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办公楼设计论文

发表时间:2020/6/5   来源:《文化时代》2020年3期   作者:李婷婷
[导读] 本工程为小学办公楼,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建筑层数为4层,室内外高差为 0.450m,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本论文主要对结构方案中横向框架第(2)轴进行抗震设计。在确定框架布局之后,竖向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接着利用顶点位移法求出自震周期,进而按底部剪力法计算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大小,进而求出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内力(弯矩、剪力、轴力)。接着计算竖向荷载(恒载及活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内力,是找出最

 临沂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山东  临沂  276000
        摘要:本工程为小学办公楼,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建筑层数为4层,室内外高差为 0.450m,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本论文主要对结构方案中横向框架第(2)轴进行抗震设计。在确定框架布局之后,竖向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接着利用顶点位移法求出自震周期,进而按底部剪力法计算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大小,进而求出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内力(弯矩、剪力、轴力)。接着计算竖向荷载(恒载及活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内力,是找出最不利内力组合。
        在配筋计算中选取最安全的结果计算了梁、柱的配筋,进行了楼梯梯段板的配筋计算,对楼板进行了配筋计算,对柱下独立基础进行了受力和配筋计算。
        本论文基础选用的是柱下独立基础,底层柱高是从基础顶面算到二层楼面,基础顶面标高为-1.00m。第二层楼面标高为3.9m。本设计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水平地震作用在房屋的纵向和横向,在本设计中,主要计算横向水平地震作用。
        整个结构在设计过程中,本人严格遵循相关的专业规范的要求,参考整理相关资料和有关最新的国家标准规范,对设计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综合的的科学性考虑。总之,安全、适用、方便、经济是本设计的原则。设计合理可行的建筑结构方案是现场施工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 教学楼;框架结构;建筑设计;结构设计
        
       

        第1章  建筑设计
        1.1建筑设计概况
        1、气象条件
        (1)温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为36℃,冬季端最低温度为-12℃;
        (2)相对湿度:最热月平均73%;
        (3)主导风向:基本风压0.40kN/m2
        (4)雨雪条件:基本雪压0.45kN/m2。
        2、工程地质条件
        (1)该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
        3、工程名称:小学办公楼
        4、建设规模:建筑总面积约为4000m2。结构形式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1.2建筑平面设计
        此工程为小学办公楼,根据建筑使用性质和建设规模与标准的不同,确定用房的分区。办公楼楼由办公室、会议室及相关服务用房等组成。楼内各种房间的具体设置、层次和位置,都根据使用要求和具体条件来确定。办公楼建筑则根据使用要求,结合基地面积、结构选型等一些情况按照建筑模数来确定开间和进深,并为今后的改造和灵活分隔创造有利条件。为了结构平面的质量中心与刚度中心尽可能靠近,使结构的扭转反应减小,结构布置选择了对称的矩形布局,框架和墙双向设置,柱中线与墙中线、梁中线都设置在同一个平面内,使结构的整体性增强。
        1.3建筑立面设计
        建筑立面设计建筑物的正面代表房子周围的外部形象。立面设计的任务是正确地确定立面中组件和部件的比例和规模,运用节奏规律、节奏规律和真实与现实的比较规律,设计出完整体形、统一形式和内容的建筑立面。考虑一下办公楼的设计建筑立面,立面尽量简单,使用垂直分隔条装饰。结合办公楼内部空间组合的平面轮廓关系,绘制基本轮廓整个立面,同时考虑到工程技术和施工技术的局限性,着重分析了各立面墙体的处理、调整。门窗的布置,最后是门廊、楼顶等重点和细节处理。
        1.4建筑剖面设计
        剖面图的目的是反映建筑物各部分在垂直方向上的组合关系。这一节的主要任务是确定这一节之间的关系。建筑物各部分的高度、建筑楼层数和建筑空间。房间的净高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使用、照明和通风等。要求、结构类型、设备设置、室内空间比等。楼板厚120mm,门高2100mm,楼面高度3.9m。室内外高差为0.45米,可防止室外流水流入和墙身受潮。
       
        第2章 结构设计总说明
        2.1 结构的选型与布置
        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结构体系(横向承重框架)体系。
        根据建筑功能要求及建筑物可用的占地平面地形,横向尺寸较短,纵向尺寸较长,即采用纵横向框架混合承重。
        2.2 初估截面的尺寸
        选取2轴线上一榀框架进行设计与计算。



        框架结构的主梁截面高度及宽度可由下式确定:
       
        且,其中纵梁跨度:,横梁
        ,该工程是横向承重,纵向也承重,根据梁尺寸的初步确定.估算出梁截面尺寸如下:
        框架梁:高h:
       
        宽b:
        主梁为:满足计算要求。
        次梁尺寸为:
       
        第3章 框架计算简图及梁柱线刚度
        3.1 框架计算简图的确定
        本设计的基础选用的是柱下独立基础,底层柱的柱高是从基础的顶面算到二层楼的楼面,基础顶面标高为-1.00m。第二层楼面标高为3.9m,所以底层柱的柱高为5.35m,其他层的楼面标高均为3.9m。
        3.2柱子线刚度计算
        首层的柱子为
       
        标准层的柱子为
       
       
        3.3梁线刚度计算
        1.2轴梁为中框架梁,。各层梁的梁截面相同。
        以下各跨梁的线刚度为
       
       
       
       
        第4章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重力荷载标准值计算
        水平地震作用在房屋的纵向和横向,在本设计中,主要计算横向水平地震作用。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还涉及结构的自振周期,本设计中采用假想顶点位移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及位移均采用D值法进行。
       
        1.水平地震作用及楼层地震剪力计算
        该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由房屋的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别及设计地震分组而确定的地震作用计算参数如下:
       
        由此计算的相应于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水平地震作用影响系数为:
       
        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为:38719.63kN
        又因为:
        故应考虑顶部附加地震作用,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为:
       
       
       
       
        2.各质点水平地震作用标准
       
       
       
       
       
        参考文献:
        [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5]GB/T50105-2001 建筑结构制图标准[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
        [6]沈蒲生等.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7]JGJ67-2006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8]GB/T50001-2010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