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 王金岭

发表时间:2020/6/5   来源:《建筑科技信息》2020年2期   作者:王金岭
[导读] 本文探讨了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
摘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能有效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保证施工能顺利进行,使建筑企业实现工程质量和利润的双重收益。本文探讨了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 关键词: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 引言 混凝土施工技术作为建筑工程中一项常用的技术,得到了建筑行业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房屋和高层建筑中,人们往往更加注重的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因此,对于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进行分析,成为了建筑工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 一、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存在问题的原因探究 1.混凝土原材料造成的问题原因探析 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为了方便运输、拌合混凝土,多采用商品混凝土进行现场施工。长时间、长距离的运输已拌合的混凝土势必会导致水灰比变大,混凝土变稀等情况发生,难以保证混凝士正常的质量。如果现场拌合混凝土材料中的粗集料和细集料自身含泥量过大而未进行冲洗或冲洗不彻底会导致拌合混凝土强度降低不合标准。粗集料的级配系数不合理,混凝土中水、水泥、砂、石的配料比例不准确,极有可能因水泥浆的不足而导致现浇混凝土构件出现蜂窝麻面的情况,混凝土结构强度大打折扣,质量出现问题。 2.混凝土施工工艺造成的问题原因探析 (1)模板工程问题。 对于混凝土施工浇筑之前模板的组合安装是一项精细而严格的工作,在具体的施工中基本没有关于模板安装和拆卸防的设计,也没有给出相关的规范说明。现场施工中对于模板的制作、拼装、和模等都无法做到精确,使得在实际运用当中出现诸如变形、开缝等情况,可能导致混凝土浇筑构件出现变形、漏浆、蜂窝麻面等质量问题,混凝土构件失去应该符合要求的强度性能。 (2)混凝土浇筑、振捣问题。 混凝土拌合时间不足导致水泥未能充分进行水化反应,施工混凝土配合比未能按照要求进行配料,都会影响到混凝土成型后的强度。在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对于现浇构件振捣不够密实,振捣部位不完整,振捣棒插入深度不够等情况,也有可能造成现浇混凝土构件在成型后出现蜂窝麻面的质量问题。 二、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 1、材料选择 (1 )水泥的选择在选择建筑施工水泥的时候,要选择大厂生产的水泥,水泥的质量才能够得到保障,应当积极选用低热水泥。在采购材料的时候,施工单位应派专业的检查人员,对水泥生产厂家的出厂质量证明书进行检查,对水泥的凝结时间进行确定,并确定水泥的安定性和强度,所有的选项都需要符合施工要求。(2)骨料的选择在选择骨料的时候,其要求是质量高、强度高、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没有有机杂质。选择自然连续级配和碎石来作为粗骨料,碎石最大粒径应小于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四分之一,并且比钢筋间距小,而且是最小净距的四分之三。使用中粗砂来作为细骨料。通过试验建筑材料笔者得到这样的结论:平均每立方混凝土可以降低使用2025公斤的水泥用量,减少水泥10公斤,降低温度1摄氏度。(3)外加剂的选择在所有的外加剂中,粉煤灰针对混凝土的防裂效果是最好的。能够把混凝土的干缩性和脆性进行有效的改善,对混凝土的水化热能够有效的降低。木质素磺酸钙是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能够对水泥颗粒会产生分散效应,把水的表面张力降低,因此可以运用到施工过程中,在混凝土中加人水泥重量百分之0.25的木钙减水剂,在拌合水的时候可以减少百分之10左右,而且节约了百分之10左右的水泥,把水化热整体的有效降低。(4)混凝土的质量和混凝士的配合比设计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在设计混泥土配合比的时候要考虑到强度等级、混凝土性能等等最基本的要求。 2、混凝土的搅拌 首先,要确定搅拌制度,对于一次性的投料量、搅拌时间以及投料顺序经过事先的确定,方能制出均匀优质的混凝土。

同时,对于搅拌机的合理选择、一次投料量不宜过多也是保障混凝土质量的必要前提。另外,混凝土的搅拌最短时间应该满足规定。在进行第一次搅拌时,要充分考忠砂浆的流失,对于搅拌好的混凝土要尽量卸载干净,在全部混凝土卸除之前不能再次投人拌料。要严格掌握配合比,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达到标准以及混凝土的均质性。 3、混凝土浇筑 浇筑前应先确定浇筑方法以保证合理性,并应检查模板和钢筋工程是否具备混凝土浇筑条件;保证混凝土自下料口的自由下落高度不超过3m,若超过该值则应采用串简、溜槽或在模板侧面开洞等措施;若采用分层分块浇筑混凝土则应结合结构特点和钢筋疏密程度决定每层高度,施工中一般控制分层高度为插入式振捣:器作用长度的1.25倍,最大不可超过500mm,若采用平板振捣器则应控制其分层厚度不超过200mm;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若必须问歇则应尽量缩短间歇时间,并在前层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恢复施工,若时间再长则应结合水泥品种及混凝土初凝条件采取措施,或按照施工缝进行处理;浇筑过程中应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以及插筋有无变位或堵塞现象,如存在该类问题则应及时整改,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将附近受污染的钢筋擦洗干净;竖向混凝土浇筑前应先在底部填入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应保证浇筑后的混凝土均匀密实并充满整个模板空间以保证新旧混凝土结合良好;浇筑墙体预留洞口时应保证洞口两侧混凝土等高,对于尺寸较大的梁体可单独浇筑,与柱和墙体连接的梁板等浇筑时应在其浇筑完毕后停歇1~1.5h待其初步沉实后方可继续浇筑梁和板;对不能实现连续浇筑的部位应设置施工缝,施工缝预留部位应在剪力较小且易于施工。 4、混凝土振捣 浇筑后的混凝土应及时振捣以实现人模后的混凝土及时充满每个角落,使拌合物获得最大的密实度和均匀性;振捣分为人工和机械振捣,只有当采用塑性混凝土或缺少机械或工程量较小的情况下方可采用人工振捣;当前多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开动振捣棒后应手握棒体上端软轴胶管快速插人混凝土内部,振捣过程中应上下小幅度抽动振捣棒,一般同一部位振捣时间控制在20-30%,最终以表面无气泡冒出,无显著下沉并表面泛浆或水平为宜;振捣过程中应遵循快插慢拔的原则,插点应均匀排列、逐点移动并按照顺序进行,避免出现漏振现象,各点的移动半径应不超过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在靠近模板部位应不超过200mm,插人振捣棒时应保证其插人下层混凝土内50- 100mm以免两层间出现缝隙;若采用平板振捣器则应控制其移动间距能保证平板能够覆盖已经真实的部分的边缘。 5、混凝土温度控制 在建筑施工的时候,控制混凝土温度的办法非常多,通常在工程建设中都会使用改善骨料级配的方法来把混凝土产生温度给避免掉,具体的方法就是,在干硬性混凝土中加进混合料,这样的话混凝土中水泥的用量就被降低了。除了这个方法,还可以在对混凝土进行拌和的时候,加水,或者用水把碎石冷却,这些方法都可以把混凝土的浇筑温度有效的降低。在进行上述方法实施的时候,随时都要准备把温度散发出去,力求使用更多的散热途径来对混凝土温度进行控制。 结语 总而言之,提高混凝土施工技术,不仅能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同时也能使企业在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增强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能力,并且还能有效提高建筑施工水平,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卞卫平.试论房屋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J].农家参谋,2020(09):106. [2]乔兴萍.论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20(12):13-14. [3]陈本良.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混凝土施工技术初探[J].建材与装饰,2020(11):19-20. [4]张兴华.房屋建筑工程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关键技术研究[J].中国高新科技,2020(04):90-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