续较久。
在《秋天的雨》词语教学中,我会告诉学生,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雨滋润会让森林里长满了蘑菇,这样我可以采用“采蘑菇游戏”,将蘑菇型的卡片上写好词语,并贴出来,让学生上来准确地读出来,说一说自己怎么记住这个词语,才能够采下这个蘑菇。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可以让低年级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学习新知,巩固旧知识,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由此延伸,在学其它课文时也可配上“摘苹果、吃桃子、闯迷宫、过小河、爬山坡”等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⑵ 转盘识字辨形声:
形声字在汉字中占到80%以上,学生掌握形声字的规律,对学习汉字十分有用。如声旁“青”不动,转盘换形旁,带出一串字,学生可以悟出:这几个字声旁相同,故读音相近;形旁不同,表示的意义也不一样。例如:园地识字中,“清”表示水的清澈透明,所以有“三点水”;“晴”是雨过天晴,太阳出来了,所以有“日字旁”;“请”是请求,请求与说话有关,所以有“言字旁”;“情”是感情,表示心理状态,就知道有“竖心旁”;“蜻”,蜻蜓是昆虫,所以有“虫字旁”。同样识字,只是换了一种转盘游戏,学生的兴趣大增,记忆也更加深刻。这样的游戏识字还可以延伸至课外的亲子作业,期末生字词归类复习等。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只要是游戏,孩子们就会喜欢。让学生在玩中认识汉字,边活动边识字,符合儿童的天性。
例如我们平时的课堂上常用的,传统的“开火车”游戏法和“欢乐对对碰”游戏法。我们还可以用创编字谜的形式指导学生激励学生观察字形,展开联想,还能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学生对字谜非常感兴趣,恰到好处地运用字谜帮助学生识字,也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还有,看字词做动作,帮助学生记忆理解字词。发挥学生智慧,鼓励自编顺口溜等等有趣的游戏。
总而言之,童心纯真,孩子们很多看似幼稚的想法却闪耀着智慧的光华。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应以满腔的热情探求更多更好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寻找出隐含在汉字中的童趣,那么识字将不再是他们的负担,而会成为一种乐趣。而在语文的课堂上,通过游戏化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还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能力、性格多方面得到发展,从而促使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因此,我们应该切实创新教学方法,充分采用游戏化教学,以不断提高语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