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语文好课观

发表时间:2020/6/4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4期   作者:杨春富
[导读] 听了那么多语文优秀教师的观摩课后,触发了我的许多思索。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县普兴小学   杨春富 

【摘要】听了那么多语文优秀教师的观摩课后,触发了我的许多思索。怎样的语文课堂才是好的课堂?一、要把书读得有滋有味;二、要以学生为主导者;三、要写练结合;四、要努力挖掘教材的空白点来超越文本。纵观许多优秀的示范课,也许一节语文好课的标准就是平淡。
【关键词】 语文    好课 
         听了那么多语文优秀教师的观摩课后,触发了我的许多思索。怎样的语文课堂才是好的课堂?
        “好课是教师与学生生命的共同融入。生命只有一次,所以弥足珍贵。生命属于偶然,所以每个生命都依恋另一个生命结伴而行。从生命意义上讲:好课,就是珍爱生命、敬畏生命、享受生命,追求教师与学生生命的共同融入。教师与学生生命共同融入的好课,意味着教师那见功、望利的眼睛能和学生看山、看水的眼睛聚焦,那把弄柴、米、油、盐的手能和学生调弄棋、琴、书、画的手共舞,那踏破红尘的脚能和学生踏青、赶海的脚同步;意味着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每一节课负责,而且要对学生的一生发展负责;意味着教师不仅要追求一种简约而不简单,轻灵而不轻浮的教学艺术,而且要追求一种纯朴而不雕琢,创新而不因袭的美感。关于好课,孙建锋老师这样说到。怎样的语文课堂才是好的课堂?我谈谈个人看法。
        一、要把书读得有滋有味。
        朗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读书,这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文章中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必须通过朗读才能更充分地体现出来。文章所体现的情感,也是通过朗读才能表现出来。文章读得越好,越能说明学生理解得深透并受到感染,就如同站在作者的立场上替作者说这番话一样。因此,文章一旦被学生高声诵读,就会变得好懂和易解,我想这就是所谓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强调了读在理解中的重要性。古人对读书的重要性已有了深刻的认识,我认为现在的好课堂也离不开书声琅琅。
        孙双金老师说:“语文要把读书训练摆在第一位,既要提高读书的数量,更应提高其质量。短的文章要让学生熟读成诵;长的文章可选取重点部分、精彩章节让学生反复朗读,仔细品味,消化吸收;浅显的课文,要让学生读得顺畅流利;深奥的课文要让学生读得明白,读出滋味。教师要十分重视三个层次的朗读训练,一要重视感知性的读。初学课文时,通过朗读,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子,要学生知道课文讲了些什么。二要重视理解性的读。即让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把课文重点章节读懂、读畅,读出节奏感来。三要重视品味性的读。即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读、分角色地读或表演式地读,把课文内在的情感读出来,把课文的“味道”读出来[1]。
        二、要以学生为主导者。
        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说:“要以学生为本。时间是学生的,空间是学生的,是学生在学习语言,因此,学生理应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是配角,充分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活动,千万不能互换角色,本末倒置。”
无论语言文字,还是文章表达的意思,情感,都是很难讲准确的,也是没有必要讲清楚的。


陶渊明说的“不求甚解”道出了一个事实,即许多东西,比如词语的意思,文章表达的意思和情感等,往往使很难说清楚的,也没有必要说清楚。
繁琐分析,先生讲学生听,这样传统的教学状态必须改变。还学生的学习时间,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去读书,让学生自己去领会。
        三、要写练结合。
        当前课堂教学中一个通病是讲风、问风太盛,学生练习的时间太少,尤其是笔头练习时间给少。孙双金老师说:“针对时弊,我以为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保证练习的时间。一节课写写练练的时间一般不少于10分钟。在讲风、问风太盛的今天,强调这一点尤其必要。二是要注意练习的方法。强调写写练练,并不是要练得越多越好。好的练习要‘练得准、练得巧、练得及时’。练习的设计要和本单元、本课文的训练目的一致,讲什么就应练什么。讲练结合。不同年段,不同课时,训练的重点应有所不同。其次练习设计要巧妙、新颖、有吸引力。这样才能让学生抄十遍八遍的生字词。另外,练讲要紧密配合,讲了什么马上就练什么,不能今天讲的拖到明后天才去练,否则讲练脱节,势必造成讲与练两张皮,练习起不到及时巩固的作用,也就不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2]
        四、要努力挖掘教材的空白点来超越文本。      
        听了许多课后,让我想到了我们的语文教材留有许多的空白点。我们应该根据课文内容,努力挖掘空白点,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使“平淡无奇”的课堂变得“生机盎然”,让“思维定格”的孩子们迸发出思维的火花。抓住了空白,也就找到了促进课堂交往持续进行的聚焦点,就看怎样去发掘。细细看来,仔细琢磨,每篇课文都有着很多的空白点。  
        到底怎样的语文课才算好课呢?也许一节语文好课的标准就是平淡。     
        纵观许多优秀的示范课的共同点是平淡、返璞归真。返于自然之色,归于纯净无欺。这样的课上,教师持心平气和的心态,以真心跟文本、跟学生作平等的对话,以真情和作者和学生作真诚的交流。师生之间,师生和文本之间有心灵的絮语,有自然的默契,有随机的暗示,有会心的微笑。这就是潜移默化,也就是“不言之教”。平淡之中,有时也会奇峰突起,有奇思妙想,有神来之笔;有时也会峰回路转,有曲径通幽,有柳暗花明。也许不能说他们的课都很精彩,但每堂课学生都是有所得的。平平淡淡教语文,方显语文本色。在某种意义上说,平平淡淡更像一种心态,一种风格,一种修养,一种境界。
        很多时候我在反思自己,自己距名师有多远?名师毕竟是名师,他们的教学模式是独特的,我只是希望自己能在向名师学习的氛围中慢慢地成长、成熟起来。让我们在学习名师的过程中铸造自己的教学风格,找准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有所追求,有所行动,有所收获吧!
参考文献:
【1】冯庆祥;语文课堂的“好课观”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冯现冬;语文唤醒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