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作业实施策略

发表时间:2020/6/5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4期   作者:于光定
[导读] 针对高年级的儿童而言,分层作业属于新型教学方法,此种方法对儿童具有的学习能力、成绩以及态度方面具有的差异性加以充分考虑。

广西梧州市苍梧县京南镇太平小学  于光定   543111

摘要:针对高年级的儿童而言,分层作业属于新型教学方法,此种方法对儿童具有的学习能力、成绩以及态度方面具有的差异性加以充分考虑。数学教师在对课后作业加以布置期间,需对所有儿童进行考虑,做到因材施教,进而促使儿童主动积极地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基于此,本文在分析分层作业具有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对高年级的作业分层具体实施策略展开探究,希望能够对实际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分层作业
        前言:最近几年,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一直在强调要对儿童具有的主体性进行尊重。所以,课后作业需要对儿童具有的差异性加以充分考虑。数学教师需针对层次不同的儿童设置不同的数学作业,以此来帮助儿童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巩固。所以,数学教师对分层作业具体实施策略展开探究意义重大。
         一、分层作业的重要意义
         高年级的分层数学作业指的就是按照儿童具有的不同学习水平以及能力来对难度以及强度不同的课后作业进行布置,这样是为了对所有儿童对于数学知识不同的学习需求加以照顾。如此一来,不仅能够让学优生的思维变得更加开放,可以加深其学习深度,激发其学习期间的自主性以及积极性,而且还能让学困生赶上正常学习进度,对基础知识进行把握。针对教师而言,需对现有教学观念进行转变,并且对以往作业布置形式进行转变。数学教师需要对分层作业具有的意义加以理解。同时,在对课后作业加以布置期间,数学教师需布置一些分层作业,同时要对儿童加以灵活分层,注意分层具有的科学性、隐蔽性以及动态性,对分层作业具体实施过程进行灵活把握以及调控。然而,分层作业不意味着数学教师对儿童进行差别化的对待。为给儿童营造良好学习环境,数学教师必须做到一视同仁,对儿童的自尊心进行保护。同时,在实际教学期间,多对学困生进行照顾,不断提升其数学成绩。
        二、高年级的作业分层实施策略
        (一)对儿童进行合理分层
        在过去,数学教师在对课后作业加以设置之时,经常设计一些统一性的问题,让所有儿童完成相同作业,但这些作业主要适合成绩中等的儿童。如此一来,就出现两种情况:第一,成绩较差的儿童感觉课后作业难度非常大,久而久之,就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以及兴趣。第二,学生感觉课后作业太过简单,缺乏挑战性,时间一长,也极容易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对于此,数学教师需给儿童设计差异化的课后作业,也就是对课后作业进行分层。在对分层作业进行布置期间,数学教师首先应当对儿童加以分层,数学教师需对儿童具体情况加以充分了解。比如,儿童具有的兴趣个性、学习能力以及数学基础等。同时,遵循动态性、科学性以及隐蔽性这一原则,把儿童划分成几个不同层次。比如,A层次主要包含可以对基础知识进行扎实掌握,并且能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当中,对数学拥有浓厚学习兴趣的儿童。


针对这一层次的儿童,数学教师在对课后作业加以布置之时,可以主要布置一些拓布置以下问题:明明从冰箱里拿出一整瓶牛奶,并且喝了三分之一,在加满水之后,又喝了二分之一,之后又加满了水,全部喝完。问:明明喝的牛奶多还是水多?针对B层次的儿童,主要包含对数学知识拥有一定的学习兴趣,然而接受能力并不强,对于基础知识并未进行扎实掌握的儿童,其在学习期间需要教师监督。针对这一层次的儿童,数学教师在对课后作业加以布置之时,主要把知识应用当作主体。例如,针对某电视频道来说,每日播放的节目当中,动画类占据 ,科普类占据 ,教育类占据 ,而游戏类占据 。问:教育、科普以及动画类节目占据每日多少播出时间?针对C层次的儿童,主要包含一些学习能力较差,而且缺少学习兴趣,无法主动进行学习的儿童。针对此层次的儿童,数学教师在对课后作业加以布置之时,主要布置一些主观性的运算题,以此来帮助这些儿童对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如此一来,针对层次不同的儿童,其需要完成不同的课后作业,进而在做作业期间对课上所学内容进行复习以及巩固,帮助其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以及掌握。这样能够让所有儿童具有的学习需求全部得到满足,进而促使其学习能力不断提高[1]。
        (二)对作业评价进行分层
        在作业当中,作业评价属于重要环节,数学教师需要对此加以重视。儿童完成课后作业以后,数学教师需及时进行相应评价。进行分层作业期间,评价同样需要进行分层。数学教师进行作业评价之时,要针对层次不同的儿童设计不同的评价标准,并且对层次不同的儿童提出不同要求。而且,教师所用的评价语气同样需要有所差异。针对性格不同的儿童,数学教师需给予其不同评价。例如,现有底是三米,而高是两米的一个三角板,要把这个三角板涂成绿色,如果一平方米的涂料要花费八元钱,那么把该三角板涂完要花费多少钱?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不是所有儿童都能解答出来的。儿童对于这个作业展开探究以及完成以后,数学教师需按照相应的完成情况来对儿童性格加以评价。针对性格内向,并且自尊心较强,然而却没有解答出此题的儿童,数学教师不能对这些儿童进行批评,而是应当耐心的帮助其分析困难点,进而帮助其突破难点,让其对知识加以灵活运用,提升其解题能力。而对性格外向同时,数学能力较好,然而却没有完成这道题的儿童,数学教师可对其进行批评,以此来对这些儿童进行提醒。这样一来,可让让层次不同的儿童全部感受到数学教师的关注以及鼓励,进而提高儿童数学知识的学习自信[2-3]。
        结论:综上可知,数学教师在课堂之上完成相应的教学活动以后,通常需要借助作业帮助儿童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以及巩固。为促使儿童数学作业整体有效性不断提高,数学教师需设计一些分层作业,在对儿童加以合理分层的基础上,对课后作业进行分层,进而通过分层作业来帮助儿童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巩固,帮助其对所学知识加以理解以及掌握,对所有儿童学习方面的需求加以满足,促使其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效率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张丽丽.“一刀切式”作业模式的弊端和分层作业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J].才智,2020(04):60.
[2]王峰.分层作业,分出活力——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有效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1):60.
[3]公会芹.核心素养下小学中高年级数学练习、作业分层设计策略初探[J].学周刊,2018(24):19-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