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弱学校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0/6/5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4期   作者:杜海升
[导读]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为更好的应对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我国教育已经从“填鸭式”教育逐步转变为素质教育。

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西高山镇成集小学   杜海升 742111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为更好的应对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我国教育已经从“填鸭式”教育逐步转变为素质教育。该类教育理念的出发点是好的,即为了让学生更好、更高效的学习,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但是,在部分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这一理念似乎成为了一种形式主义,特别是一些薄弱学校的教学方式更是如此。因此,本文以如何对薄弱学校中的小学数学进行高效教学为着眼点,并对此展开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薄弱学校;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课堂氛围;学习兴趣;
        要想针对薄弱学校中的小学数学展开有效教学探讨,我们首先需要知道薄弱学校之所以成为薄弱学校,其根本原因在于该校的教育质量整体水平处于中下游。形成该现象,根本原因离不开两方面,一是老师,二是学生,且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的关系。因此,本文针对以上两方面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以下四点措施。
        一、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想让一堂数学课成为一节高效的数学课,制定一个合理的教学目标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在许多薄弱学校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笔者在长期的观察中发现许多数学老师忽略了这一点,许多小学数学老师认为小学的学习内容比较简单,只要完成每节数学的教学任务即可,因此,在以往的制定教学目标中,小学数学老师也往往是以完成教学任务来进行设置教学目标。殊不知,在这种极具“功利性”的教学目标引导下,只会让学生学习的效率更低,课堂教学的效率自然也不会高。要想进行高效的教学,数学老师要清楚的把握本班同学的学习特点或是学习进程,如提前了解学生对将要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数学老师要注意,在这个了解学生对新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仅仅是纯粹的了解,为了更好的设置教学目标而开展的一个环节,而不是判定学生学习是否认真的标准。在此基础上,数学老师可借鉴一些老教学的教学经验,再结合本班学生学习的程度来设置下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在笔者对A所教学质量较差的小学观察中,小学数学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有显著的差别,这种态度的不同大部分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即学习成绩越好的同学,老师越重视,反之亦然。


在这样的学习背景下,学生对待老师的态度呈现两极分化的现象,这样的师生关系怎么会“健康”?在这样的师生关系教学背景下,课堂上如何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作为课堂教学保障,教师又怎么会进行高效教学?所以,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小学数学老师,不应该因为同学们的成绩而差别对待。他们应该做的是平等对待每一位同学,对待学生一视同仁,不以成绩来作为判断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以此来构建一个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只有师生之间处于一个良好的关系,学生感觉到自己被尊重,才会更愿意去学习。当学生们愿意去学习时,才会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在此前提下教师才能够更高效的进行教学。
        三、创设情境教学,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人们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数学老师要想更加高效的进行教学,吸引住小学生们的兴趣是极其重要的一步。我们都知道,小学生的本质上还是一个孩子,孩子的天性就是玩耍。假如将“玩耍”结合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教学,数学老师进行高效的教学将不是问题。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中的第一单元《时、分、秒》为例,本章内容重点在于让学生们认识时钟和时间,对于学生们来说,这是最难的也是最容易的。难是因为小学生自小对时间没有一个清楚的了解,但是生活中时钟却又十分常见。小学数学老师可以创设学生们在家的一天为情景,抽选多名同学分为几组成员互相提问各自的吃饭时间,以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形式来选定出哪组是提问方哪组是被提问方,并在黑板上画出相对应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又让学生们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四、课后反思,及时巩固
        对于小学数学的学习,数学老师要明白重点在精不在多,只有学生熟练的掌握所学知识才能进一步展开下一章内容的讲解,也才能更好的展开下一节的内容的学习。以人名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和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为例,这两单元的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是相连的,学完前者随后就学后者。但是,数学老师教完学生们前者之后,不应该立刻开第四单元的课程,而是应该学完第二单元的内容之后,让学生们做一些选定的练习题进行巩固,在上课之前,以提问的形式查看学生们对第二单元的掌握情况,以此来判断是否开始学习第四单元。
        在新课程标准的教育背景下,要求课堂学习中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以学生为本。特别是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老师更应该通过课堂时间来高效的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这对小学生们来说十分有利。此外,在薄弱学校的教学中要改变唯成绩作为判断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转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让学生更好的学习为宗旨。
参考文献:
[1]苏娜;陈武林.英国公立薄弱学校改进路径与启示——以伊通学院为例[J].外国教育研究,2019,v.46;No.349,31-43.
[2]戴庆芬.新时代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