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进入学校后最初接触到老师与同学,而课堂行为习惯的养成十分重要,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使之在小学生的心中扎根,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生;课堂教育;行为习惯;培养
前言:
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或父母的话不仅是教导更是命令。据相关报道,小学三年级前的学生,处在认识道德的最初阶段,在道德的学习方面完全跟随教师或父母的讲授去理解,习惯的养成也是随着教师的要求去做,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习惯。因此,学校阶段是形成学生性格的关键时期,教师应充分把握、积极教导,努力帮助学生培养一个正确的行为习惯,本文就小学生良好课堂行为习惯的培养和养成做简单的概述,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传递真诚,激发“善心”-让学生明白守道
真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被一代又一代的传承着,一个真诚的人在学习生活中会给身边的朋友一种安全感,也会更受到欢迎。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真诚展则会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受到学生的尊重和热爱,进而培养出学生的一种善心,对人对事,善之以待,从道德的层面教会学生从小保持真诚的心,学会尊重和热爱身边值得尊敬的人,给学生建立一个良好行为习惯的基准。
教师的日常工作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尤其是班主任的任务更加突出。比如教育学生学会感恩,先用具体的事例给学生们呈现感恩的意义。以《感恩的狐狸》为例进行讲解,狐狸被困后农夫为了解救狐狸而被猎人屈打,还拿走了所有的东西,狐狸感恩农夫,带着金币给农夫送去让他解围。说明被别人善待,自己也得善待别人,心存感恩,时时谨记。接着引导学生讲自己认为感恩的事情,有学生讲到感恩父母,有学生讲到感恩自然,也有学生讲到感恩教师等等,最后教师做总结概括,告诉学生心存善心,保持真诚,坚守道德,努力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这里的贡献不要求有伟大成就,惊天动地,而是做一个正义的大写的人,不因小事而斤斤计较,不因小错而一蹶不振,更不因小挫折而畏缩不前,学着正视自己的人生价值,纠正自己的错误行径,从小培养从点滴做起,塑造良好的行为习惯,辅助自己走的更好。
二、改善教学,调动“兴趣”-让学生“重回”课堂
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影响深远,教师是接受传统的教学走过来的一辈人。在新课改的实施后,难以及时响应并采取措施,缺乏动力。因此学校应加大力度对教师的教学态度进行一个系统的培训和监控,一切跟随新课改的发展步伐,让学生从小就接受新课改的理念,在新课改的教学方法中不断发展进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因材施教,结合课本与实际,采取适当措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角,教师只是起到辅助与引导的作用,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大胆想象,引导学生自己找出适当的解决办法。
比如学习7的乘法口诀的时候,教师首先创设一个七仙女去蟠桃园摘桃子的场景,创设的问题是:保证每个仙女都必须摘到桃子,最摘几个?如果每个仙女做多只能拿七个桃子,她们最多又能摘几个,引导学生们将自己想象成孙悟空去计算,看看所有问题的答案应该是多少,让学生继续提问相关问题其余学生作答,最终教师总结7的乘法口诀,并教大家如何记忆,给学生布置适当的家庭作业帮助学生复习知识。在这个案例中,体现的是教师借助想象,让学生们扮成孙悟空的样子去帮助仙女计算,每个仙女手中蟠桃的数量,进而充分调动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喜欢课堂喜欢学习,并持续提高学习进度。
课堂是学生的主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自主的学习,才能真正掌握教师教授的知识,一贯的灌输小学思想已经不能紧随时代发展的脚步,需要教师抓住时机,帮助学生重回课堂,改善教学效率。
三、严格约束,以身示范-让学生耳濡目染
中国的文化中注重对教师的敬仰,教师也是一个神圣不可侵犯的形象。对小学生而言,教师的一切嘱托都是命令,是必须完成的一个使命,因此教师的内在素养外在形象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每一个动作都会影响学生对待事物的态度和看法。教师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形象,通过耳濡目染引导学生走向更好的明天。
比如学校组织以班级为一个整体开展植树活动,要求所有教师学生都参加进来,共同多种一棵树。教师在指导学生关于植树的一些注意事项以外,自己也应该着手准备,达到植树地点,给学生们一边安排植树任务,一边也应当给小学生做示范,而不能以旁观的态度监督学生,学生希望教师和自己一起植树,希望自己的所有活动都能有教师的参加,着不仅仅是对教师的一种依赖,更是从根本上体现出来的一种信任。不论什么是都愿意与喜欢的人一起分享,共同品味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咸。
同时,学生的身心成长离不开教师的陪伴,往往教师的一句肯定鼓励的话语对学生而言都是一剂良药,教师对众多学生的教学应做到因材施教,虽然这在教学任务上给教师增加了负担,可是对于学生的成长却是永久性的,教师应正视这一种教学的任务,积极响应这一政策,从身边小事做起,把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都认真负责,给自己交一个满意的试卷。严于律己以身示范,成为学生的好榜样,做学生的好标杆。
结语: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学校教师则是学生立身的根本基础,教师在教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为学生建立积极乐观的行为态度,让学生坚守道德的基线并不断超越,从真诚出发带着一颗善心面对世界。学习过程中寻找发现美的眼睛,将课堂变成和谐的学生们挚爱的地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爱上课堂享受课堂,进而提高成绩。最重要的是教师需要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一个号榜样,欲施教于人,必先立其身,形成一个整体的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为教学效率的提高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李国惠. 浅谈小学生良好课堂行为习惯的培养和形成[J]. 学周刊,2016(07):66.
[2]王珊珊. 关于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
[3]赵曼.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