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运维信息化建设中的安全问题分析 李慧琴

发表时间:2020/6/5   来源:《建筑科技信息》2020年2期   作者:李慧琴
[导读] 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内变电站运行维护工作的现状,并针对变电站运行维护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和改进建议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对于电能的需求越来越大,电能目前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缺的能源。变电站是电能运输的重要环节,在进行电压的分配、变换的同时,其良好的运行也维持着电力系统的稳定,为电网安全作出了重要的保证。因此,在变电站的运行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工作,保证变电站的正常运行,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提供保证。目前国内变电站的运行维护工作还在存在部分问题,应该针对这些问题及时的作出调整,不断的完善,保证变电站安全稳定的运行。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内变电站运行维护工作的现状,并针对变电站运行维护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和改进建议如下[1]。
        关键词:电力;信息化;设备管理
       
        
引言
        变电站电力系统主要负责分配、传输电能,有效开展各环节电力设备监测及维护操作对确保电力系统实效性发挥的关键性手段。随着电力事业的不断发展,各变电站电力系统容量大幅度增加,确保相关设备运行稳定安全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出来。基于此,有必要对变电站电力设备运行监测及维护展开深入研究。
        1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优势
        分析信息化管理模式在很多工业生产领域已得到应用,并实现了较为明显的经济效益。结合笔者相关工作经验和类似行业的信息化管理经验,分析变电站设备采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优势。
        1.1实现闭环管理
        变电站设备管理工作中,工作反馈对及时发现设备问题、提升设备效能有重要意义。传统人工管理变电站设备工作中,时常出现因管理人员疏忽、工作超负荷等主客观原因,导致设备存在的问题或可疑情况未及时反馈与沟通,造成隐患堆积,是典型的开环工作造成的不良影响。由于工作情况未得到有效反馈,在一定程度上使变电站的设备管理工作处于失控状态,长此以往,会给变电站运行带来巨大风险。采用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实现变电站设备的闭环管理,通过设备自主监控系统,实时反馈设备运行情况,对于设备出现的问题可以及时报警,达到高效管理的目标[2]。
        1.2设备设施管理模块
        实现特种设备基本信息登记、定期检验信息登记、定期检验到期提醒功能及台账查看功能。
        1.3实现行业间的数据共享
        随着变电站发展程度的不断深入,依靠单一变电站的经验积累,已难以推动电力生产行业的进步。传统人工设备管理工作中,无法完整、长时间监控变电站设备运行的实际情况,造成变电站内部设备运行、使用数据量较小,缺乏行业参考,不利于同行间的经验借鉴。采用信息化管理措施,可以实现大数据化管理,通过计算机手段,不间断监控和管理运行设备,监控其运行情况,并对其实际运行能力进行不同变电站间的对标,实现行业数据共享,增强变电站工作的可借鉴性,促进电力生产行业的发展。
        2变电运维信息化建设中的安全管理分析
        基于以上分析,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变电站设备的综合管理工作中具有巨大优势,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促进电力生产行业的发展。但是,由于信息化管理系统在我国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诸多不明朗之处,因此笔者结合国内外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实践经验,探讨信息化管理系统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和注意事项有以下几点。
        2.1系统集成问题
        变电站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规模较为庞大,电气设备种类繁多,要实现高效率的信息化管理工作,需尽可能降低系统设备的接口类型及信号制式,从而确保众多设备的客观合理性[3]。


        2.2变电站硬件设备的安全建设
        变电站内部网络中设置有复杂的工作应用系统,设定网络行为监控设备可以起到好的作用。在运行过程中,针对多个用户行为进行记录和审计,为进一步的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进而做出内部网络用户上网行为的管理策略。在这种情况下,信息管理人员能够在日常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根据上网行为监控设备,对内部网络的使用情况进行快速了解,并据此设定内网运行策略,这样一来,就可以很好地管控变电站内网的上网行为,避免因为不当的操作而影响变电站设备的运行。同时,变电站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直观地表现出了变电站的运行情况,因此,做好服务器数据备份工作是非常关键的。针对变电站工作的特点,应该选取磁带机来对数据进行备份,提升管理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有效保证数据的传送效率,有效保证数据的安全。另外,电源保障对于变电站运行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在信息安全建设建设中,有效利用UPS电源保障,当出现交流供电电源干扰或者中断的问题,可以有效保障设备的安全性。通过合理应用UPS电源保障系统,合理保障信息系统供电,从而维护整个系统的有效运行[4]。
        2.3变电站信息化应用系统的安全建设
        可以考虑将ERP/EAM系统引入变电站信息化系统中,并将其作为基础,有效设计变电站的信息化应用系统,有效改进变电站的管理架构,规范业务操作流程。结合客观需要,采用核心应用软件,注意将变电站的设备管理作核心,将其应用系统内集成采购管理系统、财务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之中。同时,积极推动生产技术管理、生产运行管理、集成安全监察管理等系统的应用,统一变电站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另外,还可以考虑构架信息一体化平台,采用数据挖掘等模式,构架变电站决策系统,提升有效的管理帮助,进而保证变电站运行的安全性[5]。
        2.5无线自组网技术在变电站自动化通信中的应用
        在无线自组网中,有多个互相独立的节点,同时这些节点也都处于同等的位置上,这种网络一般都是分布式运行。 在此网络中,所有的节点都可以实现对信息及数据的转发,并且节点之间的通信都可以经由多数中间的节点的转发来实现。 无线自组网通常有两种运行方式,一种是单独运行,一种则是接入到有线网络中。 在变电站中, 根据其自动化系统功能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变电层、间隔层和过程层。 层次不同,其通信方式及过程也存在诸多差异。 首先就是在变电层中,其层内的通信可以通过以太网来实现,而对于间隔层而言,不论是其层内的通信还是与变电增之间的层间通信, 都需要经由 RS485 网络或者以太网来实现;而对于过程层而言,其层内及层间的通信则都主要使用硬线连接的方式。 将无线自组网技术应用于变电站中以后,就可以使其自动化通信被进一步的扩展,当在变电站中设置无线自组网的节点时就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动琮琤站内的无线自组网网络, 从而实现了场所内无线通信的畅通。 这种技术在应用过程中通常具有如下特点:网络的结构较为固定;通信过程中不存在安全问题;数据的传输遵从一定的周期性、实时性并且极为可靠;数据量较小。
        结束语
        变电站信息化建设符合我国新时期发展的要求,是满足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基础。信息化设备管理在变电站生产中应用,是未来电力生产行业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除了能够提升变电站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外,还可以实现高效和精确的变电站设备管控。而在促进变电站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推进信息化安全建设,以此来有效保证变电站的安全运行,避免因为一些问题造成巨大的损失。
        参考文献
        [1]陈富,陈曦.变电站全面信息化智能安防体系的建设及应用[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7,15(02):75-79.
        [2]祁凡,李学瑞.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调试技术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36):204.
        [3]韩昆,李乐.通用信息模型在电力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J].低碳世界,2016(34):41-43.
        [4]曹小旸.浅析变电站六氟化硫封闭式组合电器(GIS)运维技术在现场的应用[J].电子测试,2016(20):138-139.
        [5]黄伟,王海涛.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电话号码编码的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01):233-2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