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背越式跳高运动员的专项素质训练

发表时间:2020/6/5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4期   作者:银波
[导读] 在初中阶段培养体育运动员是我国体育建设重要措施,更是为我国进行相关专业运动员储备的主要途径。

绵阳市科创区博雅学校   银 波

摘要:在初中阶段培养体育运动员是我国体育建设重要措施,更是为我国进行相关专业运动员储备的主要途径。背越式跳高作为一种常规的体育比赛项目,因为其所使用的器材较少,学生学习起来较为容易,安全系数也相对较大,对于培养学生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心智都有着积极作用。基于运动员自身的训练需求,在初中体育教学阶段,教学工作者就要着重加强对学生背越式跳高的训练,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所以本篇文章主要针对初中背越式跳高运动员的专项素质训练进行相应的探究,通过了解背越式跳高训练的内容及具体方法,不断优化初中学生背越式跳高运动员的训练效果。
关键词:背越式跳高;运动员;专项训练;训练方法
        尽管背越式跳高训练是所有田径运动当中安全系数较高的项目,但是相对于其他田径项目,背越式跳高又有着一定的复杂性,对运动员的素质要求也比较高,特别是对运动员的速度力量、协调和柔韧性都要求较高。而且这些要求也是背越式跳高运动员需要掌握的核心能力。相关教学工作者要考虑到初中阶段的运动员训练缺乏系统性,身体基础条件相对较差的特殊性,在开展专项训练的过程当中要循序渐进,特别是在弹跳力、协调性速度和力量的训练上,要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对初中学生跳高运动员的专项素质训练。
        一、助跑技术训练
        助跑技术是背越式跳高运动员专项素质训练当中的重要项目,运动员在进行背越式跳高之前,只有运动员达到了相应的速度以及正确到达起跳点才能够进行很好的起跳。助跑的要求是运动员在助跑过程当中要尽量成J形,在起跑的过程当中提高自身的重心,放松身体,避免做出其它多余的动作,使自身更加均匀和平稳,并且在助跑过程当中要不断加速,在进入起泡点的最后4~5步的时候,要进行弧线跑,利用惯性的离心力实现最佳起跳.通常来说,运动员的助跑速度越快,起跑到起跳点的距离就会越远,所以要根据学生的当前情况制定有效的专项训练[1]。
首先可以采取弧线加速跑30米,3~4次为一组,每次做2~3组组间的间歇时间,每组的间歇时间在4分钟左右;
其次可以采取直线助跑转化为弧线,助跑30米至40米,这种训练方法能够最大程度的培养学生助跑的技术,掌握自身身体的协调性。这一动作可以重复2~3次,组数为2~3组,每次的见习时间三分钟左右,每组的间歇时间6分钟左右;
最后可以采取10~20步助跑跳跃练习,这种练习方法能够让学生快速的掌握起跳的技巧,并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让学生尽快的适应专项训练。



        二、专项弹跳力训练
        弹跳力训练是背越式跳高运动员重要训练项目之一,是运动员以一定的运动形式克服自身的重量,让自身的身体腾起的一种能力。良好的弹跳力是运动员自身力量、跑动速度、身体协调性、柔韧性、灵活性以及反应速度的综合体现。所以在训练过程当中,教师要开展应同力量练习进行有针对性的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专项素质。特别是对于女运动员来说更要加强弹跳力的训练。具体的训练方式有:立定多级跳,包括3级、5级、7级、10级跳。在这些多级跳过程当中,能够初步奠定学生弹跳力基础;其次跳深,在跳深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借助一些简单的道具,比如不同高度的皮筋,让学生从不同高度往下跳,紧接着连续跳超过一定高度的皮筋,以此来检测和评价学生的弹跳力,加强学生的弹跳训练。除此之外还可以运用原地纵跳、30米跨步跳、单足跳、连跳、原地直腿向前或向后跳等等方式,进行专项弹力训练,就能够为学生的背越式跳高奠定良好的基础,有利于学生在跳的过程当中,发挥较强的爆发力。
        三、着重对运动员的柔韧素质、灵敏性与协调能力进行训练
        学生的柔韧素质灵敏性和协调能力是背越式跳高运动员所应该具备的专项能力,也是运动员综合素质的考量标准之一。由于背越式跳高本身就是一项较为复杂的体育运动,对运动员的柔韧性要求较高,所以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肌肉以及韧带的弹性伸展能力和放松能力进行培养,包括学生的腰、髋、裸踝等部位的关节与肌肉群的柔韧性进行训练。通常可以采取劈腿、压腿、摆腿劈腿等方法,对学生髋部的肌肉和韧带进行专项训练,还可以通过加大髋关节的活动幅度,让学生髋部的柔韧性更好[2]。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倒立、下桥、体屈的方法对学生躯干柔韧性进行训练。需要注意的是,在初中阶段的专项训练过程当中,教师要采取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方法,切不可急于求成,避免学生在强烈的体育训练当中导致韧带拉伤等伤害,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主动训练习惯和意识,让学生的被动训练变为主动训练。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控制自身身体的平衡能力,稳定性和节奏感等,加强对学生的灵敏和协调性培养,让学生能够掌握相应的技术动作,满足背越式跳高的需求。
        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学生跳高运动员的专项素质训练,对运动员自身的身体素质以及背越式跳高的成绩都有直接和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学工作者要通过对学生身体的柔韧性,素质灵敏性和协调性能力进行培养,注重弹跳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助跑技术,加强学生快速力量的练习以及专项力量的训练,逐渐提高学生的跳高水平。
参考文献;
[1]曲生平,赖承均.迎难而上  突破创新——初中《背越式跳高(过杆和落垫)》一课的教学设计[J].中国学校体育,2014(01):50.
[2]杨党荣.背越式跳高两部教学法的初步尝试[J].课程教育研究,2013(03):115-1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