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语文朗读教学一直是人们的关注的热点问题。朗读可以为学生积累大量词汇和日常用语,并且可以强化学生对朗读课文的记忆。由此可见,朗读对于语文教学来说,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关键词:教师范读;朗读指导;分析及探究
教师范读主要指的是老师在朗读教学过程中,通过自身示范规范学生朗读发音和朗读方式的教学方式。教师范读是学生学习朗读的标杆。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提供正确的朗读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目前学生朗读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所以本文就如何优化范读教学、为何开展范读教学,展开探析。
一.范读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及应注意的问题
范读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标准、流利的发音是朗读范读教学的基石。标准的发音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教师应在其备课时着重注意对课文发音的训练,在朗读课文的同时,可以强化教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准确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使学生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升。因此,范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为了更好的进行范读,教师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教师应该用心去范读,而不是仅限于形式。有些教师为了应付上级监察,将范读作为一种表演,没有身心投入,不能将文章中作者的中心情感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二是教师范读过度依赖音频,通过互联网范读资料的播放为学生进行示范,缺乏课堂感染力和立体感。
二.优化范读教学的途径
(一)把握范读时机,增强其及时性
预习阶段、讲课阶段、复习阶段构成教师范读的主要时机。教师在范读过程中应准确的把握阅读时机,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阅读学习的兴趣。学生在朗读的预习阶段,可能会感到无法准确把握朗读节奏,丧失对语文阅读的信心。在预习阶段,教师的范读可以帮助学生理顺课本思路,了解课文基本内容。对于范读讲课阶段,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记忆,比如,在学习《乌鸦喝水》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通过范读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乌鸦喝水的过程,使文章内容系统化。在复习阶段,教师可以通过范读课文,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掌握学生阅读习惯,提升教学效率
教师的范读虽然重要,但其也要根据学生的阅读习惯进行调整,否则无法显著提升教学效率。比如,在学习《称象》这篇文章时,教师应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阅读习惯,进行阅读调整。对于曹冲称象的过程,学生可以采用默读、快速浏览、大声朗读等方式,使学生阅读效率最大化,使学生充分感受曹冲将船安水压画线,再用石头等效的智慧。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不能呆板机械的进行范读,应根据实际情况使学生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增强自身感悟能力和自主能力。
(三)规范指导方式,拓展学生视野
朗读训练和教师范读的结合,才能有效巩固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的朗读指导可以规范学生的阅读方式。教师对所学文章进行范读后,要给予学生个性朗读的空间,从而拓展学生的视野。
教师应在范读过程中,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充满兴趣,并且通过教师对课文内容的拓展,使学生的知识面获得补充。教师在范读过程中,不能仅局限于部分同学进行指导,应对所有同学全面的进行指导。对于朗读技巧掌握不熟练的同学,老师可以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尽可能的使所有学生都获得提升。对于课文中的重难点,教师在范读过程中着重给予提醒,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具层次性。
三.范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一)教师范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目前,有部分教师通过音频范读来代替教师范读。由于音频范读的便捷性,其不能将课文有感情的朗读出来,并且机械的阅读会给学生带来一种乏味感。老师范读可以注入教师自身对课文情感的理解,更容易和学生产生情感中的共鸣。在学习《四季》这篇文章时,教师应根据课文中季节的变化,对语速做出相应的调整,在范读关于春季的内容时,要用轻快的语气将春天的那种生机勃勃的感觉朗读出来,在范读关于夏天的内容时,要用充满活力的语气,这样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夏天的生气。在范读秋天的内容时,教师应用舒缓的语气,将秋天的那种萧条的气氛体现出来。在范读冬天的内容时,要用僵直的语气,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大雪满城的震撼。通过教师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范读,激励学生树立目标
标准的教师范读往往都极具震撼性。如果老师的范读能力较强的话,会引导学生树立较强的朗读目标,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通常情况下,老师在学生心目中都有榜样作用,老师范读较高的话,会使学生增加对老师的敬佩之情,从而增加学生对老师课程的喜爱程度。这样便于老师营造学习氛围,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外,学生也可能会通过模仿老师的发音和范读习惯来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所以,老师范读对于学生阅读目标的树立是十分重要的。
(三)教师范读,强化学生语感
老师范读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面对面教学。通过老师的发音可以将其对课文的情感快速传输给学生,从而产生师生之间的共鸣。通过老师的声音、动作可以将学生带入某种情境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语感。比如,在学习《司马光》这篇文章时,教师通过司马光不同阶段的反应,阶段性的调整自身发音及语速。在司马光救人阶段,要快速朗读并吐字精准,以显示出当时形势的危急。在司马光救人成功后,要运用舒缓的语气,显示出事物发展已过度到平稳阶段。通过教师的朗读技巧可以使学生对课文的语感得到提升。
四.小结
本文主要简述了教师范读在朗读指导中的探析。首先,说明了教师范读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及其作用。通过对范读地位的分析,简述了范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其次,说明了如何提升范读效果,通过把握阅读时机、规范阅读指导、掌握学生阅读规范三方面展开探析。最后,说明了教师范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意义。通过教师范读,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助于学生树立自己的阅读目标,强化学生语感。由于个人经历的有限性,不能使所讨论的问题面面俱到,希望广大读者可以多多提出自己的宝贵建议。
参考文献:
[1].聂爱民,朱子健,曲磊,朗读语文学习中无可替代的促学活动[J]时代教育,2015,(07):60-61,
[2].刘强,李玲,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时代教育,2015,(04):230
[3].郑恩惠,浅谈小学语文朗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J]时代教育,2015,(08):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