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建筑业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企业管理的目的是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企业则需要通过控制成本来实现这一目标。施工事故的发生会产生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也会给企业带来不可避免的经济损失,从而增加成本。因此,保证施工安全或控制事故的发生,对于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保障职工的人身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1 引言
建筑施工企业不能盲目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施工安全管理质量,这样容易引发各种施工安全问题,威胁到员工的生命安全和企业的财产安全。施工企业必须树立起先进的施工安全管理理念,创新、改善施工安全管理模式,结合施工项目的内容和特点,优化设计施工工序流程,制定并完善施工安全管理规章和制度,督促全体施工人员规范操作。
2 我国建筑安全监督管理现状分析
2.1没有树立正确的安全监督管理认知
部分单位及其管理人员仅仅将工作重心放在能够为企业单位争取到更多经济利益和经济收入的领域,而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人身安全重要性却遭到了忽视。不能积极、主动地完成自身的职责工作;不能主动承担起保护施工人员生命安全的责任和义务,也没有为施工安全进行提供便利的施工条件和施工保护措施,更没有从施工设备管理、施工操作管理等方面主动进行管理和检查,因此难免会有施工安全危险和事故隐患的存在,增加了建设工程施工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由于我国的建设项目工程施工技术在不断地提高,相应的施工安全管理标准和要求也应当作出适当调整。但现实情况中,尽管多数建筑单位都加强了对施工技术的提高,却依旧按照以前的施工安全监督方法和措施进行安全监督管理,使得安全监督与实际施工情况脱离。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在提升和学习建筑施工技术的同时。应当同时提高施工安全监督管理方法的科学性,建立完备的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2.2我国关于建设项目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法律尚不完备
从目前来看,我国的法律法规对建设项目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缺少完备的法律进行管理,因此也无从谈起形成对建设安全监督管理的科学健全法律体系的建立。由于法律条文、规范准则的缺失,导致在建筑项目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缺乏正当的职权来源和管理行为的合法依据,也没有明确的安全监督管理目标和准则可以参照借鉴,造成了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在各单位、组织部门之间的职责权限划分模糊。
3 做好建筑工程中的安全管理的措施
3.1提高安全意识,落实层级问责制
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提高了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规范性,为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提供了重要基础。为了贯彻落实“安全第- - "的安全生产方针,施工单位应于施工开始之前制定-一个明确的施工现场所需的规章制度,以此来规范施工人员,做到熟记各自领域的操作流程,并且在施工进度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对此进行- -次施工检查,看看是否有偏离正常施工运行的问题,使施工作业更趋向于管理规范化。其次,施工管理人员还应对于建筑施工中可能遇到的突发问题做出应急方案,防止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时,施工现场的损害达到最小,避免安全隐患造成人员伤亡及利益的损失。
最后,施工管理人员应完善的奖惩制度,对表现好的进行表扬和奖励,以此提高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创造-个和谐的施工环境,为施工行业带来更多的利益。
应该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建立以责任经理为首的、分级进行的安全管理保证体系,同时建立其专管成线、群管成网的安全管理系统。另一方面 ,建筑工程管理部还应该建立由上至下的逐层问责体系,真正明确地将安全监督管理与自身利益紧密贴合,让安全管理真正能够落到实处。进行建筑工程建设,应该专门设置安全管理部门,并且按照建筑工程建设的工程项目的规模大小设备管理以及生产需求,配备与之相适应的经过培训、通过考核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以保证安全管理能够顺利开展。
建筑行业法规《工程建设监理规定》指出,全体监理人员必须按照相关规范严格执行,且承担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责任。在整个施工工程作业中,安全监理是所有项目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一方案的实施能够对建筑工程施工的整个过程进行安全管理,大幅度降低出现不安全行为的概率,为尽可能降低建筑工程施工危险行为发生的几率,必须在第一一时间妥善处理好工程隐患,充分发挥全体监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3.2健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组织体系结构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方面的体系结构在不断地进行忧化完善。从实际的工作和建筑工程管理经验来看,通常以管理企业的领导层作为最高级组织,负责承担企业的监管职责,以及安全管理者责任。此外,建筑工程管理部门是二级组织,具体承担指定项目的安全管理责任,并落实项目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开展情况。最后,建筑工程管理人员为建筑工程管理项目的三级组织,直接负责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与完善,直接负责该项目的安全管理职责。通常,建筑工程管理部门会任命一名专职的安全管理师,进行项目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包括日常的管理以及巡查。有关的企业也能按照实际需求和项目需求进行专项性的调整,通过不同的管理手段和方式对体系结构进行完善。
3.3强化各级人员的岗前培训工作
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不仅仅包括技术培训,还应该包括安全意识培养。除此之外,消防知识在施工人员中的普及同样重要,作为从业人员,应该具备如何应对有毒物质泄漏、火情预警的能力。岗前知识技能培训应该分三类人员进行,即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以及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施工部门也应该积极落实新工人(合同工、学徒、临时工等)三级培训,以保障作业人员的综合安全素质。同时,施工安全管理部门还应该针对不同的人员的安全培训情况,归档整理成册。
4结论
建筑安全关系到生命财产安全。因此作为施工单位或施工人员,要充分重视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和严格的监督。加强专业技术、法律和文化的研究,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从根本.上实现改善管理、消除现场潜在安全隐患的目标,确保施工安全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刘林博,刘宝佳.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措施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30):186.
[2]胡少鹏.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措施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34):12~13.
[3]赵永生,田延正,刘金英.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措施探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7(23):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