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护理模式在骨质疏松合并下肢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护理观察

发表时间:2020/6/4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9年10期   作者:梁秀凤
[导读] 目的:探究骨质疏松合并下肢骨折患者经疼痛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
    【摘 要】目的:探究骨质疏松合并下肢骨折患者经疼痛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合并下肢骨折患者88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研究组44例与参照组44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疼痛护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均有所改善,研究组改善更显著,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5.45,参照组为75.00%,研究组明显高于参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骨质疏松合并下肢骨折患者经疼痛护理模式,可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骨质疏松;下肢骨折;疼痛护理;疼痛;护理满意度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nursing effect of pain nursing mode in patients with osteoporosis and lower extremity fracture. Methods: from April 2018 to April 2019, 88 patients with osteoporosis and lower extremity fracture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44 cases) and reference group (44 cases). The reference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The study group implemented pain nursing mode 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and compared the pain scor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Results: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pain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nursing, P > 0.05; after nursing, the two groups improve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tudy group was more significant, there wa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 < 0.05;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study group was 95.45, the reference group was 75.00%,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reference group, there wa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 < 0.05. Conclusion: the pain nursing mode of osteoporosis patients with lower extremity fracture can alleviate the pain and improve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Key words] osteoporosis; lower extremity fracture; pain nursing; pain; nursing satisfaction
    在我国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骨质疏松症多发于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症会导致患者骨密度与骨质量降低,减弱骨强度,一旦在微暴力的作用下,极易引发骨折,尤其是下肢骨折,患者出现下肢骨折后无法下床行走,长期卧床,增加了褥疮等并发症发生可能[1]。另外,骨折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疼痛,给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护理措施予以护理。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88例骨质疏松合并下肢骨折患者,给予疼痛护理模式护理,探究其护理效果,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合并下肢骨折患者88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研究组44例与参照组44例。其中参照组男25例,女19例,年龄61~78岁,平均年龄(67.49±3.45)岁。研究组男26例,女18例,年龄61~79岁,平均年龄(68.12±3.56)岁。纳入标准:年龄超过60岁;满足《中国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专家共识》[2]中关于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患者及其家属知晓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严重脏器功能衰竭;精神疾病;严重免疫系统疾病。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建立个人信息档案,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等基础护理以及为其制定饮食护理方案等。
    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疼痛护理模式,具体内容如下:其一,体位护理。帮助患者取正确体位,避免因体位不良压迫骨折部位,减轻患者疼痛,减轻软组织損伤。将患者肿胀患肢抬高,取外展中立位,加快血液循坏,起到消肿止痛作用。其二,心理护理。骨折后因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不良情绪的存在,又加重了疼痛。因此,护理人员要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变化情况,耐心倾听患者倾诉,给予情感支持缓解骨折疼痛。其三,热敷与冰敷护理。骨质疏松合并下肢骨折患者会出现局部水肿,给予热敷可缓解肌肉痉挛,冰敷可缓解局部出血与水肿,进而减轻疼痛。其四,功能锻炼。依据患者具体恢复情况,实施针对性功能锻炼治疗,运动方式主要为有氧运动,依据患者具体情况,确定运动频率与运动强度,加快血液循坏,消除水肿,缓解疼痛。
    1.3 观察指标
    依据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分别于护理前与护理后评价患者疼痛程度。0分提示无疼痛,10分提示严重疼痛,分数越高提示疼痛越严重。
    应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评价护理满意度情况。内容包括服务项目,服务态度,服务流程等,满分为100分,超过90分为十分满意,70~90分为满意,低于70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十分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研究数据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正态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均有所改善,研究组改善更显著,有统计学差异,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5.45%(42/44),参照组为75.00%(33/44),研究明显高于参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疾病为骨质疏松,主要表现为周身疼痛、腰背酸痛为主要表现。骨质疏松会造成患者骨密度降低,减弱骨强度,在外力的作用下,极易造成患者下肢骨折[3]。
    疼痛是骨质疏松合并下肢骨折常见的一种症状,治疗期间因患者过度担心疾病病情,出现焦虑、焦虑等负面情绪,加重疼痛。还有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动作过重,也会增加患者疼痛。因此,实施有效镇痛护理对于缓解患者疼痛,加快患者骨折愈合起到十分重要作用。常规护理以健康宣教,心理疏导以及基础护理等,尽管能缓解患者疼痛,但仍有部分患者出现中度疼痛。
    疼痛护理模式是新型的一种护理模式,以患者病情为中心,依据疼痛部位及疼痛程度等实施心理护理,纠正不良情绪患者疼痛,通过给予热敷与冰敷,减轻肌肉痉挛,减轻局部水肿,减轻疼痛,帮助患者取合适体位等护理,有效缓解患者疼痛[4]。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护理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
    综上所述,骨质疏松合并下肢骨折患者经疼痛护理模式,可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蒋云,潘亚娜,王欢.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应用骨质疏松疼痛护理方案的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22):135-136.
    [2] 杨婧.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应用疼痛护理方案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03):129+131.
    [3] 郑燕玲,邓红美,许珂媛.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应用骨质疏松疼痛护理方案的价值评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7,9(25):122-124.
    [4] 王国英.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合并骨折的优质护理效果[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7,49(06):749-751.
窗体底端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