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藤县和平镇榄莫小学莫村分校 543300
摘 要: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我们想到了,关注到了,才可能改变我们的教学行为,我们才可以真正挤掉课堂教学的水分,去掉课堂教学的杂质,还课堂教学以清纯,走出无效,迈向有效,奔向高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改变观念、情境预设、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课堂可以归纳为高效果、高效率、高效益。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高效的课堂”是我们教育实践者的不懈追求。通过一些学习,我对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展开了思索,在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改变教师教育观念,让学生全面参与教与学的过程
新课程背景下,老师的角色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变了,对高效课堂关注的重点也要改变。新课程要求学生全员、全程和全身心地参与教与学活动,学生的情绪状态要关注,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学生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之中,并能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对学习能保持较长的注意,要具有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另外,课堂上要善于换位思考、转变老师与学生的角色, 例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让学生自己阅读画角的方法,然后告诉老师画角的步骤,学生一边说,老师一边画,共同完成。这样做的目的是学生以后在阅读教材时能够读中有思,思中有读。在课堂上还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又例如:教学“认识四边形”一课,老师让学生观察所有的四边形,问对于这些图形还有什么疑问,一个学生就问道:为什么都是四边形而形状不一样?”学生能提出这样有价值的问题,说明这个学生已经积极思维并养成了勤于思考问题的好习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二、注重情境的预设,让学生乐学、好学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在学习活动中起着牵引和动力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性和因材施教,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活动,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猜谜语”等激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分数化成小数,即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特征”时。首先我直接告诉学生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这里面是有秘密的,老师已掌握这个秘密,不信你们可以出一些分数来考考老师,老师能很快地判断出每个分数是否能化成有限小数,并请学生用计算器进行验证,使学生明白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确是有秘密的。从而产生“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呢?”的问题“悬念”,来创设出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了解决数学问题的迫切感。
三、把生活的问题带进数学课堂
数学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小学数学教学要从小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并感受数学的乐趣和体验数学之魅力。我在教学面积的含义时,联系黑板上方悬挂的国旗这一事例提出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要是给国旗的四周镶上一道框,这个框会有多长?这是一个已经解决了的数学问题--周长问题;第二个问题:在这面国旗的表面糊上一层胶纸,那么需要多大的胶纸呢?这是一个和第一个问题不同的没学过的新问题。这个新问题的产生过程使学生明白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聯系。也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之,教师引导学生去感知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图形的大小,从而在思想意识中建立起一个新的数学概念--面积。这样做,既让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面积的含义,又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生活中。
四、让学生在错误中成长
很多老师上课时,尤其是有上级领导或外单位同志听课时,很担心学生站起来把问题答错了,不是让他讲下去,讲完,而是换另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直到讲对了为止。这样做,既不利于答错问题的学生发现错误,认识错误,也不利于全班学生深化思维,提高识别错误的能力,因此,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在教学时,往往提些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回答错了,他不立即纠正,而是根据学生的错误答案,提出新的补充问题,造成学生的回答前后矛盾,出现谬误,使学生发现答案的荒唐。然后,逐步引伸、归纳,帮助学生纠正,放弃原来的错误看法,得出正确的结论。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苏格拉底谈话法”。苏格拉底的做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学生自己发现错误,纠正错误,比由别人或教师纠正,直接说出正确答案,印象要深刻得多。这种自我校正,会有力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错误是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纠正的,自尊心得到保护,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让答错的学生讲下去,讲完,看来花费了一些时间,但收到的效益却比换一个人或教师直接讲出正确答案要高得多,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课堂教学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动态系统,教学效率受许许多多因素的影响、制约,现代的课堂知识是多元化的,具有多样性的,以上我谈到的也许只是一些皮毛,然而追求教学的高质量、高效益,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每位教师的强烈愿望。总之一句话,我们在教学中都应根据学生各方面的特点和学习的一般规律,制作合适自己也适应孩子们的一套教育方法,要让这套方法不仅具有传统教育的优点更需要高效实用,使之能够引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高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